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新闻记者约瑟夫·普利策创立了“普利策奖金”。这是一种授予美国新闻写作和文学方面优秀作品的年奖。约瑟夫·普利策1847年10月生日生于匈牙利的马科,但长在布达佩斯。他十七岁时来到美国,美国南北战争期间(1861—1865)服役于南方联盟军队中。1867年,他充当圣路易斯的一家德国日报《西方邮报》的记者,从此开始了新闻记者的生涯。同年,他加入美国籍。不久,普利策便在地方新闻业中成了出类拔萃的人物。他当众演说的才能使他于1869年在密西西比州赢得众议员的席位。尽管任这样的职务从法律上讲他太年轻了,但他当选了。  相似文献   

2.
<正>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尽管已经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了,但他的作品依然是许多人的床头书,犹如一瓶美酒,随着时光的流逝,愈发地醇美香浓,影响深远。作为海明威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老人与海》虽然只是一部情节简单、篇幅简短的中篇小说,却相继获得了1953年美国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世界文学殿堂级的经典名著。小说刻画了  相似文献   

3.
外媒导读     
正2018年普利策奖揭晓《纽约时报》成为大赢家2018年普利策奖获奖名单于哥伦比亚大学揭晓。普利策奖是1917年根据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的遗愿而设立的,作为美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该奖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包括新闻、文学、艺术等在内的世界性综合奖项,分为新闻类奖项和创作类奖项,后者又分为小说、戏剧、音乐等多个种类。《纽约时报》和《纽约客》因报道了好莱坞制片人哈维·韦恩斯性侵一案,并直接引发妇女捍卫自身权利的运动,获得了公共服务奖;《纽约时报》还因报道美国总统选举遭干预一事获国家报道奖;此外,一个进入美国的叙利亚难民家庭的系列漫画助推《纽约时报》首次夺得  相似文献   

4.
张小敏 《世界文化》2012,(12):11-13
弗兰克.麦考特(FrankMcCourt,1930--2009),美国著名教师、作家。身为一名教师,他曾获得美国教育界最高荣誉称号“全美最佳教师”:身为作家,他曾获得普利策奖、全美书评奖等项大奖。从爱尔兰贫民窟一个默默无名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世界巨匠。弗兰克麦考特历经困难,但他依然不失生命的风度。面对贫穷、挫折、苦难,他以乐观进取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美国青年一代心目中自强奋斗的偶像。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当代优秀小说家安东尼·多尔花费10年心血完成的长篇小说《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甫一问世便引起轰动,连续65周占据亚马逊和纽约时报图书排行榜,且荣获2015年普利策奖(虚构类)。作品对人类如何才能获得幸福进行了深度思考,揭示了那些"看不见的光"所蕴含的深刻意味。整部小说由简短雅致的篇章组成,灵动的文字,如诗歌般充满温情与意韵。书评人玛莎·安妮·托尔评价它的语言:"每个字都被打磨得闪闪发光。"《所有我们看不见的光》以"二战"为背景,时间  相似文献   

6.
王鹏 《世界文化》2008,(5):22-23
《老无所依》由科恩兄弟改编自科马克·麦卡锡2005年出版的同名小说。麦卡锡是当今美国文坛健将,出版有二十余部优秀作品,曾于1992年以小说《骏马》获国家图书奖和国家图书批评奖,2007年以小说《路》获得美国新闻出版界最高奖——普利策奖。乔尔·科恩和伊桑·科恩两兄弟是美国著名导演、编剧和制片人,他们的作品均由两人共同完成,因而被称作“科恩兄弟”。  相似文献   

7.
84岁的罗伯特·佩恩·华伦在睡眠中悄然长逝。他是1986年美国正式授予的第一位桂冠诗人。他曾幽默地宣称,如果是由于写了那些用于礼仪上的诗歌,他宁愿不接受这个称号。“天啊,不,”当时他说道,“我不期望人们将会听到我作诗赞美罗纳德·里根夫妇。”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华伦几乎赢得过每一项文学奖。最突出的是,他是唯一的一位普利策小说(《国王供奉的人们》,1947年获奖)奖与诗歌(1958和1979年两次获奖)奖的双奖得主。这位人们称之为“红色的”肯塔基州人,同时还是一位颇具影响的评论家兼教师,他与克林斯·布鲁克斯合著的《关于诗的理解》和《关于小说的理解》深受几代学生的推崇。  相似文献   

8.
刘永 《世界文化》2011,(8):7-11
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ll)与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世界戏剧史上的两大巨擘,一位伫立在两大洋之间的美洲大陆上,另一位被敬奉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自从两位大师的作品问世至今,几乎一直都在吸引着人们关注的目光。奥尼尔,四次普利策奖和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严肃戏剧的奠基人,超越了美洲大陆,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热爱;易卜生,挪威文学的旗帜,现代戏剧之父,也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以外的地方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卡尔·桑德堡是美国著名诗人,历史学家、小说家和民俗学者,普利策奖的获得者。有关他的生平及文学创作活动,本刊曾在1995年第2期、1995年第4期。1996年第1期作过详细介绍。本文着重描写他的一段鲜为人知的爱情经历。——编者“总有一天你会在爱情的激动中到来,”桑德堡曾在一首题为《梦幻女》的诗中写道。1907年12月下旬的一天,当桑德堡见到莉莲·斯泰肯时,他马上认定已经找到了他想象中的梦幻女。那一年卡尔·桑德堡30岁,莉莲·斯泰肯接近25岁。不久,他们开始通信。他们在信中讨论社会主义、道德伦理学和民主的艺术。莉莲是社会民…  相似文献   

