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时代和大数据环境下,个体囤积数字信息的现象愈加普遍。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引起国内外不同学科的关注,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领域。本文遵循扎根理论的指导原则和研究过程,广泛收集多源研究资料,对27份访谈资料和7份网络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理论饱和度检验和文献比较几个阶段,最终构建了大数据环境下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理论模型。结果表明,数字信息的过度获取、删除困难和堆积杂乱是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基本特征;情感依恋、实用价值、感知控制等九个因素构成了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前因,共同影响着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产生和发展;个人的数字囤积行为后续影响主要体现在信息安全、要素生产力和心理健康三个方面。研究结果深化了图书情报学科视域下数字囤积现象的理解和研究,有助于指导个体的数据管理活动,帮助应对信息过载挑战,促进数字信息资源的效率提升和数据要素的价值实现。图2。表3。参考文献42。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拓展并深化数字囤积的理论研究,针对人文学者的数字囤积行为进行情境化探索。[方法/过程]采用半结构访谈、关键事件技术法和主题分析法研究人文学者的数字囤积行为。首先通过半结构化访谈采集19名人文学者数字囤积的关键事件,然后对访谈语料进行开放式编码,最终析出数字囤积相关的三大模块和7项子主题。[结果/结论]多维度揭示人文学者在学术信息实践中的数字囤积行为,包括对人文学者数字囤积行为的概念化解析、行为模式的动态演化及囤积者类型的识别、数字囤积的情境因素挖掘,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要素和多情境方向发展的数字囤积行为形成机理模型。最后,从认知科学、行为科学和设计科学的理论视角以及量化自我的实践视角出发,为进一步探索和优化人文学者在数字化学术环境下的学术信息管理行为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3.
徐晓飞  张宇 《东南传播》2023,(9):100-103
本文回顾国内外数字囤积行为研究相关的文献,从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对数字囤积行为研究主要议题进行梳理。笔者认为应引进传播学的视角考察数字囤积行为、加强多学科间的交叉研究;继续完善、开发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数字囤积行为量表;加强组织机构和群体层面的数字囤积行为研究;加强数字囤积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对如何发挥数字囤积行为的积极效应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分析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平台用户基于收藏的数字囤积行为的影响因素,以期丰富和拓展数字囤积领域的研究,并为优化UGC平台设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小红书为例,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UGC平台用户数字囤积行为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利用软件SPSS和AMO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结论]态度和主观规范正向影响用户数字囤积意愿,态度、文化认同和实物囤积行为正向影响用户数字囤积行为。UGC平台可通过引导用户审慎收藏、提供提醒和定期清理功能、设置收藏上限与分类标签以应对用户基于收藏的数字囤积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意义]结合当前数字信息时代数字囤积的普遍现象,厘清中式文化情境下大学生数字囤积的行为机理,规避数字囤积行为的病态性倾向,推进个人信息管理的发展创新。[方法/过程]采用扎根理论,利用Nvivo 12对30份访谈材料和爬取的知乎热帖进行三阶段编码,最终构建大学生数字囤积行为机理模型,对大学生数字囤积行为的表现特征和前因后果展开探索性研究,据此,从个人信息管理角度提出突破数字囤积困境对策与建议。[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数字囤积行为呈现出不同的表现特征和多重类型;影响因素不仅包括数字信息本身和情感依恋,也包括数字个体、社会影响和技术赋权等方面的因素,且禀赋效应对数字囤积行为具有调节作用,数字囤积行为中未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但男女受访者囤积的数字类型各有侧重。同时指出,大学生数字囤积行为的潜在后果涉及成本、自我损耗、病态及恶性循环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个人信息管理关键活动,对大学生突破数字囤积困境提供若干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过度获取和无法丢弃无价值或价值有限的数字信息的严重囤积行为会干扰个体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甚至对信息资源管理、数字治理、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等产生不利影响。对21个访谈文本和3个社交媒体平台中爬取的有关数字囤积现象的3568条有效评论的混合数据进行扎根理论分析,以厘清大数据和社交媒体环境下个体的数字囤积行为的形成与演化路径。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囤积行为的形成与演化路径呈非线性,主要是个体在数字积累过程中“寻求不确定性掌控感”的驱动与“自我调节与控制”的抑制之间逐渐失衡的对峙导致的结果。