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在学术上寻突破,成为系统科学理论与应用相互促进的拓荒者;他在管理中闯新路.是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学科建设协调发展的倡导人;上万个日夜.无数滴汗水.他的人生在系统科学这条科研之路上不断升华。”这是科学中国人2011年度人物活动组委会给予陈潮填教授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2011年年初,一项由中科院青联主办,《科学新闻》杂志社承办,名为“寻找青年科学之星”的颁奖活动在中国科学院举行。该活动被誉为中国目前唯一的基于坚实证据的青年科学人才评选活动。由于在材料科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就,浙江师范大学生化学院无机化学学科的钱海生博士获得了材料科学(纳米科学)领域的“青年科学之星新人奖”。  相似文献   

3.
在浩瀚的科学史上,曾有居里夫人、多萝西一霍奇金等多位女性科学家撷取诺贝尔奖。女性从深闺中走上世界的舞台.愈走愈远.愈飞愈高。地质科学是公认的“艰辛”科学.然而,在这一几乎是须眉一统的基础科学领域.却有着一位执着的女性。  相似文献   

4.
王国栋院士是我国钢铁领域的开拓者,在"超级钢"这一群雄逐鹿的科研战场,他引领团队走在国际前列。他用智慧把"钢铁"锻造成通往科学殿堂的阶梯,留给了后来的攀登者。钢铁是他目之所及,心之所想,他是科技界的国之栋梁,他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王国栋院士是我国钢铁领域的开拓者,在"超级钢"这一群雄逐鹿的科研战场,他引领团队走在国际前列。他用智慧把"钢铁"锻造成通往科学殿堂的阶梯,留给了后来的攀登者。钢铁是他目之所及,心之所想,他是科技界的国之栋梁,他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清楚地表明,人对美的认识是有共同性的.“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则明确地指出,人对美的认识是有差别的.一个科学工作者在科研工作中感受到的科学之美,与他们在生活中看到的美,是既有共同性,也有差异性的;而不同领域的科学工作者所感悟到的科学之美,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在数学和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学科里,人们比较容易体验到科学之美.而在一些工程科学或应用性较强的领域里,科学之美的展现似乎要少一些,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也比较少.本文希望就工程科学的美,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华彩人生     
姜莹  苏丹 《科学中国人》2009,(9):112-113
他,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却依旧精神矍铄:他,是一位奋斗在动力学领域的科研人.一生都在追逐”科学”这一有着永恒魅力的话题:他.是一位老师.传道授业.始终坚信教学第一线是自己将科研精神传承下去的地方。他,就是高蜜,一位为我国电力建设事业及人才培养、火力发电厂安全经济运行做出突出贡献的电力人。  相似文献   

8.
<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4句从我国典籍中精简出的人生哲理共同构成了杭州师范大学(以下简称“杭师大”)物理学院的办学宗旨:格物穷理,明德笃行。“这也是引领我在科研道路上前行的基本方针”,刚加入学院不到1年的青年学者杨泽超说。而他与杭师大的结缘更像是某种意义上的“志同道合”:作为多年来坚守在生长合成二维石墨炔、二氧化硅等新材料及开发新型快速扫描隧道显微镜仪器领域中的年轻科学家,他同正处上升期的学院平台一样,朝气蓬勃、自由生长。  相似文献   

9.
他是中国昆虫学会秘书长李典谟的高足.是在加拿大做了四年博士后的“海归”人才;他是跨多个学科领域开展研究的先行者,在科研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他知识渊博.和蔼可亲,是深受学生们喜爱的老师。他就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欣海博士。  相似文献   

10.
<正>跬步千里,行之久远。科研是一点一滴经验的沉淀,而复旦大学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教授陈思锋所取得的成绩与他数十载海内外的科研深耕息息相关。年轻时离开故土,陈思锋就已经是领域内的佼佼者,但面对摆在人生十字路口的抉择,他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走向未知,去挑战更高水平的研究工作。在研究中,他瞄准医学领域前沿,甘坐冷板凳20年,涉入前人未曾攻克之难题,在干细胞转化医学、  相似文献   

