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海南"番神"信仰由来南宋赵汝适的《诸蕃志》卷下《海南·万安军》中这样记载:万安军在黎母山之东南……城东有舶主都纲庙,人敬信,祷卜立应,舶舟往来,祭而后行。在海南宋代"番神庙"即"舶主都纲庙"就已建立。百姓将"番神"视为其出行保平安之神。至明清时期《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一三八○《琼州府部汇考八·祠庙考·万州》记海南万州有"番神庙":昭应庙,在州东北三十五里莲塘港门。其神名  相似文献   

2.
张泓 《寻根》2016,(4):20-25
正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曾经记载故乡的某种神像:"神像是五个男人,也不见有什么猖獗之状;后面列坐着五位太太,却并不‘分坐’,远不及北京戏园里界限之谨严。"此神像即是江南大名鼎鼎的五通神。明清两代小说中对五通神多有记载,但形象有所区别,下面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3.
《世界文化》2021,(1):中插1-中插4
《十竹斋笺谱》(卷四)内容 《十竹斋笺谱》(卷四)包括建义笺、寿征笺、灵瑞笺、香雪笺、韵叟笺、宝素笺、文佩笺各八种,另有杂稿笺十二种. (一)建义笺 《汉书?贾捐之传》:"诸县更叛,连年不定.上与有司议大发军,捐之建议,以为不当.""议"通"义",后以"建义"指胸怀计谋,对事情的处置或兴办提出具体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正>在上期文章《漫画中的葡萄酒文化——神之水滴中的"十二使徒"葡萄酒》中,我们初步了解到《神之水滴》这部漫画小说的故事梗概,以及主人公神咲雫与远峰一青比试赏鉴葡萄酒水平时提到的"十二使徒"葡萄酒。为了让读者更充分地了解《神之水滴》这部小说的主旨是推广葡萄酒文化,我们将结合小说情节着重介绍作品中反复出现的15支葡萄酒的特点及其产地概况,因为每一支葡萄酒都不是虚构的。《神之水滴》之Domaine Gros Frereet Soeur Echezeaux  相似文献   

5.
明清小说中的"帝王师"是指一种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具有双重身份,君臣关系融洽并具有敏锐的政治目光和超现实神奇能力。"帝王师"形象寄予了封建时代文士的政治理想,也间接地折射出儒家政治思想的嬗变。明清两朝五百余年,涌现出大量的"帝王师"形象,尤其是罗贯中《三国演义》塑造出的以"帝王师"为特点的"诸葛范型"后,出现了一批类似的人物,如《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女仙外史》中的吕师贞、《野叟曝言》中的文素臣、《草木春秋演义》中的决明子、《孙庞演义》中的孙膑、《宋太祖三下南唐》中的苗从善、《说唐三传》中的徐茂公等,成为明清小说史上独特的风景,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受到儒释道思想与文化传统的影响,明清神魔小说中"帝王师"形象特点鲜明,文化内涵丰富。  相似文献   

6.
<正>"神人同形同性"被认为是古希腊神话的突出特色,其表现为神和人首先在外貌上相似,其次在心理、性格和行为上相似,有的学者进而认为人间英雄"可直接与神灵接触","神人关系亲密无间","神与人尚未分离"。在"神人同形同性"的基础上,学者们也强调了神与人的区别,神的永生、人的必死被认为是神与人的根本区别。王焕生先生在《奥德赛》中译本的前言中指出:"在神话观念方面,《伊利亚特》  相似文献   

7.
黄帝本是传说时代部落联盟的首领,春秋战国以来生成了圣王与神仙并存的双重文化形象,历来被道教奉为尊神.依目前史料所见,黄帝走进道教神谱是以"玄圃真人轩辕黄帝"的名号位列现存第一部道教神谱——南朝齐梁高道陶弘景所撰《真灵位业图》为标志的(《道藏》第3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75页).  相似文献   

8.
水陆画,是佛教、道教举办水陆法会所必需的神像画。最近,成都发现了一大批明清时代的水陆画。其内容题材极其丰富,为研究明清以来四川地区的宗教信仰、风土习俗提供了宝贵的史料。本文以清末的一组《十殿冥王图》为史料,依据佛道经籍所载,对图中的主要内容、神真、图像加以分析,以此了解四川地区民间的十王信仰。  相似文献   

9.
正《左传》昭公二十年有一段"晏婴论祝与诅"的材料:"齐侯疥,遂痁,期而不瘳。诸侯之宾问疾者多在……公说,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责。"《左传》传文中关于齐景公的记载一共35条,昭公二十年,"晏婴论祝与诅"是其中之一。本文选择这条传文来做解说,并且对"贤人、小人之言鬼神"的异同加以讨论。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鲁昭公二十年,当齐景公之二十六年,景公在位一共五十八年,则这时正处于壮年。处于壮年的景公同时得了疥(疥疮)与痁(疟疾)  相似文献   

