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戴玉梅 《亚太教育》2021,(1):132-133
在小学数学学科中开展深度学习,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帮助小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的实质,提高传统教学质量。然而“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实施深度学习还存在教学内容缺乏深度、学习目标不科学、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形式化的问题。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应通过“在微课和翻转课堂中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点难点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情境教学”“做好课堂评价与反思”等策略,提升“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效率,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从而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董艳 《新教师》2019,(6):37-39
构建深度学习的数学课堂越来越被一线教师所关注。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批判性地学习,教给学生将新的认知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自觉联系众多数学思想的习惯,并能够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期话题围绕“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深度学习课堂”展开。  相似文献   

3.
陈华忠 《辽宁教育》2022,(19):42-45
在“四元五环”课堂模式中,教师要以“问、思、议、用”四元素(精问、思考、互动、运用),结合情境创设,践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组交流,分析问题—指名汇报,解答问题—引导质疑,再提问题—实际应用,深化问题”五个教学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深度体验,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提高其学习能力和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4.
深度学习对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实现有效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建构“问学”课堂是促进深度学习、实现课堂有效性的重要途径。“问学”课堂需要创设情境、搭建平台,明确方向、指向目标,注重层次、遵循逻辑,体现交互、形成系统。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教育不断改革与“双减”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初中数学教育也加入改革的浪潮,“双减”政策提倡减负增效,为初中数学的素质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将课堂质量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并重,让数学课堂从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转变,本文结合深度学习的理念与“双减”政策的内容,对数学课堂深度学习的转型策略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相似文献   

6.
让初中数学课堂回归自然。还数学教学以本色,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体验性生态课堂是以教师、学生、教材和环境等因素的动态情境为教学背景,以学生亲身体验作为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呈现学生在生态情境中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种生态课堂,应该是一种真实、自然、本色的学习课世.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干学万学学做真人.”课改多年,“生态”两字已经深入到我们的课堂,生态的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的课堂.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数学生态课堂中的那些“真”.  相似文献   

7.
对分课堂促使教师由课堂主体转化为课堂主导,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让知识由单向传导转变为双向互动,是高效利用课堂时间、促成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北师大版“认识分数”为例研讨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对分课堂教学策略,指出教师应强化教学设计,科学部署课堂,同时对课堂活动的“分解”方法提出建议,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双减”政策是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提质增效政策,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习负担、课外辅导负担,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在“双减”政策的引领之下,数学教学逐渐发生变化,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侧重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在数学教学中创设说理课堂,引导学生自主地说理、辩理,让学生在课堂上深度研究数学的本质,抓住知识的本源和发展,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从构建“双减”背景下数学说理课堂的意义入手,探究“双减”背景下数学说理课堂的创建路径。  相似文献   

9.
“双减”背景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十分必要,它关系到学生能否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能否更好地发展数学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究高效课堂的开展形式,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上,优化教学模式,借助导学案、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小组合作以及个性化作业,增强学生与数学课堂的黏性,助力教学成效的提升,促进减负增效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0.
朱国才 《亚太教育》2021,(1):130-131
教师通过“问题链”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提炼数学题目背后隐藏的深层知识点,并进行分类整理,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点的融会贯通,以促进初中数学的深度学习。教师在准备“问题链”的内容时应采取如下策略:设计的“问题链”要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设计的“问题链”要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同时要有整体观念;设计的“问题链”要有一定的生活气息和趣味性;设计的“问题链”要给学生留下讨论的空间。之后,教师在实施“问题链”的教学方式时应抓住时机,顺应课堂节奏;将实施“问题链”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提供数学事实和数学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生动形象、饶有兴趣,课堂也显得更具吸引力。笔者认为,课堂情境的创设要具有学科性、高效性、差异性、思考性及趣味性。  相似文献   

12.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是实现数学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深度学习下高中数学问题情境设计需要将课堂引“深”到学生的世界中、将课堂引“深”到知识的本源中、将课堂引“深”到现实的问题中,需要遵循整体性、现实性、进阶性原则。本文通过对一篇获奖教学案例“随机事件的概率”进行剖析,展示了深度学习下高中数学问题情境设计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陈红 《今日教育》2008,(1):56-56
美国数学家哈莫斯指出:“学习数学的唯一方法是做数学。”数学新课标积极倡导“做数学”,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课堂中的数学,转变为做数学、生活中的数学。如何“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解释和分析”,“将现成的数学转化成做出来的数学”呢?  相似文献   

14.
潘东盟 《考试周刊》2009,(26):113-113
课改的号角吹响后,数学“生活化”赶集似的充斥着我们的耳畔,进入我们的视野,可谓是:一夜间,秋风扫落叶,高高地、亮亮地、骄傲地悬挂于数学课堂枝头上的还是那数学“生活化”。纵观课改新课堂。不是导人情境生活化,就是探究情境生活化。抑或是解决生活化问题。着实有“缺了‘生活化这道菜’。就谈不上是课堂盛宴”之势。然而,数学的根基“数学化”却被淡忘了。一路追随、一路反思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日益明朗的是一“数学生活化之泛需抑,数学化之实得扬”。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理念与课堂实践逐步实现了融合,数学课堂教学也开拓了崭新的视角。"真实、扎实、朴实"成为现代课堂的追求:目标拟定——多维翔实,环节预设一精雕细琢,情境设计——新颖奇特,课堂评价——恰时多元……但当我们走进课堂时,发现看似活力无限、丰富多彩的课堂背后却折射出一种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人类对于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数学也不例外。本文从深度学习的视角层面,对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教学进行研究。当前,部分学校已经逐渐开始注重对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并以说理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本文就从深度学习下小学数学“说理课堂”教学应用的现实情况出发,对今后小学数学“说理”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入境”理念是将学生的学习引入到体会数学之美的境界中,为数学高品质课堂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引导和辅助作用.本文利用审美“入境”开展数学教学,首先在情感策略方面,采取人格引领和关注学生的愤悱过程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其次在情景策略方面,通过学科之间的情境整合,和生活场景中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本质思维;最后通过激励政策,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创新过程给出激励,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8.
深度学习的说理课堂赋予了学生学习的意义。文章以小学数学教学为研究对象,阐述了深度学习的说理课堂之“意义”,并重点从“目标中‘激发’说理”“情境中‘解惑’明理”“小组中‘辨析’”明理三方面提出了深度学习的说理课堂之“策略”,以期凸显数学学习的魅力,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与能力,为后续高阶思维培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的内容难度有所提升,课堂教学对学生与教师的要求也有所增加.面对内容丰富且又复杂的初中数学,学生不仅要提升课堂的学习效率与数学思维能力,还要提升面对新型数学问题的反应能力与做题的速度与质量.本文对“三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研究,分析了“三学”课堂的课堂实践运用.  相似文献   

20.
陈燕群 《广西教育》2013,(37):53-53
“做数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性,认为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做数学”的理念指导下,学生的数学学习将大量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进行。很多数学知识是对生活问题的抽象,而教材中静态的知识学生没有具体的感受,也就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但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将枯燥乏味的数学以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来代替,将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