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云 《地理教育》2001,(6):18-18
一、教材分析: 陆地环境是陆地表面形成的地理环境,它由地壳、大气、水、生物和土壤共同构成,几大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土壤是陆地环境的一个组成要素,是由其它要素相互作用下派生出来的,但陆地又对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影响.自然土壤使得绿色植物得以生长发育;农业土壤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形成.  相似文献   

2.
第四单元陆地环境,是高中地理新教材(试验修订必修本)自然地理部分中改革力度最大的一个单元.它将地理圈层的岩石圈、水圈及生物圈中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陆地部分的相关知识集中编排,构建了一个崭新的知识体系.在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的四个部分中,陆地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最为直接、最为明显、最为深刻、最为密切,是人类的"第一环境".  相似文献   

3.
实施地理教材的"再组织"和"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地理教材的"再组织"和"活化"是地理教学的着力点,搞好地理教学必须注重对地理教材的"再组织"和"活化".它是整个地理教学活动的着力点.对地理教材的"再组织"和"活化"就是指地理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状况,结合生活、乡土,在地理科学规律、认知规律、教学规律的指导下将教材内容优化组合,生动地呈现出来;在呈现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挖掘学生的潜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从广意上讲地理教材的"活化"应包括对地理教材的"再组织".那么如何较好地实现对地理教材的"再组织"和"活化"呢?  相似文献   

4.
"晨昏线"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节的难点内容,也是高一地理教材中一个典型的难点,教材中对这部分内容未加详细叙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讲授过程中如果能循序渐进地讲解,学生定能一步步攻克难点.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本课教材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两大部分。与现行高中教材相比,新教材有三个特点:(1)加强了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内容。(2)重点讲授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和原因。(3)淡化了知识的理论性,侧重观点教育。 2.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地球表层的陆地环境,是由许多要素如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动物和土壤等组成的。这些要素并不是简单汇集在一起,或在空间的偶然结合,而是通过大气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一系列地表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交换,彼此之间发生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自然综合体,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或系统。  相似文献   

6.
在"标准本位"和"一标多本"教材观的指引下,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和综合分析不同版本教材,是践行"用教材教"的基本途径.对比分析教材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做到灵活使用教材,提高教材利用效率.文章在解读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从教材组织结构、正文内容表述、活动栏目设置等方面对四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地理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7.
水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因素,也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中学地理教材的许多章节如"地球上的水"、"水循环"和"陆地径流"、"水资源"、"海洋水"都不同程度提到了与水相关的内容.而水作为能源的特征,在教材的系统评价和突出上比较分散,不宜引起重视.教学后期尤其是复习课中有意识的集中提出有关水能源的相关特征议题,启发学生讨论思考,于探索之中发现一些规律,对于促进思维,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颇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在地理教材内容中,编设了一些"小栏目",主要类型有"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选学"等.这些小栏目形式多样而又富有启迪性和可操作性,将它们有机地穿插在课文中,既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又降低了教材难度,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地位教材在最后安排这样一个单元,目的是在前述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等四大自然环境以及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基础上,对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作一个总结。本书以地球的宇宙环境为开端,各单元均突出了人地关系,最后又归结到如何协调人地关系上,可以看出大纲对环境教育要求和可持续发展观点贯穿教材始终。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 "可持续发展"一节是整个地理教学的核心部分,基于前面学习的不断深入与铺垫,地理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与必然.  相似文献   

11.
戴成 《地理教育》2007,(2):32-32
初中地理(人教版)新课程的编写较之于以前的地理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即是教材正文内容减少,很多主要地理规律、地理分布以"活动"、"阅读材料"等形式呈现,教材的空间更大、开放性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周叶梅 《新课程研究》2007,(8):55-56,54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前后联系。"土壤"是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单元的第七节,陆地环境的主要组成有岩石、水体、大气、生物和土壤,而在本单元的前六节已经学习了岩石、水、大气、生物这四个要素,土壤是陆地环境的最后一个组成要素。土壤处在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四大圈层相互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 土壤作为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是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但它在陆地环境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土壤以其固有的特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土壤对人类文明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教材在内容处理上将土壤分成四个部分:"土壤的概念与土壤在陆地环境中的作用"、"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的形成"、"土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表面上这四个部分相对独立,实际每个部分均以土壤的物质成分为主线,贯穿整个内容,因此抓住了主线,也就抓住了土壤的本质.教材安排这一节内容,也反映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特征,为下一节作好知识的铺垫.  相似文献   

14.
一、"地理过程"与高考命题 "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陆地表层系统地理事物和现象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其研究的内容大致包括:①认识有限时段内的变化规律.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地理现象的依时行为,从中发现地理事实变化规律,以便作为推测该时段之前或之后的变化状况.②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理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这是"地理过程"研究的最高层次,也是地理学科学性与实用性的集中体现.③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把地理学的规律统一于时间与空间的共同基础之中.  相似文献   

15.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指导学生读(识、用、记)图是地理教学的特色和地理常规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让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学生读图能力的提高就需要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和训练.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读图法"进行教学,是现代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读图法"在实施中,可分成思考、交流、巩固和信息反馈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16.
一、科学梳理人口知识体系 1.纲本对照,形成体系 <考试大纲>中把中学地理涉及人口的内容归并到一块,而教材中相应内容则是分散在选修Ⅰ、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必修下册等多处.因此,复习中纲本对照,疏而不漏地做好知识梳理,形成知识体系,是科学备考的前提.  相似文献   

17.
高中新教材"活动"研究兼谈第3-4单元"活动"分类及其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活动"的由来 高中地理教材中"活动"特指一种以自主性和研究性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它是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演绎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 "大气环境保护"一节,应该是一个较好的网络教学题材.该课是学生在完成大气环境的基础知识学习后的一个应用,与生活实际结合紧密,在性质上又和以后要学的人文地理知识有很强的关联性.同时,因为环境保护的知识在中学许多学科中均有涉及,学生并不陌生.因此,学生已不满足教材中已经较为陈旧的知识而渴望获得新知.如在本课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进行网络学习,将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以"立德树人"标识教育发展之根本,十分清楚地表明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教育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学校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将"党的领导"与高中地理教学融合,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最大的国情.文章分析了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与...  相似文献   

20.
一、该节教材教学处理上的几点困难 ·教材内容素材新、观点新、教师原有知识储量有所欠缺.城市交通运输是研究城市交通运输的空间分布和组合规律的学科,是交通运输地理学的一个新研究领域,既与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紧密联系,又是交通运输部门的重点.教材中呈现的香港、莫斯科、以及假设的两个城市的城市布局对于教师来说均是全新的.教师原有的"一桶水"受到了严重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