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智慧 《语文知识》2002,(12):18-19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别是苏轼、辛弃疾的“怀古”名篇,历来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振撼了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的心魂。殊不知,它们的最初出现也曾被人视为异端。特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出,就有伶人把它和当时红得发紫的柳永慢词  相似文献   

2.
读了《中学语文》2001年第5期上谭荣、王永烈二先生的文章《苏轼的人生态度之我见——重读(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觉得他们的观点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不揣浅陋,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词的代表作之一,历来作为豪放派的典范之作,与柳永的《雨霖铃》这一婉  相似文献   

3.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体现了所谓苏辛词派豪放风格的代表作。教育部统编中学语文教材高中第四册选了这两首词,这里作一些简单的解说,以资互证。《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在黄州写的。当时他四十七岁,贬谪黄州已两年多了。元丰二年,新党的何大正,舒亶、李定等指控他作  相似文献   

4.
提起豪放词,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相似文献   

5.
苏轼被贬黄州,对黄州那一名叫“赤壁”的地方情有独钟,曾两次携友游览,并创作了脍炙人口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怀古作品。这些作品从总体上看,表现的是藐视困苦、旷达豪放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6.
《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别是苏轼、辛弃疾的“怀古”名篇,历来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的心魂。殊不知,它们的最初出现也曾被人视为异端。特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出,就有伶人把它和当时红得发紫的柳永慢词放在一起调侃:“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  相似文献   

7.
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一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不由让我们击节颌首;一个苏东坡,一个辛弃疾,怎能不让我们崇敬面对?你怀古,我也怀古,同为豪放词;你方唱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也吟出"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  相似文献   

8.
苏轼、辛弃疾同为"豪放派",我们设想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讲授"苏辛"同一题材的两篇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对两首词开头写景、中间怀古、结尾抒情的比较去把握同一流派诗人的不同风格。一个豪放,一个悲壮,一样怀古两样情。  相似文献   

9.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堪为宋代怀古词的经典,也是豪放词风的代表作,但赤壁词的传播和出名却有一个缓慢的过程。在北宋时期,赤壁词的名声并不大,甚至默默无闻,它的传播影响和读者的接受程度也较有限,当时文人的诗话笔记和词话都很少谈到赤壁词。这首词是在北宋末和南宋初才为文人们所重视,特别是南渡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英雄之气和当时文人渴望恢复的文化心态相契合,由此读者重新发掘了它的艺术魅力,其名始振,遂流传天下。  相似文献   

10.
①、提起赤壁古迹,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苏轼的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你知道词牌名"念奴娇"中的"念奴"是什么意思吗?②、唐朝官府设有教坊,汇集乐曲,据记载有300多个曲调,史称"教坊曲"。"教坊曲"约有半数成为后来的词  相似文献   

11.
宋词有豪放、婉约二派吗?戴建华高中《语文》六册入选《宋词两首》:苏武《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材提示:"本课两首词都是宋代豪放派的词。"这确是现代中国文学史家们的一般看法。如余冠英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说:"苏武在我...  相似文献   

12.
读过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后,也许有人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在赋和词中所描绘的赤壁江景截然不同?词中说赤壁的江景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相似文献   

13.
读过苏轼《前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后,也许有人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在赋和词中所描绘的赤壁江景截然不同?词中说赤壁的江景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相似文献   

14.
《念奴娇·赤壁怀古》选自《东坡乐府》。这首词是1082年(元丰五年)7月47岁的苏轼被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游赤壁所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选自《稼轩长短句》,是1204年(嘉泰四年)秋天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所作。这两首词都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作品,在作品题材、写作目的和写作手法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真是"同是怀古别样情"。相同之处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作曲家青主所作的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和当代作曲家徐孟东所作的混声合唱《念奴娇·赤壁怀古》,均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词,但所用的创作技法与动机却截然不同,本文以这两首作品作为比较对象,来探索当代作曲理念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程旭东 《现代语文》2013,(12):61-63
宋词十大名篇中,位居综合指数排行榜榜首的就是《念奴娇·赤壁怀古》。难怪胡仔云:“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三年。七月苏轼游赤壁,作《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相似文献   

17.
<正>近观省优质课一等奖《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课例,导入精彩自然,课堂结构清晰,教学的流程是:老师抓住怀古词的写法特征,"观眼前之景,思历史之事,抒一己之怀",然后通过表格比较周瑜和苏轼人生的不同轨迹,最后点明"借古人之酒,浇自己之块垒"的写作目的。此课例从怀古词的文体特征切入教学,可谓准  相似文献   

18.
阳江波 《文教资料》2005,(30):117-119
咏史诗词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或发思古之幽情,或对历史进行反思,或凭吊古人古迹,或借历史之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而写作的诗词。长久以来,咏史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永远供人欣赏和借鉴的珍贵的文学遗产。高中语文第三册(人教版)第二单元中就选编了三首以“怀古”为题的咏史词,它们分别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对这三首咏史词进行比较鉴赏,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咏史词在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一、写…  相似文献   

19.
苏东坡被贬黄州,游览赤壁,写作了诸如《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著名作品。中外游人墨客,步东坡之后尘,发思古之幽情,登临赤壁,题词赋诗,绘画作曲,涌现了《赤壁怀古》《醉写赤壁赋》《赤壁图》等各种文体的作品数以千计。“赤壁何须问出处,东坡本是借山  相似文献   

20.
正一、怀古(讽喻)诗:怀古诗一般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品味技巧手法。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面对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感叹自己年过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无奈。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面对小朝廷苟且偷生,抨击社会现实,抒发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有的咏史怀古诗或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是客观的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