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定实施了一系列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这些政策的演进,演绎着中国重构科技体制、建立研发投入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全面的国家创新体系的历程,反映了中国建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阶段性改革过程.中国自主创新政策的实施,在创新投入、创新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域创新能力协调发展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的政策效应现象.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其政策体系不断建设和完善,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政策数量和层次各有不同,实施的成效和途径有所差异,阶段特征相对突出,但基本形成了政策链上的有效衔接。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政策体系面临新的影响因素,需通过政策优化实现服务发展的功能,进而形成促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准确判断新常态背景下的新要求、掌握新经济与供给侧结构改革之间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发展,其政策体系不断建设和完善,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在每个阶段,政策数量和层次各有不同,实施的成效和途径有所差异,阶段特征相对突出,但基本形成了政策链上的有效衔接。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政策体系面临新的影响因素,需通过政策优化实现服务发展的功能,进而形成促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5.
电力企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产业,其对社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较大影响,如果电力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漏洞或者质量问题,会极大的影响人们的正常用电,还会制约社会的发展。我国电力企业电网输配体制是一体化经营的形式,这种体制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而且制约了电力企业的快速发展,也影响着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使得电力行业无法形成独立的输配电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电力企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对输配电体制进行改革,本文对这一改革的演进、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通过文献法、访谈法收集供给侧改革下包头稀土产业后端协同创新发展相关资料,并从稀土产业后端发展现状、协同创新绩效评价、路径选择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提升后端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郭思雨 《科教文汇》2014,(24):215-2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特有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中国的经济体制也同时经历了多种发展模式,包括:计划经济发展体制、转轨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而市场经济逐步开始以投资为主要驱动动力,外商的投资推动了中国的出口发展经济,逐渐引导了中国的经济呈现为外向型的发展模式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关键一步。只有不断地内部调整优化、合理调控配备、稳抓稳打地不断探索,才可以最终实现中国经济长远而快速发展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特有的国情决定了中国的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中国的经济体制也同时经历了多种发展模式,包括:计划经济发展体制、转轨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而市场经济逐步开始以投资为主要驱动动力,外商的投资推动了中国的出口发展经济,逐渐引导了中国的经济呈现为外向型的发展模式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关键一步。只有不断地内部调整优化、合理调控配备、稳抓稳打地不断探索,才可以最终实现中国经济长远而快速发展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在对我国产业结构演进过程梳理基础上,基于1993-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要素供给视角分析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优化路径.结果表明,资本投入是我国产业结构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全要素生产率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劳动力供给的作用则有所减弱.此外,还发现全要素生产率与资本投入对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随着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递增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市场化改革角度研究中国产业技术创新的阶段性过程特征,需要把握中国产业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到形成自主创新能力过程中市场竞争的作用特征及其变化。借鉴这些研究的相关理论思路和结论,提出一个在产业演进中研究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互动过程的分析框架。在这种框架下,研究了中国产业演进中,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实现的产业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特征的相互作用机制。以此为基础,分析了市场化改革条件下中国产业技术创新的阶段性演进特征,并从这种动态过程特征中分析了不同产业技术追赶效果的差别,进而对中国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追赶提出新的战略和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1.
