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素龙 《寻根》2011,(4):27-31
凡去过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有许多稻荷神社,稻荷神社敬奉的是稻荷大农神——狐狸。最早在京都创祀稻荷神社者是中国秦朝到日本的秦氏后裔。先秦时期,中国曾把捕鼠的猫、捕田豕的虎当做“八蜡”之农神去祭祀。但是古代的日本并没有猫、虎之类的动物,  相似文献   

2.
高峰 《寻根》2012,(4):88-90
“白日游山,夜晚看庙”,说的是传统的游历内容,同时也道出了寺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寺庙是中国一种典型的宗教景观,而从艺术的角度看,则意义就更加重大了。寺庙是我国的艺术宝库,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在寺庙建筑史上,人们实在无法找到“中国总共建了多少寺庙”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宋全忠 《寻根》2007,(4):4-11
台湾妈祖庙最多 台湾是一个信仰多种宗教的地区,正式登记有组织的宗教活动有道教、佛教、回教、基督教、大同教、轩辕教等11种。由于宗教多,所以寺庙也多。据台湾媒体报道,目前全台湾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2万座寺庙,平均每1.8平方公里就有一座。而在这些寺庙中,妈祖庙又最多,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徐福的名字广为人知,除了《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正式记载外,还有很多关于徐福的传说。在日本也是如此,众多的传说中,多数与他的文化传播和寻找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的故事有关。但也有与徐福有关的爱情故事。佐贺县是传说中徐福在日本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当地人们至今仍以各种方式怀念着徐福在农耕、养蚕、医药方面的功德。例如,佐贺县每50年要举行一次盛大的金立神社祭祀活动。金立神社50年一度的祭祀活动,其实就是对徐福的感谢祭,同时也追寻传说中徐福从登陆地到金立山之间的历程。祭祀活动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将…  相似文献   

5.
七五三祝贺式日本三岁的男女孩、五岁的男孩和七岁的女孩,每年在十一月十五日,都要穿上新衣参拜神社。本来这是武士社会的习俗。孩子到了三岁开始蓄发,叫做“留发”,将头发理成圆形或轮形。五岁的男孩着和服裤裙,叫“着裤裙”祝贺式。七岁女孩换掉结带的和服,叫做“...  相似文献   

6.
婚礼各国的婚礼因其文化、历史、传统及宗教信仰不同而各异。日本的结婚仪式也自有其特点。首先是男方将聘金送到女方家,并送给女方订婚钻戒;女方将西服作为回礼送给男方,确定婚约。几个月后,举行婚礼和婚宴。以前,往往是在神社、寺院、教堂举行婚礼,在其它场所举行婚宴。后来,专门用于结婚仪式和婚宴的礼堂应运而生,它包揽了大到组织安排,小到提供烛台之类的各种服务。最近,有半数的人则选择设有礼堂的饭店。结婚仪式似乎也有些变化。1982年选择神前(在神社举行)形式的情侣占90%,1994年减少到58-4%,而选择教…  相似文献   

7.
在东京的玉稻荷神社内——由日本“瑞穗雅乐会”举办的“雅乐表演会”正在进行着……台上,全神贯注的舞者和乐手神情庄重;台下,从各地闻讯赶来的观众全神贯注。观众席中央有两位从中国特意赶来的专家颇引人瞩目,他们是中国著名舞蹈史学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克芬女士和她的博士生助手、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江东先生。两位此番专程赴日,目的是实地考察中国已失传但在日本仍保存完好的传统雅乐艺术,并与日本学界和舞蹈同行进行对话和学术研讨。  相似文献   

8.
民族·宗教     
《上海文化年鉴》2011,(1):370-374
民族·宗教综述 年初,市民族宗教委成立“民族宗教委世博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世博工作的需要,将原来的处室格局进行临时调整,设立一办三部和11个工作组,机关干部一人双岗。世博筹备期间,拟定民族宗教工作方案、预案43个,编印中英文版《上海宗教活动场所世博宣传手册》30ooo册,确定44处宗教活动场所作为重点接待场所,指导各宗教团体、场所共投入1.17亿元用于场所改造,协调相关区县政府投入o.48亿余元用于场所周边环境整治;配合和协调相关部门在世博园区内设置了9个清真网点,在重要交通枢纽新增5个清真网点,并对相关区县清真饮食基本供应网点设施进行改造,完善供应网络,落实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9.
日本是一个信奉诸多神氏的国家,日本人一般认为各种神分居在全国形形色色的神社里。据资料显示,在日本近十万所的神社中,1/3与八幡神有关。八幡神的传说有许多,诸如幡说、地名说、朝鲜语说等等。流传最为深远的当数应神天皇说。该说假借了九州宇佐部落的氏神比义的...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从公元1603年到1867年这段时期,称做江户时代。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将军住在江户(现在的东京),统辖着整个日本。这个时候,武士的孩子在“藩”(各个诸候)的学校学习,可是“町人”(江户时代住在城市里的商人和手艺人)的孩子在什么地方学习呢? “町人”的孩子上学的地方叫做“寺子屋”。江户时代以前,寺庙负责教育孩子,因此上学的孩子叫“寺子”,以后就出现了“寺子屋”这个名词。寺子屋的老师是有学问的武士、僧侣、医生和町人等。一般的“寺子屋”只有一位老师,学生的人数顶多二、三十人。  相似文献   

11.
“神道”,是日本国的原发宗教,系其宗教的核心,与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并存共进。神道,既是日本统治者的工具,又是日本民族的生活信仰,日本人的宗教观、生死观、“耻文化”和集团意识均由神道得以体现。 神道起源 日本国气候温润,  相似文献   

