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竞争不仅表现为科技创新的竞争,还表现为科技成果转化的竞争。高校是我国技术创新体系的主要阵地。如何使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提高我国科技竞争实力亟需解决的要务。纠正高校价值取向的偏差,同步重视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的成果转化,实现科研行为与市场需要均衡,现时拓展融资渠道应该成为重要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主体之一,在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普遍低的现状,已经严重影响企业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如何构建高校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模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己成为高校科技管理工作者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高校应着力开展科技创新、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打通创新和应用“最后一公里”,实现科技成果向社会和教学“双转化”。然而,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高校科技转移机构未能充分发挥效能。基于此,文章以全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我国高校转移机构运行效能为目标,将高校技术转移机构模式下的项目建设分为项目需求、项目设计、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评估5个主阶段,从多方面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健全转化保障体系、加强校企联合、健全激励评价机制等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校科技》2017,(Z2):97-98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还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科技中介机构尚未得到社会认可、企业承担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等问题。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形势下,高校应紧密结合自身实际,探究技术转移工作新模式,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实效。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创新观念问题,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影响因素,即高等教育功能的认识滞后、科研市场观念不强及企业观念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观念创新的解决方法。指出要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需要科技成果转化主体观念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作为发明创造的重要阵地,拥有相当比例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但是部分授权专利并未进行技术转化,而是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在一定年限后放弃了专利权。对高校专利奖励政策和职称评定政策的梳理发现,部分专利的申请动机与鼓励创新有所偏离。而专利撰写质量有待提高、专利转化途径不够畅通、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有待完善等都制约着高校专利的转化。通过对高校专利转化水平偏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优化专利激励方式、提高专利申请质量、完善专利转化渠道等措施,促进高校专利技术转化。  相似文献   

7.
如何发挥实验室创新功能、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始终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以高校实验室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例,提出将高校实验室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深度结合,构建二者相互促进的良性协同机制。研究认为,协同机制能够有效发挥实验室创新功能,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获取技术竞争优势。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亦可反哺高校实验室创新,为实验室创新提供精准市场导向,提升研究成果转化率。  相似文献   

8.
高校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为一体,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其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高校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科学研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为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不高,依旧存在诸多阻碍转化的因素。如何通过政策调整、机制创新来更好地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成为公共部门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发明专利是创新成果的重要组成,因此,高校提高专利转化率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提高发明专利质量、发挥政策导向、加大专利转化投入、加快专利转化平台建设、加大专利保护等方面提出了高校专利转化率的提高策略。  相似文献   

10.
科技决定国力,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实现国家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认定工作指导标准》从形势政策、顶层设计、机制创新、制度制订、机构设置、队伍建设、能力提升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对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结合国家政策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管理工作的实践,对高校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管理工作的认识、核心要点、难点和堵点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的管理。  相似文献   

11.
职务成果赋权改革推行多年,经济效果亟待检验。文章以2010—2020年中国八大创新试验区公立高校为研究样本,构建PSM-DID模型,检验了职务成果赋权改革对高校创新绩效的多重影响关系。研究发现:(1)职务成果赋权改革有助于促进高校的技术产出、技术转化与创新绩效;(2)职务成果赋权改革通过研发人力资本变量间接提升高校的创新绩效、技术产出与转化。以上结论为学界探寻高校创新的内在因素提供丰富证据,拓展了产权激励、人力资本与科技创新等理论的相关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2.
科研实验室是高校科技成果产出的主阵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高低与科研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密不可分。目前国内科研实验室的成果产出逐年增加,但转化率普遍偏低。为打通高校成果转化的最后1公里,江苏省出台了校政企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建设工作,校政企协同创新模式极大提高了高校成果转化的效率,有效解决高校成果转化中市场应用场景、知识产权意识薄弱、推广人才储备和研究人员热情不足等问题,为提高高校科研实验室成果转化效率提供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高校的天然功能在于知识的保存、传播、生产与转化。高校青年教师在知识的保存、传播、生产与转化的过程中,应采用知识管理理论和模型提升创新能力,通过教学创新、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创新、文化传承创新,做出创新贡献,并最终提高高校作为学术组织的创新绩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阐述"资源共享、多方共赢"的内涵,分析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及产学研创新模式,对基于产学研创新模式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策略展开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有序开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是评价高校科技创新应用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基于东南大学近年来与企业横向科技合作情况分析,为进一步提高高校科研成果的横向转化绩效,建议要提高高校科研成果横向转化意识,强化政府在高校科研成果横向转化中的引导作用,加强协同创新中心等研发载体建设,提高发明专利申请质量,紧密围绕未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或市场需求做科研,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新型校企合作关系,建立和完善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校科技》2017,(Z2):50-51
高校是科研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是科学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实现伟大"中国梦"征程中担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加强高校科研创新工作,营造科研诚信氛围,提高高校创新能力,不仅是推动高校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高校和谐发展,推进全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高校与企业的智力对流是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高校的科技成果呈现高产出率、低转化率的态势,文章指出了目前国内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缺陷并深入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指出只有疏通高校与企业的人才和资金互动渠道,形成智力对流,带动彼此的知识、信息和技术的交流,形成优势互补,才能推动知识产业创新的活动,有效地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转化率。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校科技》2017,(Z2):94-96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对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重视程度不是很充分,一直未能成为成果转化的主体,高校科研人员更多的还是注重如何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如何获得高级别的奖励,主要精力都用在了项目的申请、研发和如何产生成果上面。当前高校在成果转化方面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政策制度、评价机制、知识产权管理和企业吸收能力等方面,因而促进高校技术转移的对策也应该从健全转化机制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提升专利质量和完善分类评价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解决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困难和企业苦于找不到合适项目的矛盾,本文对企业创新技术需求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结合进行了探讨,并根据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企业面向技术需求结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科技成果转化是提高区域和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技术进步、增强经济实力、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认为:高校作为科技创新成果的集聚地,在助力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国家大学科技园与依托高校应建立“校-园”协同创新体系,明确协同创新主体的职责,厘清共同目标,深化完善联动机制,充分释放主体活力并实现资源和要素共享、能力与优势互补,系统推动主体优势资源的联通互动,进而持续提升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