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邓小平策略思想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有其理论基础架构。即表现邓小平同志策略思想在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既有对毛泽东策略思想的继承,又有发展的最一般的理论基础部分。其基础构架是:时代特征是其精华,实事求是是其基础,解放思想是其动力,灵活创新是其核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其灵魂,实现现代化是其目标,共同富裕是其目的。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学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意味着教师应将学生置于平等的地位。研究其心理,观察其行为,分析其动机,理解其思维。尤其是对待问题学生,不能一味批评指责,要善于触发其乐观向上、努力进取的情感,诱发其心理变化,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使其产生内部动力,以选到转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预期记忆及其老化是记忆心理学的一个复兴的主题。预期记忆领域的未来方向将会涉及:研究其毕生发展特点,拓展其研究手段,分析它与其他心理变量之间的关系,考查其生活现象,探索其生理机制。预期记忆老化领域的未来方向可能集中于:加强其临床研究,注重其日常问题,探索其大脑机制,考查它与其他心理变量之间的关系,发展其改善程序。  相似文献   

4.
在古文阅读或古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有辩证,联系的观点,具备比较,分析,鉴别的能力,在纷繁复杂的现象面前,或去其伪,存其真,或考其优,论其劣,或较其异,求其同,以便最终能够择善面从,或者触类旁通。  相似文献   

5.
苏东坡其文其诗其词,丰富如海。自古而今,研究者众。而对其人,或褒其超旷洒脱。或贬其消极虚无,颇有争议。羡其胸中万卷,下笔无尘,慕其独立不倚,高蹈远赴。文章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对其文化性格和人生态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其《心书》一文中讲到如何知人时,提出了七条途径:其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即从其对是非的判断来考察其将来的志向,看看是否胸有大志;其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即提出尖锐的问题对其法难。看其观点有什么变化,能否随机应变;其三,“略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即就某方面的问题咨询其看法和对策,看其知识经验如何,具不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粤人食芝     
粤人有采山而得菌,其大盈箱其叶九成,其色如金,其光四照。以归,谓其妻子日:“此所谓神芝者也,食之者仙。吾闻仙必有分,天不妄与也。人求弗能得而吾得之,吾其仙矣!”乃沐浴,齐三日而烹食之,入咽而死。其子视之,日:“吾闻得仙者必蜕其骸,人为骸所累,故不得仙。今吾父蜕其骸矣,非死也。”乃食其余,又死。于是同室之人皆食之而死。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教育思潮风起云涌,对我国教育事业影响深远,值得冷静去思考,探索其规律,博采其精华,完善其缺漏。为此,回眸改革开放以来若干教育思潮的形成、发展及影响,评析其利弊,以利今后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古诗坛,绮采纷呈,士族文人,多竟于妍巧,唯有渊明落尽豪华,不同凡响,以其闲适冲淡,情真意淳见“好雨”之润,领“居高”之妙,遂成千古流响,为历代标榜。世人谓其诗,多称其品淡,而味其神,则更见其格高。最能涤人心神的,是其诗中蕴含的巨大的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精神的开发的重要任务是爱国主义精神教育的开发。要使这种开发科学化,就要加强其理论基础,增强其时代感,形成其制高点,注重其广泛性,即逐步实现其理论化、现代化、人才化和全民化。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是政权大分裂的时代,在思想上佛、道教等宗教流行,玄学思想兴起繁荣,儒学中衰。但作为儒家学说重要组成部分的礼说却得到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为统治者论证政权合法性提供依据。这种情况在郊祀礼制中表现尤为明显。郑玄和王肃二人在郊祀礼说的某些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统治者在郊祀礼制的制定上于郑、王学说之间徘徊,取其利于统治的部分用于郊祀。  相似文献   

