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尺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古道之一,是秦汉时期由中原王朝入蜀的通道,是中原与西南地区各族人民商业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线路,五尺道以其拥有的遗产元素多样、分布范围广、保存情况复杂、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前景等特性,在国际国内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保护中开发五尺道文化,打造五尺道文化旅游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五尺道文化线路沿线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并作出旅游发展建议,以期五尺道文化遗产深度保护及旅游开发得到有效施行。  相似文献   

2.
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是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工作。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北丝绸之路"及"大运河"的申遗成功,线性文化遗产的研究热度持续升温。保护并利用好这类集自然与文化资源、物质与非物质遗产于一体的复合型文化遗产,对串联区域、整合资源、再现历史上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地区生态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对线性文化遗产概念和研究进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以"茶马古道"雅安段遗产作为实地调研对象,对其遗产内容和保护与利用现状做相应的解读,并综合诸多建议模式,最终形成5个层次统摄下的保护与利用方案,亦对现阶段"茶马古道"雅安段文化景观的打造提出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理念中建筑遗产的史料原真性、地域文化生活多样性的保护日益得到重视,然而宽窄巷子改造在上述方面依然留有不少缺憾,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文化遗产就其广泛的外延而言,大体包括文物、建筑群、古遗址等三类。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中华历史文化高度发达和对人类文明巨大贡献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进入新世纪后,做好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摆在国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世界文化遗产资源的公益性质决定了对其的无偿投入,应以最大限度地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和原则。但随着旅游业的高速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理顺并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文化遗产资源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和人类历史的见证,它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对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是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和深刻的,文化遗产资源应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纵观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都由文物部门管理,这符合文化遗产资源的性质和文物部门的职责,但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使下,曾经早已明确定位的文化遗产资源管理体制出现了多重管理的现象。应明确,文化遗产只有归口文物部门管理,才有保障。因为,文物部门是以最大限度发挥社会效益为目标,经济效益则从属第二位的,这与旅游部门以追求商业利润为主要目标的特点有着巨大区别。定位的不同决定了二者之间的必然...  相似文献   

5.
世界文化遗址观察,是一项由世界文化遗址保护基金会发起的旨在帮助挽救那些珍贵文化遗产的守护计划该计划每两年发布一次《全球百大濒危文明遗址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名录》由考古、建筑、艺术历史和文物保护等领域的各国专家提名而来。自1996年问世以来,所列举的亟待保护遗产已经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申报和确定世界遗产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实施工作的一部分。截至1998年底,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数目已达582处。其中文化遗产445处,自然遗产117处,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0处。分布在14个国家。中国有21处世界遗产,包括15处文化遗产、3处自然遗产和3处双重遗产。1998年中国向世界遗产委员会申报的项目是重庆市的大足石刻(文化遗产)和福建省的武夷山(双重遗产),最终的决定将于今年12月在摩洛哥举行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团和全体会议作出。中国在1999年按时申报了4处世界遗产项目。它们是:河南省洛…  相似文献   

7.
作为人类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从而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由此可见,“非遗”之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而借鉴他国相关的经验教训,不失我们可以攻玉的它山之石。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化建设开始受到广泛关注。法国在城市化进程中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保持地域文化特色以及积极培育城市文化品牌等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历史遗产遭受破坏和颓败、地域文化出现断层、片面追求硬件建设、文化魅力缺失、千城一面等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9.
艺术与商业的较量——二说艺术园区的建设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护工业建筑遗产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博弈中,由于工业建筑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特点,保护遗产应当永远是第一位的:但是,就大多数情况而言,这只是理论上的概念,或是文化人的一厢情愿。当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政府和企业拉动城市经济增长的热情和建功立业的强烈渴望,往往要求迁移城市中心优越地段的古旧建筑和平民居所,变更为商业用地,修建高档商用建筑,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最高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0.
张一鸿 《世界文化》2007,(7):48-48,50
水下文化遗产通常是指位于水下的具有文化、历史或考古价值的所有人类生存的遗迹。水下文化遗产是历史的一个重要侧面,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信息传真     
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将在中国苏州召开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日前宣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7届世界遗产大会将于2003年6月在苏州召开。这是中国首次承办的世界遗产大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于1972年11月正式通过,中国1985年加入该公约,正式成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目前,世界遗产委员会是成员最多的国际组织,参与国家和地区达175个。世界遗产委员会每年举行一次世界遗产大会,研讨、决策全球范围内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审核、批准新申报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到2002…  相似文献   

