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诗歌犹如现代版文学神话,骤然改变了中国诗歌的版图。当诗人们哀叹文学死亡,诗歌的边缘化、私人化与平庸化时,网络诗歌却呈现出诗歌的世纪复兴。在虚拟世界的互联网上,数以千万计的诗歌网站、诗歌博客等色彩纷呈的诗歌圈子和QQ诗群,已构成网络诗歌的辽阔疆域。网络诗歌的发展,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8年至2004年"诗歌网站和诗论坛"阶段,第二阶段是2004年至2008年的"博客诗"阶段。网络诗歌在2008年汶川抗震大潮中激情登场,恢复了诗歌的神圣性和非功利性,呈现出精品化、群体化、生长型等诸多特征,但网络诗歌由于缺乏商业获利模式,其创作主流化尚需国家文化资源的扶持。  相似文献   

2.
一般在学习英国文学的人心目中,英国诗歌史是从号称“英语诗歌之父”的乔臾那里开始的。其实,这是常识性的错误。①。乔史生活在14世纪的英格兰,在诗歌艺术、英语语言和诗歌节律等方面都有很大建树,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但是,他生活的时代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他的诗也自然是诗歌史的长河中的一脉。如果将英吉利人的祖先认定是盎格鲁·撒克逊人,那么英语诗歌便是从他们那时开始的。当这些北欧部落在英格兰落户时,英语诗歌便开始了。其中唯一的原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使用的是现代所谓的古英语,而前此抵达英伦三岛的凯尔特人、罗马人等操…  相似文献   

3.
托玛斯.哈代是英国20世纪一位伟大的诗人。从20世纪20年代至今,国内哈代诗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诗歌的总体研究、对其自然诗的研究、对其战争诗的研究、对其诗歌中的时间意识以及现代主义倾向的研究。国内哈代诗歌研究所取得的成绩与哈代诗歌数量之多、成就之大极不相称。其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有待人们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4.
引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期(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篇。按照音乐的不同,作品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在这部诗歌世界里,展现了久远的年代里,我们的祖先关于政治风波、春耕收获、男女情爱的悲欢离合。《蒹葭》与《将仲子》就是其中的两首名篇。对这两首诗的主旨历来解说不一。关于《蒹葭》一诗,《诗经》研究专家余冠英认为,这是一首情诗,《诗小序》认为该诗主旨是刺襄公未能用周礼,《诗沈》认为该诗主旨是求隐士,时下还有人说,《蒹葭》诠释了网络爱情。而关于《将仲子》一诗,宋以前多以为是…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期(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前6世纪)约500余年间的诗歌305篇。按照音乐的不同,作品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在这部诗歌世界里,展现了久远的年代里,我们的祖先关于政治风波、春耕收获、男女情爱的悲欢离合。《蒹葭》与《将仲子》就是其中的两首名篇。对这两首诗的主旨历来解说不一。关于《蒹葭》一诗,《诗经》研究专家余冠英认为,这是一首情诗,《诗小序》认为该诗主旨是刺襄公未能用周礼,《诗沈》认为该诗主旨是求隐士,时下还有人说,《蒹葭》诠释了网络爱情。  相似文献   

6.
伊迪丝·希特维尔(Edith Louisa Sitwell,1887—1964)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现代主义女诗人,她深受法国象征主义影响,且对彼时英国诗坛倡导的写实之风大为不满,强调诗歌艺术性,提出艺术是生活的变形。同其他现代主义诗人一般,伊迪丝的诗歌立意在于表达现代人的空虚与焦虑情感,但在创作手法上锐意创新,既在诗中设置奇特意象,又侧重于诗歌的声音元素,使其诗一反同时代诗歌的僵化、疲软之风,在20世纪英国诗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纯诗”是“性灵”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它追求“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美不言”的至高审美境界,纯粹美的艺术理想。20世纪中国诗歌在法国象征主义“纯诗”那里找回了自己民族纯艺术传统的文化记忆,目的却多在寻找合乎现代性要求的、新诗形式建构的多种可能。中国化“纯诗”的时代命运表明,新诗回归文学本体之路,是20世纪中国诗歌一次颇为艰难的文化之旅。  相似文献   

8.
英国诗歌大家托马斯·格雷属于感伤主义诗人,具有古典主义的特点,被视为浪漫派的先驱。其代表作《墓园哀歌》一诗流传深远,堪称英国18世纪感伤主义诗歌的典范之作。该诗以意象深远,结构精巧,感情真挚,风格高雅等特点闻名于世。在措辞、韵律、意象等方面展现出无穷的诗美。  相似文献   

9.
法国19世纪象征派诗人马拉美(Stephane Mallarme)在谈到诗歌的音乐性问题时,主张诗应向音乐借鉴,或者叫做“向它索回自己的财产”。这一主张无疑在美国现代派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ce Stevens,1879~1955)的诗歌中得到了最积极的响应。史蒂文斯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其诗歌的音乐性和在读者审美心理上引起的“联感”。  相似文献   

10.
李明 《海外英语》2011,(5):232-233,242
《雪夜林边小驻》是美国20世纪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创作的一首诗歌,一直被读者认为是作者众多诗歌中最杰出的一首。该文拟从形式、声音、意象和含义四个方面对该诗进行分析,以此管窥弗氏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一、现代诗现代诗在时间上大体指20世纪的一种诗歌现象,在西方,它的概念基本相当于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则经历了从本世纪初第二个十年后期新诗的诞生与确立,到80年代中期与西方现代诗相对接,约七十年的形成时间.现代诗必须具备“诗性”。这里所指的“诗性”,其一是指诗歌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品类的主体化、心灵化特征,即诗必须是主、客体相互交融与渗透,必须是诗  相似文献   

