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我国的古诗词,多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其中一些诗词富含科学道理。如果从科学角度来理解,阐述这些古诗词,就可深化相关学科知识,提高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现特举下面各例赏析。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海西州冷中国是诗的国度,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因时而发,因发而歌",留下浩如烟海的长诗短句,这些优美篇章,不仅仅令世人津津乐道,同样也为许多中学生所喜爱.然而,以往人们习惯了只从文学的角度去审读、评析诗词,其实,诗词中同样蕴涵了大量的物理知识.今天,我们不妨用科学的眼光,从物理的角度来欣赏古诗词,也别有一番洞天.先看大诗人李白的名篇《早发白帝城》.诗中"朝辞白帝彩云间"中的"云"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在空中悬浮聚集而成的,属于物态变化中的液化;"千里江陵一日还"中的"一日还",说明船的速度很快,"千里"指的是路程,"一日"指的是时间;"两岸猿声啼不住",猿啼声是由猿的声带振动而产生的,并靠空气从岸边上传到人耳中;"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以山为参照物,船在运动,"轻舟"说明了船的质量较小,并且还受到了水对它向上的浮力.真是"句句皆物理"啊!再看诗人杜甫在《登高》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落木"之所以"下"是由于受到了重力的作用,而且"下"的这种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不尽长江滚滚来"则揭示着一种能量的转化关系,即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滚滚"的动能.诗人张继的名作《枫桥夜泊》中这样写道"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意为"夜深人静,苏州城外寒山寺的钟声远远的传了过来,悠悠的钟声又为诗人平添了几分愁绪".诗人何以能听到极远处的钟声?原来声音因振动而生,由空气而传播,于人耳处接听到;诗人又何以听出是钟声呢?这是诗人利用了音色辨别出是钟所发  相似文献   

3.
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而新课程理念强调“注重学科渗透”思想。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从中获益的还应有隐藏其中的物理知识,而诗词类的中考题也层出不穷。一、古诗词中的能量知识例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苏轼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这一过程能量转化情况是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哈尔滨市)分析:拉弯的弓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离弦的箭是运动的,具有动能,所以答案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例2、李白曾用“飞…  相似文献   

4.
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而新课程理念强调“注重学科渗透”思想。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从中获益的还应有隐藏其中的物理知识,而诗词类的中考题也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5.
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从中获益的还应有隐藏其中的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6.
翻阅2005年各地中考物理试卷,会发现有不少要求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古诗词的试题,大多集中在选择题或简答题中,难度虽然不是很大,但新颖别致,切入点恰当,是一种检验学生是否能应用知识于实际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古诗词,不仅是落实《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强调的:"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还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提升思维能力和知识面。  相似文献   

8.
9.
例1(2002年黄冈市)“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人们就觉察到城市暖于郊区.分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一是工厂、交通工具排放大量的;二是建筑群、马路中的沙石、水泥的小,在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上升更明显;三是城市水面小,水的吸热少;四是楼群林立,难以形成对流.简析:这两句诗出自陆游的七绝《秋怀》,前两句是“园丁傍架摘黄瓜,村女沿篱采碧花.”诗中描绘了一幅秋天的乡村景象.由于那时的城市与现在的差别较大,我们只需按照现在城市的情况加以分析即可.答案:热量;比热容;蒸发…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的长河中,丰富的古诗词不仅给人带来艺术享受,而且这些古诗词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在物理教学中,我们有时不妨用一用丰富的古诗词资源。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古代早就有人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史料记载。由此,近年来以古诗词为材料或背景的物理中考题频繁出现,特别是光学、热学和声学方面尤为多见,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2.
叠字,古代称之为“重言”或“复言”。对于它的表情达意功能、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作了形象的说明:“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 ‘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  相似文献   

13.
"月亮""月光"频见于古诗词,与诗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被赋予种种含意。月的皎洁,柔美本身就是极好的审美对象,便有"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此外,"鸡声茅店月,人迹极桥霜",月为早行的特征性景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相似文献   

14.
张坤  应民 《今日中学生》2010,(12):21-22
色彩是美好自然的反映,是多彩生活的体现。"诗中有画"更是我国古代诗人的追求。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许多诗人写诗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文学对爱情进行抒发和描写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先秦时代的《诗经》便已开始。无论时代怎样更替,人们的思想产生多大的变化,古人今人对爱情的渴望是一样的,处于爱情中的心情是相似  相似文献   

17.
旧体诗词要讲究平仄、押韵,有时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句子里常有倒置语序的情况。如辛弃疾《西江月》中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本应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如果不了解这种现象,就有可能产生误解,以致影响对  相似文献   

18.
色彩是美好自然的反映,是多彩生活的体现."诗中有画"更是我国古代诗人的追求,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用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高度概括的语言,来表现生活,抒发情感的.要抒发感情,往往要借助于意象,烘托特定的意境,这就要求诗也要讲究色彩的运用、颜色的对照、光线的变化,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色彩感,形成色调鲜明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20.
赵海英 《辅导员》2013,(21):22-23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自然万物色彩缤纷,美不胜收。诗中色彩,有多少之分,或色调单纯、趣味高雅,或斑斓缤纷、意兴盎然;有冷暖之分,或热烈明丽、热情奔放,或冷峻暗淡、萧瑟凄清。诗中色彩,传达着作者的情怀。诗人描绘色彩,有明色,有暗色;有常写,有奇写;有真色,有假色。而色彩的表达和摹写,往往体现着作者的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