12.
辞赋源流谈     
原始巫祭仪式活动造就了辞赋产生的客观环境,巫祭咒语成为辞赋的萌芽。辞赋的许多特点都来源于巫祭活动的仪式和咒语,这不仅直接影响了辞赋的源,也影响了辞赋的流。辞赋的发展透露出文化的力量和社会时代变迁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与礼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相互为用,诗为表,礼为里。《诗经》中风和颂的礼的内涵是不相等的,颂更合礼,或者是和礼,或者说礼的人为规定和颂更近,所以有鲁颂而无鲁风。  相似文献   

14.
祝辞本为祭祀活动中祝福求福之辞。先秦的祝辞主要有祈祷辞、嘏辞和贺辞等。祈祷辞是祭祀仪式上人对神的赞美和要求,常规祭祀所用的祈祷辞形成相对稳定的格式和套语。嘏辞是祭祀中神尸给主祭者的致福,由祝官来传达。嘏辞多用第二人称“尔”,表示赐福给你。贺辞是人对人的祝福,本质上是嘏辞的世俗化。先秦时的这三种祝辞都沿用四言韵文的传统形式。虽然发生的典礼仪式和针对的对象各不相同。但内容与形式大体相似。  相似文献   

15.
作为夏朝最早的胄子,启举行祭祀乐舞的意图,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其通过祭祀活动要实现的,并不是审美理想,而是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6.
基诺族在以"刀耕火种"为主,采集、狩猎为辅的传统农业体系中,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农业祭祀礼仪,其涉及了从备耕到收获的各个阶段。农业祭祀礼仪除表达了人们祈求丰收的愿望之外,还调整和重新安排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促进了社会的整合;同时在仪式举行的过程中也完成了社会成员的社会化。从传统来看,基诺族在这些生产活动的仪式性表达中,呈现出自己的宇宙观和价值观,明确了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也通过这些仪式传承了农业生产知识,加强了群体认同,维系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然而,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基诺族的农业及其祭祀礼仪也发生了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17.
《九歌》是一组具有国家祀典性质的祭歌,用于大型、重要的祭祀活动。《楚辞》中《九歌》的歌辞与宫廷一般的《九歌》之辞不同,是屈原于沅湘南郢之城邑为当地贵族及部落首领或酋长、土王们祭祀时改写或创作的歌辞,而绝非一般现代意义上的“民歌”或民间祭祀之辞。  相似文献   

18.
基诺族在以“刀耕火种”为主,采集、狩猎为辅的传统农业体系中,发展出了一套完整的农业祭祀礼仪,其涉及了从备耕到收获的各个阶段。农业祭祀礼仪除表达了人们祈求丰收的愿望之外,还调整和重新安排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促进了社会的整合;同时在仪式举行的过程中也完成了社会成员的社会化。从传统来看,基诺族在这些生产活动的仪式性表达中,呈现出自己的宇宙观和价值观,明确了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也通过这些仪式传承了农业生产知识,加强了群体认同,维系了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然而,随着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基诺族的农业及其祭祀礼仪也发生了巨大变迁。  相似文献   

19.
彝族曾盛行山神崇拜,祭山神是彝族民间最隆重、最庄严的祭祀仪式之一。20世纪60至70年代,祭山神仪式被强行禁止,20世纪80年代后,在一些彝族民间文化精英和学者的推动下,简单的祭祀仪式逐渐复兴。2011年3月6日(农历二月初二),云南双柏县他宜龙村彝族祭山神仪式是在当地文化精英的倡导,"草根"力量的响应和推动,专家学者的参与和支持,当地政府默许的一次较大祭祀仪式的复兴和重构。但群体性的祭山神仪式能否走下去,每个环节都要发挥各自的作用,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周代时祭,关乎农事,礼随境变。其中的祠、礿、尝、烝即是指周人在春夏秋冬对天地神灵进行祭祀的活动。然时令的更替,天象物候的变化,冷暖阴阳的不同,农事任务的差异,故而祭祀的对象、祭祀的食物、祭祀的酒器与祭祀的服饰等规定存在诸多不同。且祭祀的物品顺天应时,合乎天道。如此取象自然、因天制礼的祭祀体现着“天人合一”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