12.
秦思 《中学生英语》2023,(4):95-107
20世纪70年代迄今,美国出版多部中国禅诗英译选集及禅宗隐逸诗僧诗作单行本,英译中国禅宗诗歌逐渐形成中国古典诗词在美译介一个醒目的翻译诗学特征与诗歌翻译次场域。禅诗翻译既是翻译文学,也是诗歌文学和宗教文学。本文试图从禅诗英译发生时美国的宗教、文学、以及诗歌翻译三个方面回溯与梳理禅诗英译次场域形成的历史脉络,再现禅诗英译在美的滥觞与发展。归根结底,禅诗翻译的形成与建立,源自宗教、文学与翻译场域的历史互动与对话融合。  相似文献   

13.
东汉班固的《咏史》诗,是完全脱离楚辞体痕迹的文人诗歌兴立的重要里程碑。此后,文人诗歌渐趋兴旺发达,直至唐代,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诗作为一种语言艺术,其特性之一,就是必须使其“适应语言的表达能力”,“必须对语言进行诗的处理,无论在词的选择和安排上还是在文字的音调上,都要有别于散文的表达方式”(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第17页)。在考察班固时期以后至唐前这一阶段文人诗歌在“对语言进行诗的处理”上的演进之迹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一阶段整个文学语言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国内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对卞之琳的书写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早期,建国初文学史对作品的评价受阶级史观影响,而卞之琳偏重于艺术实验性质的诗歌创作,受到文学史批评。第二个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后期,文学史书写尊重文学作品的审美属性,卞之琳诗中独特的抒情气质与抒情策略受到了赞赏。第三个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当下,新时期更注重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卞之琳诗歌将中外诗艺与情调结合得恰到好处,成为中西方诗歌交流的典范,诗歌《断章》成为短诗中的经典。总体而言,中国现代文学史对诗人卞之琳的评价呈现出由低转高、文学史书写由隐没到显现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15.
高中阶段学生积累了一定量的诗歌,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诗歌鉴赏,提高自己的审美体验,是广大教师应当关注的要点。教师要指导学生诵读诗歌,并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情怀;要让学生利用知人论世的方式体会诗人的生平,感受诗歌的风格;要指导学生学习推敲诗歌词句,尝试以诗解诗。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现代新诗80年来在现代性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对于中国诗歌的民族性而言却是缺失的。历次诗歌的革命大都是以效法西洋、告别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姿态而告终,这一历史的后果在今天是令我们难堪的。本文旨在对20世纪中国诗歌这一状况作出警醒与反思;并以当代江河、杨炼、昌耀、任洪渊等诗人回归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诗歌写作为例证,试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与方案。  相似文献   

17.
大凉山彝族诗人群的汉诗创作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繁盛于90年代,至今仍活跃于当代诗坛中。这一西南边陲的彝族诗人群背靠八百里凉山,用诗歌记录着凉山彝族的风貌与人事;利用汉语灵活的语言形式传承着本民族的文化资源,用诗歌来重塑彝人形象与彝族精神气质;同时在其饱含情感的诗歌空间中释放出一种独特的民族诗歌美学特质。聚焦大凉山彝族诗人群的创作,对民族文化资源的表达渴望是其创作的集体性特征,这是一种有文化根性的自由创作。  相似文献   

18.
王阳明诗歌随其学术的三变,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归越及赴谪诗,气格高豁雄豪,体现了他求道的坚韧与执着。伴随着心学体系的建立,他的龙场与滁阳诗境界高远,精微渊穆。在赣及南征思田时期,既是他建功立业之时,也是他心学的成熟期,这一时期的诗歌尽脱红尘之气,沉郁老成,光明俊伟。三个阶段的诗歌,深刻反映了一个道学家的心路历程。无论是抒情诗、叙事诗,还是写景诗、说理诗,都是他道学情怀的艺术表现,既有道学之玄奥,兼有诗家之本色。  相似文献   

19.
邱涛 《教师》2010,(21):123-123
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是20世纪美国诗坛上第一批重要的诗人之一,曾获得过三次普利策奖。他也是美国诗歌从19世纪向20世纪过渡的一个重要的承接人。正如露易丝·博根所说,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的诗正像一根铰链,把美国诗歌从19世纪的多愁善感带向了20世纪的残酷现实和真实内心。  相似文献   

20.
诗形是诗的重要文体标志,是诗体的主要成分。好的诗形不仅自身具备诗美,还能帮助诗人更好地表情达意,增加诗美。新诗的形体美是新诗重要的文体特征,在20世纪前半期受到新诗人的一定重视。但是在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在当代,由于新诗的历史,特别是形体建设及唯美写作的历史没有发生断裂,又受到西方诗歌重视诗的形体的观念甚至具象诗的影响,台湾比大陆更重视诗形建设。大陆的网络诗歌没有像台湾那样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手段进行创作,只是基本实现了网络诗的发行功能。大陆诗形建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很多诗人学者既不承认新诗应该有诗体,更不承认新诗应该有诗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