10.
刘宝 《世界文化》2021,(4):30-34
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戏剧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有"美国戏剧之父""美国的莎士比亚"之称.1916年仲夏,在新英格兰一个拥挤的海边小屋中,他的《东航卡迪夫》的首演成功开启了美国戏剧的传奇.此后40年,奥尼尔4次摘取普利策戏剧奖,并于1936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获此殊荣的唯一一位美国剧作家....  相似文献   

11.
宋德发 《世界文化》2005,(11):34-35
美国当代文坛大佬约翰·厄普代克(1932—),不仅把美国国家图书奖、欧·亨利短篇小说奖、普利策文学奖和美国书评家协会奖等悉数收入囊中,如今73岁的他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之一,有望成为美国第12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从1959年至今,厄普代克共创作了20部长篇小说,中国读者较为熟悉的是“兔子四部曲”,对其余16部或许还未曾谋面和耳闻。厄普代克的长篇小说以内容的严肃和形式的高雅而著称,但1994年问世的《巴西》却是个例外,这是一部内容严肃但形式接近通俗文学的小说,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耐读性。女主人公伊萨贝尔是一个漂亮的巴西白人…  相似文献   

12.
一,“文明的冲突”论与“新帝国”理论。1993年夏季号美国《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发表了塞缪尔&#183;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我于1994年撰写了《评亨廷顿&lt;文明的冲突?&gt;》刊于《哲学研究》,1994年第3期),批评了以亨廷顿为代表美国“霸权主义”,在此期间中外许多学者都对亨廷顿的理论从各个角度作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13.
正尤金·奥尼尔(1888—1953)是美国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作家,他领导的小剧场运动和严肃戏剧创作为世界剧坛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毕生刻苦创作了二十一部独幕剧和三十部多幕剧,凭借着被誉为"标准的现代悲剧"——《天边外》首次问鼎普利策奖,随后又凭借《安娜·克里斯蒂》《奇异的插曲》《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又三次获得普利策奖,并把美国的戏剧提升  相似文献   

14.
罗伯特·佩恩·沃伦被任为美国第一位官方指定的桂冠诗人。这位八十岁的诗人、小说家和随笔作家于四十年前发表了他最著名的小说《国王的人马》。他是唯一的一位既获得过普利策小说奖又两次获得过普利策诗歌奖的人。这位风格独特的文学家用各种形式进行创作,但他在1983年说:“诗歌和我的心同在。”在过去的十年里,他  相似文献   

15.
昂首高达12米的内蒙古“查干淖尔恐龙”,在美国费城“恐龙家族聚会”中,风采独具。以“恐龙一一wu们回来啦!”为主题的“国际恐龙节”,于1998年3月26日在美国费城展览中心隆重开幕。由美国、中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提供的200多具大小各异的恐龙化石标本以及恐龙蛋、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化行标本聚拢在一起,堪称世界上阵容最为强大的一次恐龙汇展。当地的电视节目中,在查干淖尔恐龙化石标本前,专家学者们每晚都解答着来自全美各地的电话询问。被热情幽默的美国观众称为“南希”的查干淖尔恐龙,陈列于展览大厅中最引人注目的中心位…  相似文献   

16.
王欣 《世界文化》2014,(7):16-18
一生获得四次普利策奖的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1963)在给大女儿的信中谈到她的母亲伊丽娜怀特时真诚地说:“她不像我那样有独到的见解,可是她以她性格和天性的力量支配着我的诗艺。”  相似文献   

17.
<正>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2005)是美国著名犹太作家,被誉为海明威与福克纳的文学继承人。在六十多年创作生涯中,贝娄出版十三部长篇小说,大量中短篇小说、评论与札记,荣获三次美国图书奖、一次普利策奖。1976年秋,由于"对当代文化富有人性的理解和精妙的分析",贝娄成为美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犹太作家。1915年7月10日(母亲丽莎认为是6月10日),索尔·贝娄出生于加拿大的拉辛市,父母都是来自俄国的犹太移民。贝娄自幼便被送进犹太小学,  相似文献   

18.
付文中 《世界文化》2022,(10):16-20
<正>美国杰出的生物学家、博物学家、科普作家、思想家及环保人士E.O.威尔逊(Edward Osborne Wilson,1929—2021)于2021年12月26日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伯灵顿市逝世,享年92岁。威尔逊一生创作数量惊人,出版了30多部作品,如《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1967)《、社会生物学》(1975)《、论人的本性》(1978)《、亲生命性》(1984)、《生命多样性》(1992)、《生命的未来》(2002)、《半个地球》(2016)等;荣获了诸多奖励和荣誉,如196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77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1979年获普利策奖,1990年获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的克拉福德奖,  相似文献   

19.
<正>根据美国移民局的记载,华人最早于1820年抵达美国,人数不多。1848年,加利福尼亚州发现金矿,1866年,美国开始修建横跨全境的第一条铁路,从此,大批中国劳工涌入美国,成为美国社会又一个显性的"种族问题"。如何  相似文献   

20.
梦露与迪马乔的短暂婚姻晓华编译梦露与迪马乔(摄于1953年)好莱坞著名性感明星玛丽莲·梦露以其卓越的演技和奇特的私生活而家喻户晓。1956年她嫁给普利策奖获得者、剧作家米勒,五年后离婚。在此以前还与美国棒球明星乔·迪马乔有过一段为期9个月的闪电般的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