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过去的十年里,好莱坞工作室并没有大力开拓互联网的技术价值,而是对其进行了压制。特别是,面对建立在互联网与软硬件技术生态之上,渐露头角的数字网络社会与经济环境所涌现出的创新行为,一些好菜坞工作室试图凭借他们拥有的富有创造力的作品来控制这些创新的速度与方向。在本文中,我采用了理性的视角来检验这一案例研究中包含的两个重要方面。一是公司战略的认知与推论层面:二是社会关系网络中公司战略的形成与制定。本文观点由此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我认为好莱坞工作室在竭力营造一种全球范围内的“封闭”的创新环境,以期全方位保卫其知识产权。然而,这一举动使其疏远了一系列全新的创造自由,从而造就了在网络环境中的“分歧”。另一方面,我认为这一战略反应必须被放在特定的理性范围内予以理解。这一封闭策略在特定地区范围内,即洛杉矶内的关系网络中被合法化并被制定与实施。本文观点是根据对好莱坞工作室,包括对媒体、娱乐与技术产业进行的前所未有的访谈调查形成的,目的是勾勒一幅在供小于求的市场环境下突破性创新的“经济地理”。  相似文献   

2.
穗子 《知识窗》2007,(1):60-61
婴儿从很早开始,就有了感知和领悟的能力。所以,当父母们为了贪玩,而把宝宝丢进摇篮里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分不清拥抱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长三角地区316家中小型制造业企业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方法探讨了协同网络在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创新氛围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协同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协同创新机制和协同创新氛围对企业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协同网络在协同创新机制、协同创新氛围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分别存在着完全的中介效应和不完全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山东省潍坊市全国科普日活动"接地气实打实精彩纷呈",围绕"万众创新、拥抱智慧生活"主题在服务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中,科协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普事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一、统筹规划激发科普人的创新热情潍坊市科协提前思考、主动谋划,以潍坊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名义印发《关于举办潍坊市2015年全国科普日活动的通知》,制定了潍坊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实施方案和计划,使全市科普日活动既有一定的形式,更有丰富的活动内容。寿光市以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名义下发通知,市委、市政府  相似文献   

5.
一水 《知识窗》2013,(1):42-42
看过美剧《生活大爆炸》的人都应该知道,哈沃德为伦纳德发明了一款远程接吻器,以解相思之苦。而这一情景,绝非虚幻,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科学技术。虽然不是接吻.却更为实用——尽管你的亲人、朋友或者恋人不是神仙.不能瞬间移动到你面前.但是他们却可以庀网络的另一端给你一个远程拥抱。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科技人才资源分布不均,珠三角核心城市人才高度集聚,而粤东西北地区引才难、用才难一直是制约广东省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障碍。本文采用多种不同来源的统计数据结合人才流动大数据,分析广东省科技人才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在广泛调研座谈的基础上,从城市人才吸引力、产业结构特征等方面分析认为,产业同构度高、创新链分工协作体系不完善和公共服务差异明显可能是导致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完善创新分工协作、推进珠三角地区产业疏解和补足粤东西北公共服务短板,优化广东省人才资本的流动配置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重新界定了区域协同创新的狭义与广义概念及其内涵,在综述相关研究理论、计量模型、评价方法和研究案例的基础上,总结区域协同创新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区域协同创新今后的五个主要研究方向和三大研究难点。  相似文献   

