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中的生产是"全面生产",它不仅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也包括人的生产,精神的生产,社会关系的生产和需要的生产。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基础,人的生产是根本,精神的生产是导向,社会关系的生产是链条和纽带,需要的生产是无形动力。只有正确认识了各种生产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为制定正确的社会发展决策指明道路。  相似文献   

2.
任何社会的生产,都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的统一,两种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表明: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两种生产的发展史,两种生产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是互为条件、互相作用的。但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一般地说,物质资料生产决定人口生产,人口生产对物质资料生产具有反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人口生产必须同物质产品生产和生态环境生产相适应人口生产,就是人类自身的生产。物质产品生产,就是人们以一定的社会联系方式通过劳动对物质生活资料或物质财富的制造。生态环境的生产,是指与人类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相关的各种生态环境因素乃至整个生态环境系统,按其固有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生产。在这三种生产中,人口生产同物质产品的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的生产必须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何谓精神生产?现在学术界众说纷纭:“精神因素说”认为,精神生产就是物质生产中的精神因素;“社会生产论”认为,精神生产就是大脑进行的“社会生产”,“属于物质范畴,属于社会存在范畴”。(《国内哲学动态》1981年第12期)还有的同志讲,精神生产就是一种物质的生产等等。我认为,精神生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凡是大脑生产思想、观念、意识的活动,都是精神生产;狭义的精神生产则是,大脑这种特殊的物质生生产概念,范畴,理论的活动,其产品的内容是非实体的,必须通过物化才能传递。本文所叙的精神生产的特点,则是指的狭义的精神生产的特点。精神生产是从物质生产中分化出来的,它与物质生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精神生产的主体是由个体、群体、意识形态阶层组成的一个多层次的精神生产有机系统。精神生产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四、某企业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本月分三个生产步骤生产甲产品,原材料在开始生产时的第一个生产步骤一次投入.各个生产步骤间不设半成品库,每个生产步骤生产出的半成品直接转给下一个生产步骤继续加工直至生产出甲产品.产品生产过程中除原材料以外的其他费用在各个生产步骤陆续发生,月末各个生产步骤的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60%.各个生产步骤的产量资料如下:  相似文献   

6.
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生产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社会的发展就是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不断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发展的过程。精神生产在表现形式,创造性及价值的决定三个方面有自己的特点。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所起的三个反作用,即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设备的完备性、先进性所起的促进作用;精神生产对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作用;精神生产对物质生产发展方向所提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反作用于物质生产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学界一般是从物质生产作为精神生产研究的切入点,来分析精神生产的特性、作用。然而在马克思那里,物质生产与物质消费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也是生产,二者联系密切,是社会再生产这个有机整体中的组成要素。物质生产与物质消费之间相互作用,割裂二者的有机联系,无法从根本上了解精神生产的表现形式、作用及本质。  相似文献   

8.
社会生产是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的生产的有机结合,在社会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三者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知识经济社会,对社会发展起支配地位的不是物质生产,而是对知识和信息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精神生产。我们必须尽快实现由物质生产平台向精神生产平台的转换。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理论》、《资本论》前三卷以及《资本论》手稿中,多处论述了关于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问题。尤其是在《剩余价值理论》中,马克思在深刻剖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理论的基础上,首次以社会生产关系为标准,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作了区分,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实质,并对未来社会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作了阐述,从而创立了科学的生产劳动理论。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对当今社会主义制度下如何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并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是物质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精神生产、社会关系再生产、人与自然关系再生产的有机统一。因此,从哲学上看,和谐社会问题实质上是全面生产的和谐问题,也就是物质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精神生产、社会关系再生产、人与自然关系再生产的和谐问题。马克思全面生产理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我国生产生产企业面临的激烈竞争环境和江西省生产企业商标法律保护方面的严峻挑战进行分析,指出江西省生产生产企业在商标保护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江西省生产生产企业商标法律保护的具体策略,以期给江西省生产生产企业的商标法律保护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人的生产是他人生命的生产和自己生命的生产,自然生命的生产和社会生命的生产的统一;社会生命的生产是人的生命生产的本质,是科学地理解人的生产的关键。人的生产是历史存在的前提,历史发展的动力;人的生产的历史延续构成了人类发展的历史;人的生产是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3.
何谓精神生产?现在学术界众说纷纭:“精神因素说”认为,精神生产就是物质生产中的精神因素;“社会生产论”认为,精神生产就是大脑进行的“社会生产”,“属于物质范畴,属于社会存在范畴”。(《国内哲学动态》1981年第12期)还有的同志讲,精神生产就是一种物质的生产等等。我认为,精神生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就广义而言,凡是大脑生产思想、观念、意识的活动,都是精神生产;狭义的精神生产则是,大脑这种特殊的物质生生产概念,范畴,理论的活动,其产品的内容是非实体的,必须通过物化才能传递。本文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的提出,是以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概念的研究为基础的。马克思坚持从特定的历史形态、生产方式出发,既阐明了物质生产对艺术生产的最终决定作用,又看到艺术生产的相对独立性,阐明不平衡关系存在的原因,从而揭示了艺术运动的规律。马克思的艺术生产理论的当代意义在于:首先,让我们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去分析与理解艺术;其次,让我们可以从分析物质生产的本质着手分析艺术生产的本质,并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艺术生产的何去何从做出选择;第三,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不可避免地要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制约,艺术的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传统学科""跨学科""超学科"概念辨析,结合对学科知识生产发展历史研究,将学科知识生产划分为三种模式:传统学科知识生产模式,跨学科知识生产模式,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三种模式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传统学科、跨学科知识生产模式是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的基础,超学科知识生产模式是传统学科、跨学科知识生产模式的补充和延伸。学科知识生产模式的划分既促进不同类型知识生产、创新,又有利于大学更好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职能,更好实现大学使命。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全面生产理论认为社会生产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人类自身的生产、社会关系的再生产和社会精神生活的生产,四种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社会生产整体体系.全面生产理论蕴含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中,并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中得到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7.
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即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品生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消费品生产的发展要依靠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另一方面,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发展,也要依靠消费品生产的增长,归根到底要依靠个人消费的增长。所以,为要全面地理解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关系,不仅要了解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必然性,而且还必须了解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也要依赖于个人消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生产对个人消费的这种依赖性不是直接地明显地表现出来的。资本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从人民革命战争需要出发,依靠人民群众,提出了群众观点的生产学说;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的生产思想。毛泽东的生产学说解决了生产的一系列基本理念,即生产什么?人民所需;谁生产?人民是主体;怎样生产?走群众路线;为谁生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这些思想对今天指导我们民主、科学地开展现代生产具有极高价值。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和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目的,都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概念。它们既有确定的内涵,也有确定的外延。弄清这一问题,对于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目的的内涵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本质,即社会生产目的质的规定性;而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目的的内涵反映的是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的本质,即企业生产目的的质的规定性。社会生产目的的外延反映的是具有反映社会主义社会生产本质的一切对象,即社会生产目的的量的规定性;企业生产目的的外延反映的是具有反映社会主义企业生产本质的一切对象,即社会主义企业生产目的的量的规定性。  相似文献   

20.
安全生产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根据水泥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从三个方面探讨了安全生产管理问题:(1)以安全生产管理规范为范本,根据《水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建立本企业的具体的安全生产规范;(2)建立广义的安全生产意识理念,把环境安全纳入安全生产管理范畴;(3)抓住企业生产的细节,分析影响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做好防范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