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师:《明天,我们毕业》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即将毕业之际,用饱含深情的语言描述了记忆中的小学生活。感情真挚.语言朴实丽优美。每次读这篇课文,总能勾起我对小学生活深深的回忆。其实,同学们也面临着小学毕业,我想,这篇课文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这篇课文,尽情地感受、动情地朗读、深情地回味。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随时圈画深受感动的语句。[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明天,我们毕业》是一篇情深意浓的讲读课文,可以借用刘大白的诗句“有情方许读,无字不通灵”来评价这篇课文。作者通过对六年学习生活及成长经历的回顾,抒发了对母校、老师和同学浓浓的眷恋之情,文章语言质朴优美,感情真挚,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叙述细致有序,形象生动鲜明。  相似文献   

3.
课文背景:《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6 Doing housework是围绕“做家务”这一功能展开的交际与教学,但课文的词汇和句型并不丰富。因此,在此基础上自编一篇课文,对关于“家务”的词汇、词组、句型都进行扩充。在新授完Unit6后,我利用此课对学生的语言技能进行训练,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口语知识,更使得学生真正习得生活中的英语,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材六个年级300多篇课文,几乎篇篇都是经典,将之誉为儿童语文学习的"富矿",一点都不为过。但不少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毕业复习时,要么舍本求末,唯课外阅读是举;要么仅将要求背诵的篇章、段落"拎"出来,让学生填空或默写;要么将课文的内容"串"起来讲讲,帮助学生掌握大意……其实,小学教材中的课文并不是孤立的,如果在毕业复习时,将这些课文当作一个个魔方,按照不同的逻辑链接、比较、勾连、分类、重组等,挖掘其中的语文教学因素,定会让学生有无穷无尽的新  相似文献   

5.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这篇课文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予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教学时,  相似文献   

6.
蒯威 《小学语文》2014,(7):68-70
这是一篇公认的简单的课文。全文不足四百字,记叙了高尔基和他10岁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高尔基“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语言朴实,条理清晰,作为一篇高年级的课文确实不算难。当然,教材无非是进行语言训练的材料,只要运用得当,本身的难易程度对教学的影响并不大。于永正老师在教学本文时,主要是将文本作为训练写字、朗读和写作的材料,上得简简单单,语言训练却又扎扎实实。那么,这篇课文的教学是不是只有这一张面孔呢?  相似文献   

7.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8课《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课文。课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本文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优美,品读词句精妙的佳作。  相似文献   

8.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8课《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课文。课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本文是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优美,品读词句精妙的佳作。  相似文献   

9.
管建刚 《人民教育》2012,(21):40-42
指向写作:阅读教学的新阐释语文学习中,课文的阅读与一般的阅读有着本质的区别。我的阿弟,初中没毕业,补考后拿到了毕业证。他看报纸,少有看两遍的,我问他看得懂吗?他很不屑地说"这有什么难的"。而小学课本里的一篇课文,长至千文,小学高年级学生自读3遍,90%以上也都能懂。  相似文献   

10.
《这儿真好》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发人深思、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小岛从荒凉到美好的变化过程,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怎样让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相对缺乏的一年级学生走进课文,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和审美情趣上的享受呢?在上该课几天前,我就开始思索着。  相似文献   

11.
蒋成云 《今日教育》2006,(7S):60-62
这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根据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散文改编而成。整篇课文意境优美,语言隽永,是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一篇典范的文质兼美的散文。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可分为三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要在保持散文的整体美、语感训练的整体性的前提下,以课本为点,通过朴实的语言训练、清爽的学习过程、自然的生活对话.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同构共生.  相似文献   

12.
《田忌赛马》是小学语文第八册训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很好的学习语言的范文,学习这篇课文时同学们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相似文献   

13.
《这儿真好》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发人深思、情境性很强的童话故事。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小岛从荒凉到美好的变化过程,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是教学的难点所在。怎样让生活经验和阅读积累相对缺乏的一年级学生走进课文,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和审美情趣上的享受呢?在上该课几天前,我就开始思索着。  相似文献   

14.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在教学中,可通过读书这一感悟语言的最基本的方法,运用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感悟爱、体会爱、升华爱。  相似文献   

1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教学的阶段性、联系性”问题,强调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编排已体现了这一要求。为了提高阅读教学的整体效果,我们应充分运用语文教材的这一特点,综合利用教材,提取分散在各篇课文中可以运用于“彼时彼地”的材料,在适当时机用适当方式互相参照,使若干篇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既  相似文献   

16.
一、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要以教材为主源从语言文字训练的材料来源看,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就是加强教材中语言文字的训练。叶老说,“课文只是个例子,语文教师就是要凭借这个例子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小学阶段的300多篇课文,篇篇都是佳作,有些还是语言大师的名篇。这些课文不仅布局谋篇巧妙,行文结构严密,而且语言规范凝炼,遣词造句准确形象。教材中蕴含的这些极其丰富的语言文字材料无一不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典范。教师如果对教材中语言材料不加以挖掘利用,反而将语言文字训练延伸到教材以外甚至孤立地进行,那么,这将是一种舍本  相似文献   

17.
《桥》这篇课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课标实验版六年级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精练,行文流畅,情感真挚,描写细腻,故事情节一波三折,特别是文章中主人公的事迹感人至深,读后让人久久回味.从教学的角度上来说,我们教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重点剖析.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第六册安排了四篇“看图学文”教材。这四幅图主题鲜明,图意集中;课文运用准确的词句和具体的语言描述了画面所表达的内容。这类课文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从看图入手,凭借形象鲜明的图画来理解课文内容,把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结合起来,逐步发展读写能力。这对处于过渡阶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它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范例,除此之外,它还应成为学生锻炼口才的内容。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很好地活用这一源泉,为培养和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种有害的观念,那就是“一次完成”论。所谓“一次完成”论,就是教师在教完某篇课文之后,就视为完成了任务,从此,再也不让学生研论这篇课文了,学生学习课文,只要老师教过了,也视为完成了任务,从此再不诵读这篇课文。实际上,读文章不是这么回事,“文章不厌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