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报1998年3月22日第2版,有一篇题为《聆听时代的蛋音》的文章。其中的“蛋音”应为“是音”。爱,《辞海》注:“脚步声。《庄子·徐无鬼》:‘天巡空虚者……闻N足音是然而喜矣。”’(198年版缩印本第2211页)/现代汉语词典》亦注“天然”:“(书)形容脚步声:足音一”(199年修订本第IO39页)。懈》文第1段说:‘海个时代都具有其特有的声音。在文学这个大家族里,真正能承担起记载‘时代乏声’使命的,当愿报告文学。”“是个’与此中的意义相合。蛋,古书上指蝗虫、蟋蟀、百足虫(即“马陆”)等动物,或作恐惧义(《辞海阳上第…  相似文献   

2.
训诂订误三则四川永川市来苏中学水绍韩(一)“蒲服”决非“蒲衣”《语文知识》1994年第3期所载马中礼《“蒲服”并非“匍匐”》一文,对高六册吕叔湘先生《语言的演变》“蒲服即匍匐”提出异议:“虽然古籍中也倡有‘蒲’、‘服’分别通‘匍’、‘匐’的例子,如《...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代数》第二册第32页第3题:把X‘+4改写成X‘+o+4(即派.上一项“0”),再把O折成两项(想一想:这样的两项应该具有什么特‘点?),然后用分组分解法证明X‘十名一(X’+ZX+2)(X’-Zx+z).由此可见,添项、拆项也有规律可循.下面通过举例来说明怎样用拆或添项法分解因式.例1分解因式:X’+1.分析这是一个二项式,若拆X’或1成为三项,还不能分解.因此,考虑添0,再把0拆成两项,然后用分级法分解.*法1先添0,再把0拆为X‘-X‘)X’WI一(’+X‘)-tX‘~1)=‘(+)-’+1)(+)-1…  相似文献   

4.
习惯实际上已成为天性的一部分。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一书中说:“事实上.习惯有些像天性,因为‘经常’和‘总是’之间的差别是不大的,‘天性’属于‘总是’的范畴,习惯则属于‘经常’的范畴。”西方教育把培养人的习惯看得十分重要。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由此看来,“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西塞罗语)。“任何事物都不及习惯那么神通广大”(奥维德《爱的艺术》)。“习惯比天性更顽固”(昆图斯《亚历山大大帝的丰功伟绩》)。“是否真有幸福并非取决于天性,而是取决于习惯”(爱经克泰德《残篇集》)。所有这些名言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人成功和决定人生命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先《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竟”)词有云:“已放笙歌池院(一作苑)静。”其中的“放”,在现在通行的宋词选注本中,有的认为相当于今语“放假”、“放学”的“放”,有的训作“停止”。如,俞平伯先生《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注“放”云:“古代歌舞杂戏,呼唤他们来时,叫‘勾队’;遣他们去时,叫‘放队’,略如现在放假放学的‘放’。”唐圭璋等先生《唐宋词选注》(北京出版社1982年版)、胡云翼先生《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吴熊和先生主编《唐宋词精华》(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并注云:“放:停止。”  相似文献   

6.
《说文解字·犬部》云:“,犬走臾,从三犬。”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引伸为凡走之称。《九歌》‘表远举兮云中’,正注:‘系,去疾克。’《尔雅》‘扶摇谓之愈’,作此字。”《说文解字·分部》又云:“众,火华也,从三火。”段氏云:“古书‘众’与‘轰’二字多互讹。如曹植《七启》‘风厉森举’,当作“须举’。班固(东都赋》‘联炎炎炎’,当作‘森莱炎炎’。王选日:‘森,去疾克也。’李善注见不别二字。”今按:段氏议“古书‘众’与‘轰’二字多互讹”,言之有理(见后),但其书证却似有疏失。检《文选·七启》本作“风厉…  相似文献   

7.
《与妻书》用典知多少安徽宿州市时村中学付振果巧用典故是《与妻书》一文的写作特色,“课文说明”指出:“信中用了许多典故,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境重圆’等等。如果不指出来(共有十处),一般人还不觉有不少典故”。但这10处典故具体有哪些,编者并...  相似文献   

8.
一、连绵词亦有能反序的。佟慧君先生在其编著的《常用同素反序词辨析》(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的序文中认为,双音单纯词(按:即双音连绵词)不能反序。这个看法值得商榷。王力先生在《〈古汉语词典〉序》中谈到“壹郁”一词时说:“它是双串联绵字(同属影母),表示忧闷的样子,其词义与专壹的‘壹’无关。所以字又作‘抑郁’,甚至倒过来作‘郁抑’、‘郁悒’、‘郁伊’、‘郁纡’。”旧诗中为了协韵,常将复音词颠倒使用,如韩愈有“碧流滴珑玲”、“光景何鲜新”等句(《辞源》第一册第230页),其中所指复音词除复合词外,也包…  相似文献   

9.
点拨教学有“法”而无“模式”蔡澄清十多年来,不断有老师向我提出问题:点拨教学的模式是什么?我们怎样操作?对这个问题,我总是回答:“点拨有‘法’而无‘模式’。点拨之‘法’,求其灵活、实用、高效而已矣!”(见《语文教学通讯》1993年12期《点拨碎语》)...  相似文献   