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谓是有目共睹,但其对企业创新实践的影响尚不得而知。本文借助1999-2011年中国省际高新技术产业层面的研发数据,运用Green提出的固定效应随机前沿模型和空间面板数据Han-Philips线性动态回归模型分别检验了市场化改革对中国企业研发效率动态增进和空间演进的潜在影响。基于产业维度的核算结果表明,中国企业研发效率在市场化进程中呈现稳步提升的动态增进趋势和"滚雪球"式加速区域收敛的空间演进趋势。更为重要的是,经验证据还揭示出市场化改革不仅是推动中国企业研发效率持续动态增进的背后驱动力量,还是促进中国各省区企业研发效率趋于加速收敛的重要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出现的别墅项目,在民国以前,多以传统民居为主。从目前保留下来的民居看,富人住的房子,大多都是精品,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体现了强烈的地域特色。但是,在鸦片战争前后,即在很多地方变成殖民地以后,殖民文化带来的欧美原版别墅建筑的植入,曾经一度改变了中国别墅的类型,并且逐渐成为有钱人住宅形式的主流。传统的民居逐渐被淘汰,留下来的大多是文物,很少再有达官贵人喜欢传统意殳的民居。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消费税政策调整后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2006年的消费税调整有利于发挥消费税的调节功能,促进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更好地引导有关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但这次调整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税率标准不够细化、税率差距过小等.应在以后的调整中,尽量兼顾各方的利益,充分发挥消费税的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制造业份额占到世界的22%,其产品海外形象却是"质次价优"的代名词。中国提出要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和供给侧改革,重点在于质量提升、品牌建设和创新能力。通过对"德国制造"海外形象重塑问题的研究,对标"中德制造"海外形象重塑的背景、现实差距和驱动因素,总结"德国制造"海外品牌形象重塑的经验,并对"中国制造"海外品牌形象重塑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从公共政策的视角,将中国科技特派员政策划分为逐步试点、示范推广、深入推进和全新发展4个阶段,研究发现:宏观和微观双动力及其相互作用是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构建由科技特派员、农户、产业化主体等构成的利益共同体与农户增收之间因果关系链,进而实现乡村振兴是科技特派员制度演化的最终目的 ;中国科技特派员制度已从专注技术推广的科技性政策演化为注重技术与市场有效对接的综合性制度安排,搭建科技特派员与产业化主体等资源融合的农业科技服务协同平台将成为科技特派员制度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基于信息技术的创业活动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信息技术创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面临较高的失败风险,培育和提升关键成长能力是解决新创企业成长脆弱性的一个重要路径。通过对4家信息技术企业的多案例分析,基于动态演化过程视角对新创企业成长能力的作用机制及其动态演进过程进行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创业能力、动态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驱动新创企业成长的3种关键能力,他们相互关联、共同作用于企业发展的各个阶段,通过动态演进不断循环改善;同时还发现,企业创建期主要依靠创业能力驱动,存活期以动态能力为主,创新能力在成长期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月度数据考察国际金属价格是否影响我国稀土产品价格及其程度、机制问题,采用VEC模型得出10种稀土产品价格与国际金属价格具有整合关系。在存在整合关系下,从需求角度出发,引入了多需求变量指标,在控制了其他影响因素的情况下证实国际金属价格指数对国内某些稀土产品价格经济意义具有显著性,且这些稀土产品价格对国际金属价格指数表现出了富有弹性的特征。文章进一步研究22种中国轻、重稀土产品价格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结论表明,我国目前仅对稀土初级产品具有有限价格控制能力,而应用于高科技、战略军事领域的稀土产品价格更多地受控于国际市场需求影响;同时定量研究还发现,我国稀土产品价格波动与投机、投资需求密不可分。该结论为进一步的稀土产业布局指明了方向、为加速稀土期货市场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农业科技园区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新动力的关键在于创新。本文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出发,以含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运用熵权法与TOPSIS相结合的模型,运用MATLAB编程实现,对所选取样本的创新发展能力进行科学的计算与评价,并通过对实证结果的对比分析,提出恰当的改进建议,以期提高陕西省农业园区的综合创新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红强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9,31(10):1647-1653
近些年来,中亚因其丰富油气资源和独特地缘战略地位引发了激烈的大国博弈,揭示和探究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对于理解全球能源格局变化、各国对中亚战略调整和制定中国利用中亚能源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释中亚油气资源及其在全球能源格局中地位的基础上,以中国在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力量变化为主线,并结合各国对中亚能源的争夺,对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分析,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刻画了各演进阶段的地缘政治格局特征和各国对中亚能源的争夺局势,阐释了中国对中亚能源的利用状况以及中国力量在格局演变中的变化.最后,从中亚能源出口国、进口国和输送过境国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对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万青  闫逢柱 《资源科学》2006,28(4):118-124
本文运用FAO的统计资料,利用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生产者价格指数3个显性评价指标和单产这个隐性评价指标,测算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尼茶叶的国际竞争力变化。分析表明,中国茶叶在4个评价指标上基本处于劣势地位,尤其表现在显示性比较优势、生产者价格指数和单产3个指标上。本文基于波特教授的“国家钻石”模型中国际竞争力的5个决定因素,提出提升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相应对策与建议:①在要素禀赋层面,重点解决低下的要素的生产率问题,要创造新的生产要素并将之导入茶叶产业;②在公司层面,要顺应国际茶叶竞争潮流,推行联合规模经营,走名茶名牌之路;③在关联产业层面,要积极发展专业化生产,为茶叶生产提供专业性的生产资料;④在需求层面,要在稳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新兴市场,降低出口市场的集中度;⑤在政府层面,要明确在WTO框架下的职能边界,重点解决好茶叶的标准化问题,从源头和末端对混乱的茶叶出口秩序进行有效的治理。与其它4个层面相比,对茶叶产业而言,政府的行为可能更为关键,因为中国的实际情况决定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