同时,研究识别了寻求不确定性掌控感的3种表现类型与过程,确定了影响数字囤积行为的情境因素,考察了在非理性信息行为中容易被忽视但却普遍存在的反思性过程,即自我调节与控制,以深入挖掘应对措施下个体仍旧发生或沉迷数字囤积的原因。本文基于双系统理论建构了一个解释数字囤积行为形成与演化的实质性理论模型,研究结果不仅能为信息服务平台以及数字信息服务机构的管理决策提供新洞见,也对个体、数字企业和组织乃至数字社会的信息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探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的结构要素与生成机理,有助于丰富信息行为研究的理论范式,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现象的解析提供理论与应用参考。[方法/过程]基于I-PACE理论模型框架,从“用户-情感-认知-行为”四个维度,对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进行模型要素解析,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数字囤积行为机理关系模型。[结果/结论]提出移动社交媒体情境下用户数字囤积行为的具体引导策略,为有效破除数字信息时代下的囤积之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探讨数字囤积及其相关概念的形成与含义,分析数字囤积活动的产生、演变和影响;深化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研究,推动个人信息管理实践的良性发展。[方法/过程]按照研究主题调研国内外数字囤积文献并进行系统梳理,重点关注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图书情报学、信息资源管理等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所需的理论基础,引入管理学中的问题求解模型构建本文的分析框架,且结合个人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展开研究。[结果/结论 ]总结现有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阐述数字囤积活动和概念的产生与发展;提出数字囤积是一个包含症状显露、问题成因、方案应用3个阶段的螺旋上升式劣化过程;分析数字囤积活动对个人、组织和社会的影响,指出对实物囤积与数字囤积的关系、数字囤积与电子设备使用的关系、特定对象的数字囤积行为、数字囤积对组织及社会的影响等问题仍需深入研究;给出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即界定相关概念和术语、探寻合理可行之对策和推进整体化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张岌秋 《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0):136-138,28
对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特殊用户群体青少年进行界定,探讨其基于教育与非基于教育的信息需求特征,对青少年基于技术手段与基于非技术手段的信息行为进行分析,并根据目前面向青少年的数字参考咨询存在的问题,从网站信息资源、组织、界面以及多样化服务方式等角度,讨论面向青少年提供优质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吴仁瑾 《东南传播》2024,(2):113-118
伴随着人类社会数字生存的深入,数字囤积现象日趋普遍。数字囤积具有数字形式、过度保存、杂乱囤放、整理困难等表征,其实质为数字保存方式的异化。随着互联网与存储技术的革新,数字囤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包括囤积类型从信息囤积到信息源囤积、囤积方式由人力到智能、囤积的信息的内容由大众化到个性化、囤积信息的形式由单一到多元、囤积场景由固定到伴随、囤积的载体功能从单一到综合、囤积的性质从封闭到开放,其整体上呈现出严重化的趋势。作为单向地输入而不经处理的“加法”,数字囤积会造成心理压力和焦虑、降低信息消费与知识获取的质量、造成人的信息处理功能与思维能力退化、加剧信息安全风险、增加设备成本和精力消耗等弊端。对此,通过提高信息素养、信息结构化与信息防护、智能分类与数字精简、社会协作与信息共享等措施来进行调适,实现以减为增。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江苏省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梳理、访谈的方式构建影响大学生数字阅读行为的理论模型,采用问卷调查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的方法对研究假设进行验证,并计算模型中各级指标的权重,根据权重值排序确定目前影响大学生数字阅读行为的主要因素,并从构建电子书资源平台、打造“微学习”环境、加强推广宣传、提升信息素养等方面提出正确引导大学生数字阅读行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周瑛  刘越  刘茹 《档案学研究》2020,34(1):52-58
[目的/意义]分析影响大学生数字存档行为的因素,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提高数字资源的重复使用率,增强大学生个人的数字存档能力。[方法/过程]本文首先使用扎根理论,以大学生群体为调查对象,获取影响大学生数字存档行为的因素;其次利用概率论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权重赋值,首次以量化的形式表明了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数字存档的影响程度;最后给出提高大学生个人数字存档能力的相关建议。[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资源因素、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附加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数字存档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意义]数字反哺是中老年人数字融入的一道桥梁。