12.
鸡芝山夜话     
杨树荣 《大理文化》2013,(7):105-111
鸡足山是中国及东南亚的佛教名山,位于大理州宾川县,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作为从小生长在鸡足山麓的村民,我一直恋着鸡足山的一草一木,一直关注着鸡足山的发展。近年来,通过学习和自己的所见所闻,对鸡足山有了一些了解,特别是从事统战宗教工作十多年来,对鸡足山更是情牵意留。无论是乘车翻越一座座青山,还是徒步攀登一级级石阶;无论是漫游在浓密的森林之中,还是沉浸在佛语声声的寺庙里,都无  相似文献   

13.
林夏 《寻根》2023,(1):70-71
<正>“纳西象形文书法刻印”是当代篆刻家吴颐人独步一时的篆刻名作。纳西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民族。古称“么些”,源于我国西北河湟谷地的古羌人。秦汉时往西南迁徙,约在唐武德年间定居今日云南丽江。纳西族的原始宗教是东巴教。几千年来,它支配了纳西人的精神世界。纳西象形文是纳西先民创制的一种文字体系,主要用途是纳西族的宗教祭司(称“东巴”)记写宗教经书和宗教活动,所以又称“东巴文”。东巴文何时何人所创,学界至今没有定论,但有11世纪中叶已有用纳西象形文字写经之说。  相似文献   

14.
<正>2019年1月2日,日本皇室依照惯例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新年朝贺。据报道,截至当日下午,共计超过15万人涌入皇居,其中有很多人一边挥动着手中的日本国旗,一边高呼"万岁"。朝贺活动的声势之所以如此浩大,是因为今年是85岁高龄的明仁天皇最后一次发表新年致辞。日本明仁天皇在1989年1月7日裕仁天皇去世之后登基,年号"平成",在位至今整整30年。早在2016年的一次视频讲话中明仁天皇就曾经流露出想要退位的意向,2017年6月日本国会表决通过了专门适用于明仁天皇的退位特别法案。直到2017年12月8日,才正式确  相似文献   

15.
正地摊,日语称"露店""大道店",故地摊商在日本被称为"露店商""大道商人""街商"等,指的是没有固定店铺的流动商贩,包括耍把戏的江湖艺人等。露店商,既有挑着担、推着车穿街走巷的流动叫卖者,也有在街头路边搭棚设摊的占道经营者。从前那种把商品拿在手里站在路边售卖的"立卖",以及挑着担沿街叫卖的"振卖"等售卖商品单一的露店商现在已基本绝迹,但推着车或在路边空地搭帐篷售卖小吃的还偶有所见,而利用神社、寺院的庙会活动赶场子的露店商则活跃至今,代表着现代日本的城市烟火气。  相似文献   

16.
每年4月13日~15日(或14日~16日),是老挝传统的佛历“新年”。也是老挝、泰国、柬埔寨、缅甸和我国云南傣族的共同节日。新年,也叫宋千节或泼水节,是上述国家和地区最重大的节日。在老挝,新年庆祝活动一般要进行3天,其主要活动有浴佛、斋僧、拴线、泼水和跳南旺舞等。新年期间,人们见面时,总是双手合十,说一声“萨巴依迪碧麻依”(新年好)。  相似文献   

17.
陈碧 《寻根》2009,(4):96-100
由本岛和63个岸外小岛组成的新加坡,总面积697.1平方公里,扼太平洋与印度洋之咽喉,是一个天然的良港,具有重要的交通和地理位置。1819年英国人弗莱士开埠新加坡,此后大批华人从中国南下,把家乡尊奉的神明和风俗习惯也一起带到岛上,大大小小的庙宇从此落户,见证和记录了这块土地上华人族群的奋斗历程。庙宇神社,是神圣的宗教场所,也是民间的活动中心,在某种程度上亦是一个国家和城市的重要象征。因此,华人庙宇无疑是新加坡人文沉淀的印记之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曾说过:“哲学最初在意识的宗教形式中形成,从而一方面它消灭宗教本身,另一方面从它的积极内容说来,它自己还只在这个理想化的,化为思想的宗教领域内活动。”①依据这一经典理论去思考,我们认为,中国哲学也是通过对古代宗教的“扬弃”而产生的。关于“弃”这一面,哲学界历来论述繁多,对“扬”这一面却少有觉察,甚至根本否认。结果得出的结论大多是,中国哲学是作为古代宗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这显然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就以先秦时代的两位哲学家孔子和老子来说,哲学界多认为孔子的道德主义和老子的自然主义是对古代宗教…  相似文献   

19.
在某种程度上说,宗教哲学作为学科的建立,是在一种不利的时代形势下进行的,当时18世纪的形而上学对“哲学神学”展开了激烈批判。是否有以理性的方式“认识”上帝的可能性,成了当时问题的焦点。宗教问题同许多社会现实思想问题密切关联在一起。黑格尔的宗教哲学正是在这种论争的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正>“斗熊”起源于古代狩猎和宗教活动,凭借其自身的娱乐性、社交性,斗熊表演在英国流行开来。到了16世纪中后期,伦敦的斗熊表演已经成为最为流行的娱乐项目之一。斗熊在固定的场所—熊园里进行,表演内容不再局限于熊和狗的搏斗,增添了其他的动物和花样,同时戏剧、烟花表演和杂技等都被融入斗熊表演当中。在斗熊表演发展成熟过程中,其暴力性、赌博性等负面影响也逐渐暴露于大众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