8.
协同创新已成为新常态下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从沟通、协调、合作、协同四个步骤把握协同创新的内涵,明确其具备“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双轮驱动力、共同的认知体系和基本行为准则、共建的创新服务平台、产业资本、知识资本和金融资本的有机融合发展、科学导向与产业导向相互促进等特征,是各区域深入实施协同创新发展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10.
《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14,(2):I0002-I0002
当前,科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产学研协同创新”一词第一次写入了中央工作文件。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析企业大数据分析能力对制造企业间协同创新的影响,构建了大数据分析能力、协同创新能力与协同创新绩效三者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通过217家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做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数据分析能力包括大数据有形资源、人力资源、无形资源三个维度,其中,大数据有形资源对人力资源、无形资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协同创新能力、协同创新绩效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而通过大数据人力资源、无形资源对协同创新能力产生间接影响。大数据人力资源、无形资源均通过协同创新能力对协同创新绩效产生间接影响。协同创新能力对协同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科研档案作为重要信息资源在教学、科研、管理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现行的科研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科研需求,存在科研档案不完整、档案利用率低,信息化步伐滞后、管理队伍专业化程度低等问题。“协同创新”理念的提出,为高校科研档案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高校应紧紧围绕“协同创新”理念,探索科研档案管理的协同创新模式,进一步提高科研档案归档效率,提升档案利用价值,完善档案管理服务体系。本文剖析了高校科研档案管理现状,从体制机制创新、信息化管理和管理队伍建设三方面提出了科研档案管理协同创新体系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半导体产业形成的产业链企业,使用两阶段网络DEA测度产业链企业的创新效率,以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指标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回归模型,探究半导体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网络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半导体产业链企业当中,协同创新网络联结强度与企业创新效率负相关,协同创新网络联结强度对企业整体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还未发挥出来;产业链企业技术创新阶段效率低于产品创新阶段效率,且企业间联合专利申请数量偏少,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主动性偏低;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能够有效缓解高技术产业中技术知识外溢,保护创新企业先行优势;从创新两阶段来看,产业链企业协同创新网络联结强度分别与企业技术创新阶段效率、产品创新阶段效率呈倒U型、正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构建了企业创新的框架体系,将企业创新分为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然后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综合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面板联立方程、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的关系,分析了两者的协调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互动关系显著,以自主研发为主导;自主研发与协同创新协调水平有待提高;引进技术不能有效促进自主研发;购买国内技术有助于催化协同创新;技术创新产出的动态反馈效应较好,静态反馈效应较低。  相似文献   

15.
《软科学》2015,(7):45-50
基于协同学原理建立了一套协同创新的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构建了协同创新的协同度测度模型,以成都市"WSC协同创新复合系统"为例进行实证,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协同创新与国家科研能力建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11,29(12):1762-1763
从1985年开始,科技体制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产出不断提高。可以说,没有哪个国家的科技体制在短时期内经历了中国这样波澜起伏的变革,也没有哪个国家研究发展经费经历了中国这样高速持续的增长。但是,当今中国的科技体制却受到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指责与批评。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如何推进新的改革?本刊编辑部特约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界部分专家学者就中国科技体制改革问题进行笔谈,以期引发大家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国外协同创新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梳理国外有关协同创新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首先从协同创新的总体研究进展入手,运用CiteSpace软件识别了协同创新研究的总体脉络,诠释了目前国外协同创新研究的整体趋势;其次,对协同创新的内涵、动因和主要构成要素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再次,归纳、筛选和提炼了协同创新的主要模式,包括研发协同、创新外包、专利许可或技术转让、双元协同创新模式等;最后在深入剖析现有研究局限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协同创新的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理清京津冀城市群的基本格局和发展趋势,是下一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战略的基本出发点,也将决定着创新驱动战略的空间格局与布局形态。本文在借鉴世界城市群发展的基本规律基础上,凝练了京津冀城市群发展当前呈现的三大基本格局、三大基本趋势,并据此提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四大着力点。  相似文献   

19.
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陈劲  阳银娟 《科学学研究》2012,30(2):161-164
 协同创新是以知识增值为核心,企业、政府、知识生产机构(大学、研究机构)、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文章从整合维度与互动强度两个维度探索构建协同创新的框架,并论述了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与内涵,最后针对协同创新的组织和平台构建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易兰  赵万里杨历 《科研管理》2021,41(10):134-144
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同为中国面临的两大严峻环境问题,其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变得越来越严重。在治理机制上,过去一直由环保部门和发改部门分而治之。随着相关治理工作的推进,分而治之的机制逐渐暴露出一系列政策重叠乃至互为掣肘的弊端,相应的治理机制创新也因此形成了重大需求。2018年,中国国务院实施机构改革,应对气候变化的职能被划转到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部随即明确了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协同治理的战略目标。建立怎样的机制才能切实保障战略目标的实现?这是政界、学界、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针对这项需求,本文基于对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范围和危害形式差异较大,但却“同根同源”的特性分析,阐述了两者协同治理的科学基础,提出了协同治理的机制模型,为我国有效实施绿色创新战略,积极融入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体系打开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