11.
孙欣 《中国科技信息》2023,(13):149-150
<正>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任何国家、机构或地区综合实力的竞争其本质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钱学森的世纪之问”和“中国的诺贝尔奖情节”有力地说明了高层次人才在推动社会进步、促进科技发展、提高经济绩效、提升国民幸福度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南阳是医圣张仲景的故乡,为加快推进南阳地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南阳市委、市政府在中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建设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然而南阳市中医药领域高层次人才发展现状如何?高层次科研人才及所属机构分布有何特征?基于此,本文采用综合指数法遴选出南阳市中医药领域高层次科研人才(群),以南阳市从事中医药研究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公开发表的中医药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综合指数法筛选并确定高层次科研人才,发掘中医药领域高层次科研人才的机构分布状况特征,进而为构建南阳市中医药领域高层次科研人才智库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灵 《科学中国人》2011,(14):54-55
"他坚持,因为胸膛里有颗炽热的中国心;他创新,因为科研之路还有更高的山峰。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 ——2010年度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颁奖词 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论,导致了20世纪物理学的一场革命。而后的一个多世纪,量子逐渐进入到各种领域,包括信息技术领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能不能够脱胎换骨,这五到十年很关键这是科技界要面对的一个新命题:中国的科技已经起飞了,但能否飞起来,关键就在最近10年。面对记者,62岁的丘成桐言辞恳切:"机遇就在这10年,如何把中国的高科技搞上去,迫切值得深思。"但他对中国科研的现状也不乏忧虑。这位华人数学家中唯一获得过菲尔兹奖(素有数学诺贝尔奖之称)的著名学者,经常直言不讳地批评国内科研界的问题。他认为是爱之愈深,责之愈切,"我的批评都是为了让中国科研,希望无论是环境还是制度都能变得更好"。  相似文献   

14.
利用ESI数据库,运用科学计量学中能量评估技术对我国“985工程”中37所大学的科研能量及效率进行评估,得出三个结论:一是“985工程”大学的科研能量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二是“985工程”大学之间科研能量和效率存在着较大差异;三是科研能量与科研效率之间存在着强相关关系,我国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有质量的增长战略.  相似文献   

15.
申福林是我校汽车系77届毕业生,是一位在西安公路交大土壤中“土生土长”的科技工作者,十几年来一直默默耕耘在教学、科研第一线。 现在他是汽车工程教研室主任。在教研室是领导又是科技带头兵。几年来他先后6次被评为省、部级优秀科研工作者和校优秀教师称号;他参加承担的20多项科研、科技服务项目也获得丰硕的成果,并被授予“交通部‘七五’科技攻关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称号。  相似文献   

16.
考古学是公认的“艰辛”科学,科研环境十分艰苦。然而在这一几乎是须眉一统的基础科学领域,却有着一位杰出的女性,她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张雪莲研究员。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上,他是一名大学老师,三尺讲台,激情澎湃;在实验室里,他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十几年来,他在用有限的青春汲取有机电致发光领域无限的知识,也将以他有限的生命优雅前行在科学的漫漫长路上,为的是能给人们的生活带去更多的光彩。他就是在有机电致发光领域辛勤耕耘的吉林大学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相似文献   

18.
再现性危机已成为制约科研高质量发展的“瓶颈”。科研再现性危机主要有三大行为表现:科研统计的技术性“失真”、科研数据的过程性错误、科研决策的程序性“陷阱”。科研再现性危机主要科学域内在逻辑因素生发而成:学术无限自由引发科研行为失范,科研过程开放性缺失导致科研再现受限,不良专业文化滋生假阳性结果泛滥。对此,科研利益相关者需要在实验统计技术治理上修正P值域和设立置信区间,在科研过程治理上维护自由限度和推进开放科学,在科研专业文化治理上推进评价制度创新和改革公众科学媒体,在学科专业治理上改革科学课程体系和培养科学核心素养,在政府外部科学治理上推进政府科学政策改革和维护再现性研究合法性。  相似文献   

19.
他是一名教师,深受学生爱戴,三尺讲台.他挥洒的不仅是汗水.更多的是真情.他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屡获嘉奖,成果丰硕,著作等身,但从不居功自傲,始终谦虚谨慎;他丝毫没有官架子.笑容满面.平易近人.被学生们亲切的称为”老马”。他就是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科学中国人(2013)年度人物“——马建泰。  相似文献   

20.
“人间有仙品.茶为草木珍。蜚名噪海外.美誉入杯樽。”茶起源于中国.贵为草木珍.优雅的饮茶文化亦蔓延世界。作为世界茶树原生地的云南.以生产普洱茶享誉盛名。”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愈陈愈香。正如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研究员汪云刚,矢志不移、守护云茶.将二十年的光阴付诸了云茶事业,散发着生命之香。他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奋战在科研一线.疾步在山岭田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的誓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