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目前中国的社会现实下,要实施视听作品的"二次获酬权",还存在着视听行业各方排斥、著作权法草案的具体规定不够细致、缺乏配套的权利保障机制等困境。但"二次获酬权"的确立是当今世界的趋势,有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和各方利益的平衡,因此我国应该在完善"二次获酬权"主体、权益分配和加强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建设等基础上,确立视听作品的"二次获酬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我国邻接权法律制度存在客体类型狭窄,权利类型过少,某些权利权能设置不合理的不足。在《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之际,应重构邻接权定义,拓展客体范围,增加权利类型,同时在表演者权和录音制作者权中,增加对录音制品二次使用的报酬权,对表演者增加录音制品的出租权。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我国一些主流教科书和相关部门的规范文件将"录音制品"理解为某种物质载体,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修改草案(送审稿)》也存在着在物质载体意义上使用"录音制品"这一词汇的情形。将录音制品理解为某种物质载体,存在着与知识产权基本理论相冲突、用语矛盾等等问题。与我国著作权法立法密切关联的WPPT、TRIPs等国际条约有多处细节表明"录音制品"并非物质载体。实际上,邻接权制度保护录音制作者的投入,但其关注的仅是录音制作者的首次录制活动,而非后续大量制作物质载体的活动,录音制品就是作为首次录制活动成果的以某种形式表现的特定声音。  相似文献   

4.
视听表演者权利保护制度在中国现行法中没有明确规定.视听表演者权在影视演出合同蜕变为署名权和劳务报酬请求权.在表演者权侵权判决书中一部分体现为对录像制品的表演者权,一部分体现为对影视作品的署名权和劳务报酬请求权.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草案取消了录像制品,规定了对视听作品的后续使用获酬权,取消了“约定”规定,但非主要表演者权利的剥夺,似有不公平之嫌.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新《著作权法》中涉及民办高等院校学报的有关条款,并以《海淀走读大学学报》为例, 说明贯彻实施该法是民办高等院校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1年10月27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2006年7月1日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进行分析,展示了现行著作权法对图书馆各项服务的冲击是史无先例的、广泛的。通过分析为今后在遵守著作权前提下开展工作寻求出路。呼吁法律界在立法方面为图书馆界在合理使用、法定许可等条款中给予特殊权利。  相似文献   

7.
刘安经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9):53-55,59
我国《侵权责任法》有关侵权行为一般条款的设计既不同于《德国民法典》也不同于《法国民法典》,可以说,我国侵权行为一般条款开创自己独特风格的立法例,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认为将来我国《民法典》制定应该从三个方面完善我国侵权行为一般条款:一、在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中,应该确定"违法行为"的独立地位;二、侵权行为一般条款应当将"相对权"纳入权益保护范围;三、侵权行为一般条款应当对民事权利和利益进行分类,再根据权利和利益对人的重要性不同,给予不同程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馒头血案》是一部独立于电影《无极》的作品,其创作并非演绎创作,自然不存在侵犯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改编权、汇编权的问题.利用电影《无极》的画面片断创作《馒头血案》,属于著作权法中的"引用",但这种"引用"超过了"适当"的限度,因而构成侵权.  相似文献   

9.
《嘉应学院学报》2019,(1):74-78
2015年新修订的《立法法》赋予了所有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制定权。如何科学行使《立法法》赋予的权力,是摆在所有设区的市,特别是新获制定权的设区市面前的一个共性问题。通过对《立法法》相关条款厘析,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在制定目的上具有重合性、内容上具有一致性、程序上具有衔接性,二者应形成协作关系。但通过对安徽省相关设区的市实证考察发现,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在制定中还缺乏协作,未能充分形成合力。强化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协作的路径主要有:制度安排上,应对二者协作关系做出更明晰的表述;组织领导上,地方党委应充分发挥统筹领导职责;具体实践上,在立项、起草等环节应充分沟通协商。  相似文献   

10.
"消费者无理由退货权"被视为新《消法》中的"明星条款"。正确适用无理由退货权,可从网购合同中无理由退货权的性质出发;考虑无理由退货权的商品范畴和经营者范围,以明确该权利实施的条件;消费者对"不宜退货"的商品应进行合理确认;经营者在订立格式条款时,必须通过必要的途径以尽到严格的提请注意义务;而且,应完善"商品完好"的判断标准以及确定"冷静期"。并在此基础上,应严格限制无理由退货权的行使,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发展,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有关文学作品角色的知识产权案件,这些案件难以用《著作权法》作出判决,其中典型案件如金庸诉江南案.2020年《著作权法》通过第三次修正,规定了开放作品类型和合理使用条款的边界,从原来的法律认定改为司法认定.法院得以借此修改,在文学作品角色侵权案件中做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和市场规律的判决.  相似文献   