本研究旨在了解城市中老年人个人数字存档情况及数字反哺情况,分析影响个人数字存档的因素,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有关建议。[方法 /过程]采用半结构访谈法收集了15位城市中老年人的访谈资料,借助质性分析软件Nvivo12,通过扎根理论构建了城市中老年人个人数字存档行为影响因素模型。[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媒介因素、环境因素、资源因素、个体因素和自身需求因素均能够对城市中老年人的个人数字存档行为产生影响,且数字反哺从多个角度对个人数字存档行为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数字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依托数字图书馆馆藏评价的概念,从数据加工格式、数字资源收录信息的质量、信息描述与组织方法、数据构成时间等影响因素的分析着手,论述了数字资源、服务质量、存储体等共同构成的数字馆藏资源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手机游戏已成为青少年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但其中潜在的隐私侵害为青少年的网络隐私安全带来隐患。本文基于保护动机理论,分析了家长和平台对青少年手游隐私风险意识和保护行为的影响。通过对573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发现家长积极性干预、家长限制性干预和平台警示信息接触,对青少年的风险评估有正向影响;平台隐私设置便捷性对青少年的风险评估和应对评估都有正向影响;风险评估和应对评估会推动青少年保护行为的采纳;家长干预和平台规范也会直接促进青少年隐私保护行为的实施。本研究的发现验证了保护动机理论在该语境下的适用性,并为保障青少年网络隐私安全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信息处理理论,从数字出版企业信息处理能力与用户需求、市场需求等的匹配问题出发,阐述了数字出版企业为了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服务要求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以下的三个问题:一是数字信息资源在哪里以及如何使用数字信息资源;二是数字信息资源的管理问题;三是提供数字信息资源的技术问题。文章认为,数字信息可以分为静态的页面信息和动态的行为信息两大类,数字出版企业的数字信息资源主要来源于相关的网站;根据用户信息的属性、兴趣和状态进行分类或建立各种模型,能更好地了解用户,预测用户的行为,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个性化服务;为了提高数字信息资源的技术水平,企业要加大深度学习技术研究,数字出版者要加大在线学习和增强学习的力度和速度。  相似文献   

17.
文章结合创新扩散理论,构建数字媒体阅读受众采纳行为模型;根据数字媒体阅读受众行为特点,提出影响数字媒体阅读受众采纳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特性、社会特性及创新特性,并重点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的具体变量,从而形成数字媒体阅读受众采纳行为模型的外部影响变量,为进一步实证分析建立基础,并为深入分析数字媒体阅读受众行为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周玲元  谢青 《图书馆》2023,(8):17-25
在信息化时代,探究高校图书馆参与省域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建设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挖掘高校图书馆参与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的路径,促使公众产生使用黏性。文章基于扎根理论方法对36位人员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整理原始资料并逐级进行编码,发现范畴与核心范畴间的联系构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高校图书馆参与省域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路径影响因素主要为个体内部感知、外部环境感知、服务效能感知、成本利益感知,对挖掘高校图书馆参与省域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路径有明确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究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可以促进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工作的高效发展。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论文选取30名访谈者进行深度访谈,通过三级编码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作用路径模型。研究发现,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推广的影响因素包括推广主体、推广设计、资源因素、平台因素、用户特质、用户情境,分别属于主导性、驱动性、保障性、支持性、基础性、刺激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影响数字保存系统质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数字保存系统相关理论,然后主要从数字保存系统本身、数字资源生产与保存机构、用户以及信息技术支撑等方面来分析影响数字保存系统质量的因素,最后探讨了数字保存系统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