10.
夏王朝是否存在,在民初古史辨時代受到强烈質疑,夏王朝的開國始祖禹更被認爲是具有天神性的神話人物,而不被承認是實際存在的人君。本文討論武丁時代卜辭中"西邑"一辭的出现,是作爲受祭的對象,正與傳世文獻《禮記·緇衣》"西邑夏"相合,而且《尚書·太甲》及《清華簡·尹誥》、《清華簡·尹至》,也有"西邑夏"、"西邑"之辭,可見西邑即是夏,夏是周人對商之前朝的一個稱呼。殷人滅夏三百年之後的武丁時代,仍然以爲"西邑"能作祟害王,所以不時要燎祭。"西邑"最早是夏的王都,但卜辭中已轉化爲代表夏王朝先王之亡靈,由于伊尹曾服事夏王朝,而他與湯結盟滅夏,夏桀之元配"妹喜"在卜辭中和伊尹一起出現,即受殷人祭祀的"蔑",從滅夏故事的人、事、地三方面的記載,顯示卜辭的"西邑"正是夏王朝存在的明證。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最早的城隍庙是安徽芜湖的城隍庙。1999年版的《辞海》"城隍"条目叙述:"古代神话所传守护城池的神。道教尊为‘剪恶除凶,护国保邦’之神。中国古代称有水的城堑为‘池’,无水的城堑为‘隍’。据说由《周礼》腊祭八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演化而来。最早见于记载的为芜湖城隍,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辞海》中所说的"芜湖城隍"即为"芜湖城隍庙"。按照《辞海》的解释,"城隍"是"古代  相似文献   

12.
歷來研究《九歌》者,多由王逸《九歌章句序》申發,討論其創作原委和主旨等,然疑點亦多,衆説纷紜,迄無定論。本文結合屈原《天問》等作品,综合考察文學與圖像的關係,論定《九歌》是屈原觀楚"先王之廟及公卿祠堂圖畫"而作,它與《天問》分别寫"天地山川神靈"和"古賢聖怪物行事",二者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古史和諸神的體系,也成爲早期中國南北文化交融的一個範例。  相似文献   

13.
《寻根》2017,(2)
正镇平菩提寺是南阳名寺,关于其历史,现在通行的说法是寺始建于唐代永徽二年(651年),创始人是唐代著名神异高僧智勤,其事迹曾入选《神僧传》。根据民国16年(1927年)所修《菩提寺志》载:"菩提寺者乃唐高宗永徽年间,菩提祖师所创也。祖师讳智勤,俗姓朱,其事迹载在《神僧传》。记明  相似文献   

14.
西安魁星楼     
距西安城墙南门城楼东侧约667.5米处,建有一座祭祀主管文运之神——魁星的魁星楼。该楼初建于明万历己未年(公元1619年)九月,后遭兵火所毁,清代虽有重修,但明清建筑终未保留下来。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楼体是1986年西安整修城墙时,根据《咸宁县志》“创建...  相似文献   

15.
在上篇谈到《天外来客》、《湿婆数术》,述及《易经》的起源奥秘,这里再说说《善易者不占》和《宇宙代数学》,将叙及的是《易经》与预测和科学。善易者不占——《易》与预测占以决疑。《易》是占之术。占的目的是为了决疑。所以,没有疑而不决的事,不用占卜。请听一个占以决疑的故事:宋时,宾州(在今广西)发生地方叛乱。将领狄青奉命率师南下平叛。但对这次出师能否取胜,军。已混乱。当军至桂林之南,道旁有大庙,人皆谓此庙神最灵。狄青驻节入庙向神祷告,手持百钱与神约日:“若出师可获大捷,这百钱掷出字面则都朝上。”左右急忙…  相似文献   

16.
薛理禹 《寻根》2011,(4):32-36
自古以来,东南沿海地区多有淫祀的文化风俗。《汉书·地理志》记载,江南“信巫鬼,重淫祀”。《隋书·地理志》记载,扬州“其俗信鬼神,好淫祀”。《宋史·地理志》则说,福建“其俗信鬼尚祀,重浮屠之教,与江南、二浙略同”。唐宋以后,淫祀之风未曾断绝。明清盛行的“五通神”信仰,即是一种典型的淫祀现象。  相似文献   

17.
正以德报怨是老子的重要思想,其原文出于《老子》第63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有些解《老》者对《老子》第63章"大小多少,报怨以德"的经文提出质疑,如姚鼐、奚侗、马叙伦、蒋锡昌等,这是不可取的。帛书《老子》甲本正作"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可见今本《老子》第63章的内容无误)与该章义旨相关的第49章则说:"善者吾善  相似文献   

18.
"跳哑巴神"(彝语热闷巴)是南涧县公廊镇盖瓦洒村的彝族人的一种独特的面具舞蹈.是以驱鬼疫、祈吉祥为特征的请神敬祖活动;是古朴粗犷、驱灾去邪、娱人娱神的民俗事象,具有浓郁的原始特点和民族特色,是一种异常古老的祭祀舞蹈,引起了有关专家学者的注意,是南涧民间艺术中的又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19.
乡村的狂欢节——社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水生 《寻根》2015,(2):36-38
鲁迅先生的《社戏》,是一篇充满生活情趣的美文。作品通过记叙"我"幼时在家乡看社戏的一段经历,刻画了一群天真率直、活泼可爱的农家少年形象,也展现了一幅江南乡村淳朴而欢乐的社日风俗画。读后,我们对古老的民间乡村社日不由多了几分向往。古代帝王为了祈求天下太平,风调雨顺,每年都要祭祀社稷之神。社为土地神,稷为谷神,社稷之神,在周代即被奉为国家主神,列入祀典。《白虎通义·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人非土不立,非谷  相似文献   

20.
正禮之起也,源於祀,源於俗,源於人之欲,抑源於物之易?論者莫衷一是者久矣。許愼謂"禮者,履也,所以事神致福",(《說文》)取諸形符之"示",是深得造字之本。禮必體履以見,康成云:"禮者,體也,履也。統之於心曰禮,踐而行之曰履。"(《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疏引)其見之於體履者,若荀卿云:"禮者,以財物爲用,以貴賤爲文,以多少爲異,以隆殺爲要。文理繁,情用省,是禮之隆也。文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