12.
网络环境下侵犯著作权行为发生异化,由此给侵犯著作权罪的司法适用带来诸多新挑战。为了回应以上挑战,司法解释对侵犯著作权中的"复制发行"进行扩张解释,将信息网络传播行为认定为复制发行。《刑法》意义上的"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相较范围更广,包含视频网站深度设链、P2P下载、视频直播平台等新类型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3.
新技术条件下的著作权保护是世界性难题。我国政府曾在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五十八条规定,计算机软件、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在2003年修订了《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些规定都缺乏具体的操作条款,已经不适应网络侵权案件逐年上升的状况。国务院法制办已将制定互联网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条例列入了2005年立法计划。但是,在这部法律出台前,国家版权局将先行推出相关行政条例,以规范网络环境下作品使用传播的秩序。《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行《著作权法》规定了录音制品法定许可制度,但从2012年修改草案第一稿对该制度做出了一定修改,到2014年送审稿中完全删除该制度,无论是在音乐产业界还是在学术界都引发了激烈讨论,针对该制度的去留问题至今仍存有不同观点。本文将从录音制品法定许可制度的立法背景以及价值取向等角度出发,结合我国当前现行著作权法中对于该制度规定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并对该制度的去留问题进行探讨,最终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观点建议,期望可以为我国录音制品法定许可制度的发展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修订后的《商标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试图解决在先著作权和商标权的冲突问题,但该条款与《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等条文的规定相冲突。既不属著作权的合理使用,也不是著作权的法定许可,不合著作权法的基本法理,《商标法》的该条款与我国加入的国际公约不相符合,在实践中可能导致司法裁判和行政决定的冲突,引发知识产权执法体制的混乱,有必要对其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以《罗马公约》为蓝本的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已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出台了《保护广播组织条约(草案)》,虽然最终未能通过,但它体现出了当今关于广播组织权保护的国际趋势。我国可以此为借鉴,密切关注关于广播组织权的最新国际动向,结合国情对现行《著作权法》进行完善,保护广播组织的合法权利的同时兼顾公众利益,促进广播事业的规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步升诉百度网络侵权案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9月16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对上海步升音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诉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侵犯其录音制作者权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被告百度公司停止在其网站上提供原告上海步升公司享有录音制作者权的涉案歌曲的MP3文件下载服务,并赔偿原告经济损失6.8万元。此案作为我国首例利用搜索引擎下载mp3被判侵权的案例,不仅关系到作为全球第一大中文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百度公司的商业利益和企业发展,更将对整个唱片行业和网络搜索引擎行业的长远发展和利益分配带来关键性的影响,因此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争论。  相似文献   

18.
在新《著作权法》修改条款已经实施的背景下,讨论如何运用法律手段对电视节目模式进行版权保护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实践角度出发,深入解读国际风向、司法程序、行业监管三个方面,分析电视节目模式获得著作权法保护的法律困境;从问题意识出发,联系各国判例及立法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研究得出电视节目模式版权保护的法律进路,以期为逐年增多的电视节目模式版权纠纷提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评“社科期刊编排规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是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基础上制作完成的,带有明显的光盘版特征和痕迹,而后者则是基于电子网络平台的电子版规范,它的作用和功能主要是用于对原创学术论文以及期刊源的检索与评价。《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不仅存在着"形式主义化"的问题,而且存在大量违背《著作权法》以及国家标准的条款,由于它不适合纸质期刊的编排规律和实际,因而遭到越来越多的批评。"新规范"的思想认识基础,不外乎两条:一是认为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与国际接轨"是必然的,因此,在标准的制定上要国际化,甚至不惜与中国的传统全面"脱轨";二是认为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印刷型期刊"为文献检索与计量评价机构提供服务"是必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正一、本刊已授权《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独家使用本刊著作权中的数字化汇编权、数字化复制权、数字化制品形式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二、凡向本刊投稿者未特别申明的,均视为其文稿刊登后可供国内外文摘刊物或数据库收录、转载并上网发行。本刊付给作者的稿酬中已包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收录发行酬,不另付其他稿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