12.
文化遗产是先人活动的遗存,凝聚着前人的思想、智慧和生活气息。文化遗产既属于某个国家,某个民族;同时,也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文化遗产毁之不可再生,摧之不可再威。因此,文化遗产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和无可代替性。尽管人们日益重视文化遗产对于民族、国家、人类的重大精神文化作用,努力呼吁保护各种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
2010年6月12日,是我国第5个文化遗产日。为体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的丰富性并展示“非遗”数字化保护与研究的方式及其成果,突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在信息化时代与新技术的结合与应用,日前,以展示“非遗”数字化成果为主题的《感受遗产——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成果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展。  相似文献   

14.
值“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即将在中国苏州召开之际,我刊专访了国家文物局遗产处郭旃处长。郭处长首先介绍,迄今全球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者共有754处,其中文化遗产582处,自然遗产149处,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23处。中国共有29处遗产列入名录,居世界第三,堪称遗产大国。关于即将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郭旃就其主题和焦点介绍说:世界遗产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本届会议的常规议题是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的保护状况和监测报告。由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已成为全人类大环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其保…  相似文献   

15.
《中外文化交流》2022,(6):81-82
<正>上一个十年,以大运河申遗成功为契机,带动了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与进步;下一个十年,期待中轴线申遗成功为北京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繁荣发展注入更加蓬勃的动力。—北京市文物局局长陈名杰近十年来,北京以中轴线申遗为抓手,推动老城整体保护和有机更新,推动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发展,让千年古都焕发新光彩,让中华文明“金名片”熠熠发光……在历史文化舞台中央绽放历史上的北京城布局严谨、  相似文献   

16.
南方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的伟大的文化遗产,和北方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中国古代三大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国对外联系交往的重要通道和桥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科研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日益得到重视。随着考古发掘新成果的不断出现,学术界对南方丝绸之路的相关研究也不断深入,南方丝绸之路中国段沿线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也正在迅猛发展。同时,随着世界文化线路遗产项目的设立和中国政府文化线路遗产申报工作的启动,南方丝绸之路的"申遗"既有成功的机会,更有时间的紧迫。因此,一方面加紧进行南方丝绸之路沿线的文物普查,做好研究和保护工作,另一方面,以文化线路项目加入国家"申遗"预备名单的"丝绸之路(中国段)"项目,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文化遗产是文化的根基,文明的结晶,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重要载体,与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一样,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它们经过历史的传递、岁月的积淀,形成如今包罗万象、内容丰赡的重要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识。由于其自身具有的重要价值,对其保护、传承、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保护、传承、研究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应该承担起弘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圣使命,并在实践中诠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观念,为社会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8.
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当今之世一个日益被人瞩目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文化延续之命脉——略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今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世界各国以“博物馆与非物质遗产”为题举办了各种纪念活动。无独有偶,在国内持续的“遗产热”中,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制作了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占很大比例的长达6小时的节目,并在当天重复播放了3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热点话题成为“国际博物馆日”活动的亮点,中央电视台还将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中国昆曲和古琴再度重点介绍,使观众在回味这两朵艺术奇葩风采的同时,进一步了解教科文组织通过实施“代表作”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情况。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有…  相似文献   

20.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4-94
2003年以来,中央财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投入不断增加,5年来累计投入经费2.36亿元。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部还加强了对文化和生态保护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保护。2007年,文化部命名了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并于“文化遗产日”期间,文化部公布了第一批民间文学、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等5大类226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