10.
一、积累文盲常识1.人名。古人与今人不同的是不仅有姓名,还有字。旧说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结发加冠)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并利(结发加等)时取“字”。如屈原名平,字原;诸葛亮名亮,字孔明;名与字有时有意义上的联系,有时没有。古人名字连说时,通常是先称宇,后称名;如孟明规,“明”为字,’‘视”为名。也有特殊情况,如《游褒禅山记》有:“庐陵萧君圭君玉”是“地名十姓(萧)十名(君圭)十字(君王)”。对平辈或尊辈常称字,如记录《论语》的人对ILl’J弟子一般都称字。古代除名字外,有时另起称号。陶…  相似文献   

11.
芜崧 《学语文》2006,(5):40-40
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二版)上册在谈到语素时说:“‘蝴蝶’只是一个语素。‘蝶’在别的组合如‘粉蝶、彩蝶’中仍是一个语素。”(248页)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重订本195页)、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191页,中央电大出版社,1996年)等几套有影响的高校汉语教材都持相同的观点。然而,王艾录先生对此提出质疑:“承认‘蝴蝶’是语素,同时承认‘蝶’也是语素,这在逻辑上是站不住的。至于说‘蝶’在甲词里语素,在乙词里不是语素,这恐怕在汉语研究史上是没有过的,所以其科学性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12.
新编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一册教材选用了我国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木兰诗》。教材对诗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十年”的注释为:“‘十年’‘十二年’,情形相同。”即认为“十年”也和“十二年”一样,是泛指众多,不是确数。对于教材中“十年”的这种解释,管见以为有待商榷。第一,《木兰诗》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诗,云:“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句中的黑山即今之杀虎山,燕山即燕然山,属杭爱山脉的一支。此一地点正是靠近当时“据有西至焉耆(西域),东接朝鲜,南临大漠广…  相似文献   

13.
《严是爱,松是害》(《中学历史教学》2013年第10期)一文说:“孔子说诲人不倦,但孔子也批评学生,而且批评得十分严厉!子路白天睡觉,浪费光阴,他批评子路‘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事实上,孔子批评的并不是子路,而是宰予。  相似文献   

14.
《说“木叶”》是古代文学研究的经典,文中林庚对我国古典诗歌里“木叶”及相关意象作出了精细的美学辨析,以此阐明了“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文艺理论。这是一篇充满诗意又富于理趣的美文。浓浓的诗意林先生本色是诗人,他的研究论文,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善于将自己特有的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敏感,运用于文艺现象的描述和对诗歌语言的具体分析之中,形成富有诗意的表达。比如:“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钟爱”,就是特别的爱,深情的爱。男女之恋,可说钟爱;伯乐之爱良马,射手之爱强弓,此钟爱也。诗人都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诊所     
‘像’与‘象’在报刊和荧屏上,经常把比较容易识别的‘像’字错写成象字。例如:‘小李把自己打扮得象一朵花’.‘雪象棉花一样白。’这两个例子均应把‘象’改为‘像’。‘像’表示在形象上相同或有某些共同点;好像、如之义等。一九八六年,我们国家发表的《简化字总表》,规定了‘像’和‘象’分开使用。‘像’不再是繁体字,而是规范字了。‘名不副实’与‘名不符实’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日,北京一家小报一版头条通栏标题为《名不符实的……》。‘符’即‘符合’之意。‘副’意为相配、相称。‘名不符实’的用法不准确。而‘名不副实…  相似文献   

16.
吴同和 《考试》2010,(10):10-12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丰子恺于其恩师弘一法师李叔同(1880—1942)圆寂五周年之际,受命为《弘一大师全集》作序。《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崇仰弘一法师,为了他是‘十分像人的一个人’。凡做人,在当初,其本心未始不想做一个十分像‘人’的人;  相似文献   

17.
2005年第十期《咬文嚼字》刊登过卢进峰先生的《何谓“金秋”》一文。卢文提出:“古代阴阳家还用五行中的木、火、金、水主管四季中的一季,四方中的一方。木主管东方和春季,火主管南方和夏季,金主管西方和秋季,水主管北方和冬季。土主管中央,并且扶助木、火、金、水。可见‘金’即秋季,‘金秋’是一个表并列关系的联合词组,意思就是‘秋天’。同理,‘金风送爽’中的‘金风’就是‘秋风’,如果硬要把‘金’理解为‘金(黄)色’,那‘金(黄)色的风’岂不成了无稽之谈!不知‘鞠萍姐姐’以为然否。”  相似文献   

18.
陈洁 《现代语文》2009,(5):120-120
《沁园春·长沙》是否采用了对比手法,人们对此争议很大。有教师认为采用了对比手法,并找出《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对本文的解读为证。《教师教学用书》在“鉴赏要点”中认为本文采用了对比手法:“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  相似文献   

19.
释“焚”     
“焚”字是个常用字。本文拟对七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初期以来中国出版的影响深远的五部大型语文辞书关于“焚”字本义的训释谈点拙见。不当之处,敬祈方家垂教。《辞海》(修订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焚,烧。《礼记·月令》:‘毋焚山林。’通‘偾’。”《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焚,烧。《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将自焚也。’假借为‘偾’。”《大辞典》(台湾三民书局1985年版):“焚,①用火烧山林宿草。《说文》:‘焚,烧田也。’②烧,煤毁。③炮格的刑法。”《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  相似文献   

20.
《南方都市报》2001年5月14日“体育新闻·专题”版有篇题为《当愤怒没有作用时》的文章,里面有这么一段话:“第35分钟开赛以来一直疯狂地为国家队助威的球迷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郁闷,有人喊出了‘印尼队加油。’的‘反动’口号。中国队····上半场差强人意的表现让所有人愤怒。”很明显,这段话中错误地使用了“差强人意”一词。“差强人意”语出《后汉书·吴汉传》:“诸将见战陈(阵)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吴)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帝(刘秀)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