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消化和吸收"一节中"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是一个分组探究实验.然而,由于上课时间有限,且在取唾液时有一定的难度,有些学生不愿意动手去做.针对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笔者利用学校的现有设备进行了实验改进,保证了分组实验的顺利进行并达到了预期的实验效果. 一、实验仪器及用品 试管2支,温度计,温水,大烧杯,培养皿,碘液,曲别针2枚,胶头滴管2支,恒温箱、消毒棉签若干.  相似文献   

2.
初二生物课本第50页的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唾液对淀粉酶的消化作用,按教材的要求,是用较多的淀粉制成浆糊(1%),再加预先取好的唾液,在37℃左右,作用10min(水浴)来实现的。该实验中,操作步骤较为复杂,还要求有水浴加热的装置和进行水浴条件下水解的操作;同时,37℃也不便控制,加之初中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学生独立完成该项操作难度较大,成功率总是很低,还往往发生损坏玻璃仪器等现象。多年来该实验一直困扰着我们。我们在多年的实验摸索中,对该实验作了一些改进,步骤如下:a.…  相似文献   

3.
此实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唾液淀粉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从而认识消化液里的消化酶对食物消化起重要作用,促进理解消化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这一实验,根据教材要求,反应必须在37℃的水浴中20~30min。由于大多数学校没有恒温水浴设备,水温难以控制,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成功  相似文献   

5.
学生实验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新意识,初中生物学实验应力求步骤简明、操作性强。因此,作者认为初中教科书《生物》第二册中,“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一实验的方法步骤设计,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过于繁  相似文献   

6.
我们人人都吃大米、面粉,而大米、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怎样被人体吸收为自身的营养物质呢?需要通过实验来给学生解答。   首先让学生细细嚼米饭或馒头,问有什么味道?回答有甜味。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淀粉变糖了吗?带着这个问题去做实验。 1 动手实验之前学生应注意的事项 1.1 淀粉和糖的特性,淀粉遇碘带蓝色,糖没有这个特性。 1.2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温度是在人体的温度下进行,即37?℃。 1.3 加热后的试管必须冷却后再加碘液。  相似文献   

7.
我们人人都吃大米、面粉,而大米、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怎样被人:体吸收为自身的营养物质呢?需要通过实验来给学生解答。首先让学生细细嚼米饭或馒头,问有什么味道?回答有甜味。这是怎么一回事?难道淀粉变糖了吗?带着这个问题去做实验。  相似文献   

8.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是帮助学生掌握消化酶在食物消化中的作用,进一步理解酶在新陈代谢中作用以及酶的特性等知识的一个重要实验.为了让学生灵活掌握运用这部分知识,不少作者对这个实验的方法、步骤和内容作了修改.比较常见的修改是将原实验“向淀粉液先加唾液后加碘酒,溶液不变色”改为“向淀粉液中先加碘酒变蓝色,后加唾液  相似文献   

9.
自1978年全国初级中学生理卫生课程统编教材问世后,到1988年全国初级中学生理卫生课本中关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就存在着严重的“实验本质和实验现象”完全不一致的错误.影响到学生在学了这一知识后,出现模糊甚至错误的概念.作者曾做过初步调查,几乎全部被调查的中学生和刚上大学的学生,在学过这一知识后,在回答试管中最后出现何现象时,都填为无色的错误答案(正确答案应是:呈碘的水溶液颜色-淡黄色),个别学生填为试管内的浆糊不变兰,咋看起来好象是对的,但仔细推敲之,也存在着  相似文献   

10.
徐丙容 《贵州教育》2008,(11):35-36
为加强新课改理念,鸭溪镇中心学校举行了全镇生物实验观摩课.我执教了这节课.……  相似文献   

11.
这一实验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化学性质,来验证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按实验要求,取1g干淀粉放在烧怀里,加清水100mL煮沸,作成浆糊备用。这种方法费时间,还有两个明显的缺点:①浆糊遇碘显紫红色,这与学生从小学以来一直接受淀粉遇碘液变蓝色的认识相矛盾。②浓稠的浆糊中,由于含有较多的淀粉,所以在与唾液淀粉酶发生反应时,需要较长时间,有时唾液少了还难以消色(碘液在淀粉液中显什么颜色是由淀粉液的浓度决定的。浓度低时显蓝色,浓度高时显  相似文献   

12.
按照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生物教材《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方法步骤进行操作,实验结果只能说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37℃时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而没有具体说明酶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更没有说明酶作用受酸碱度(pH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新课标“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进行研究,探究淀粉溶液浓度、唾液淀粉酶溶液浓度和水浴温度对淀粉褪色时间的影响。建议使用0.5%淀粉溶液、2.0%唾液淀粉酶溶液,在37℃条件下开展定性、定量实验。对师生基于新课标开展本实验探究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在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一些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唾液消化作用的实验方法是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3章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中的内容。《初中生物课程标准》(2011年)对该实验提出了活动建议: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目的是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了解口腔中的化学消化现象,初步体验科学探究  相似文献   

15.
我在试做初中《生理卫生》全一册 P.67实验1时,发现有这样两个问题,值得教者领会与认识。一、“无色”并不是淀粉被完全消化的标志,实质是Ⅰ_2被唾液还原成Ⅰ~-。我在100毫升水中加1滴 N/10碘液(相当半滴碘酒),显黄色;即使在10~(-5)N 碘液中也能看出黄色。再向变成了无色的第2号试管中加入2滴淀粉糊,结果不显蓝色。说明第2号试管中不存在Ⅰ_2。  相似文献   

16.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活泼、好动、对任何事物有好奇心,依然是他们的天性。在学习“食物的消化”这一部分内容时,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略做了改变:将课本[实验九]的名称“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改为“探究唾液对淀粉有无消化作用”。更改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将“观察”改为“探究”,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学生实验操作方法。长期  相似文献   

17.
18.
详细介绍"渗透作用实验"改进的方法,包括实验装置、材料、安排等,并对实验的可行性、安全性、直观性和可推广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正>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离开了实验,生物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课改以来,为了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各学科的实验创新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实验创新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有对教材中缺漏实验的重新设计,有对疑难实验的成功改进,有对教材实验的分析及纠正……通过实验创新提高了实验的开出率,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同时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找到了更为便捷的  相似文献   

20.
殷晓珊 《生物学教学》2010,35(12):46-46,39
“食物在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学教材中的探究实验,通过探索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让学生了解大分子物质在体内是如何变成小分子物质的。教材中是这样进行实验对照的:(1)适量馒头碎屑+2mL清水,37℃保温;(2)适量馒头碎屑+2mL唾液,37℃保温。由于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实验,在理解生物与化学知识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按照教材中实验的用具与方法,耗时过长,教师无法在一节课堂教学时间段内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此,笔者对本探究实验进行相应的改进,缩短了实验时间,降低操作难度且结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