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苏轼是我国宋代的著名文人,他融会贯通儒道佛三家思想,文化性格丰富多样,并形成一套独立的人生处世哲学。他的性格魅力倾倒过中国无数文人,并在思想、文学、政治多方面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本文试以苏轼黄州时期著名散文篇目《前赤壁赋》为核心,结合其政治生活经历及相关作品,从庄子论辩艺术与佛教思想影响,浅析苏轼超越人生痛苦之道。  相似文献   

2.
"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是极为巨大而深远的,它使苏轼的人生轨迹发生了转折,使苏轼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流变,也使苏轼的宗教情怀由儒道取向佛道。  相似文献   

3.
作为画家及绘画理论家的苏轼 ,以独特的视角阐释了中国画的传神理论。儒道释思想影响着他的人格 ,豪放刚直的性格 ,是其人格的具体显示。性格的张扬对其绘画及绘画理论有着深刻的影响。他的豪放性格表现在书法、绘画上突出一个“神”和“意” ,提出了形神并重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北宋文学家苏轼的文学作品不仅体现出其惊人的文学创作天赋,也透露出其睿智的教育思想.其教育思想以儒家思想为主,佛道思想为辅,儒家有为的教育思想现是其整个教育理论大厦的基础.他对教育地位重要性的认识,对教育最高境界--培养君子的孜孜以求,以及他对自然审美的教育内容的独到论述,丰富了中固古代的教育思想;他注重实践、强调创新、提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5.
苏轼与酒、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之于酒、茶最重要的是淡化和超越其物理作用而重在其精神性.他于酒中求真、求适、求至乐,真得酒中之趣;他于茶中求得一种清醒、清雅、清适而又清高的君子高人之品格风度,深得茶中三昧.苏轼以儒释道思想为底蕴,赋予酒、茶以深厚的文化、审美意味,鲜明地表现出他的高风绝尘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6.
苏轼在其诗中多次描写过男子簪花的习俗。其中,以诗歌《吉祥寺赏牡丹》最具特色。这首诗仅用了短短的二十八字就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众人簪花的情景,展示了一位性格饱满的苏轼。他既享受着与万民同乐的人生大乐,又追求着观览山水、自适自足的小乐。他既保持了强烈的淑世情怀,是儒家仁政的坚守者,又吸收了释、老"万物齐一"的思想,是"为老不尊"的叛逆者。这种能入能出、舒卷自如的人生境界,既是对儒家思想的坚守,又是对佛道思想的吸收,最终形成了他圆通自足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7.
列夫·托尔斯泰在其生命后期的精神危机和思想激变的情况下,对中国的儒道墨学说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将中国古代哲学的基本精神与自己的艺术追求和创作融合在一起.在思想激变的时期,儒道墨学说成为其终极精神追求的"活命之水".  相似文献   

8.
东坡赤壁赋到底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思想和生活态度?最近,翻阅了几个注本,如,朱东润先生说:苏轼“在政治上失意,生活态度流于消极”,后赤壁“思想内容具有更浓厚的虚无色彩.”(《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胡云翼先生说:“他的生活态度还是偏于消极自处”“充分显示了他的出世和入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中华合页文选·合订本(五)》;冯其斋先生虽然说;“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抒发了自己政治抱负和对现实的不满”,但“也表现了他在老庄佛思想影响下的超现实的人生态度.”(《历代文选·  相似文献   

9.
作为书法史上著名的"宋四家"的前两位,苏轼与黄庭坚是宋代尚意新书风的改革开拓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有力地推动了宋代书法独立而富于新意的发展历程。学术界对于苏黄二人的书法研究主要集中在书法特点、创作分期、美学思想、佛道思想及当代意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当代文坛可说是思潮涌动,流派纷呈,其中在80年代掀起了一股"寻根"热潮.汪曾祺是寻根派的典型代表之一,他从民族文化入手,在其小说<受戒>中挖出民族之根,它的民族文化之根主要体现在以儒道佛为主流的"桃花源"武的生活理想和真善美的人性人情.  相似文献   

11.
千百年来,苏轼备受历代民众欢迎的原因,不是其官位,也不只是其才气,更多的是他的思想。为官各地的苏轼,以其平民化的管理理念,赢得了广大百姓的爱戴。他在管理中更多是以一些普通民众的视角来看待问题,由此而产生的平民管理理念,如"尚宽厚""、顺天道""、和人心"等和他的名字一样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文人,苏轼非常重感情,他的感情生活丰富而又充实,也不乏浪漫的情怀.他对待婚姻与爱情的态度,既倾注了满腔的真情,又是严谨、负责的.一些作品把苏轼塑造成玩弄女性的风骚公子,是对苏轼人格的严重歪曲.  相似文献   

13.
苏轼由于鸟台诗案被捕入狱.出狱后,心灰意懒,人生态度、价值观念发生很大变化.其诗词创作以乌台诗案为界,有继承也有明显差异.前期作品积极入世,笔法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后期作品崇佛向道,风格上空灵隽永、朴质清淡.  相似文献   

14.
苏轼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奇才,学界对他性格的认识主要停留在其乐观旷达的一面,而忽视了其人生的苦和内心的苦。事实上,苏轼的生平遭遇及宗教信仰都包含了苦难因素,但是饱受苦难的苏轼词却在表面显得旷达,这又跟后天性格及佛教对其影响有关。佛教伴随着苏轼一生,苦难也一直伴随着他,佛教"八苦"在其词中都有很具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苏轼作为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大家,一生蹭蹬失意、宦海浮沉。其前期,基本上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儒学之士;而"乌台诗案"之后,世界观变得极其复杂,表面上虽仍尊奉儒家,实际上却追慕陶潜、归诚佛玄。他的遭遇,成为中国古代士人苦难命运的表征。  相似文献   

16.
"和陶诗"为苏轼开创的一片文学新土,是一种很重要的文化现象,但东坡并非追和陶诗第一人。东坡和陶诗大致以四种形式保存并流传下来,总数当为四十四题一百零八首。  相似文献   

17.
苏轼既创造了惊人的艺术成就,又彰显了独特的人格魅力,在贬谪期间有着鲜明的以自然为美的审美心境。即:不再囿于自然山水的阻隔和贫乏的物质生活,而是以情为本,以超然的心态赏玩着生活中的普通之物,咀嚼着周遭的普通之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他笔下皆化为艺术,焕发生机,昭示着他澄明、宁静、平和淡泊、旷远而深湛的审美心态。这种无往而不适的审美人生智慧汇聚着孔子舞雩风流的人的自然化精神与庄子“适意不异逍遥游”的艺术境界,又有别于同时代以理为本,高谈道德伦理的理学,直指人的现实的情感愉悦,成为了古代士人安身立命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黄庭坚师出苏门,却与王安石的诗歌创作理念有许多共通之处。黄庭坚大量创作六言绝句,仿效王安石六言绝句的形式,讲究精工对偶,注重夺胎换骨法。无论是王安石的品性学识,还是诗歌创作技巧,都对黄庭坚乃至江西诗派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