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花开在严冬,以韵胜、格高,临风傲骨、不畏艰险, 冰肌玉骨、傲然挺立而成为我国的传统名花。我非常喜 欢梅花特有的傲骨、清新、深邃,也收集了不少画家画的 梅花手绘封。其中"一代梅师"陆九畴的两枚手绘梅花封 为我所最爱。 在杭州市郊区住着"一代梅师"陆九畴,他淡泊名  相似文献   

2.
正在梅、兰、竹、菊"四君子"中,齐白石画梅花的数量最多(图1)。齐白石30岁左右曾刻有一方闲章"吾友梅花",表明了他对梅花的喜爱。中国人喜梅、爱梅,赋梅以人格化的象征,将它尊为"四君子"之首。历代诗人都有咏梅的佳诗,画家们也留下了许多画梅的名作。齐白石最爱画梅,他画的梅花浓艳热烈、苍劲纵逸、格调高古,受到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3.
人们称赞王成喜先生为"梅花王",他的梅花,与众不同,那般繁荣、茂盛、蓊郁、缤纷。梅花,给人以喜气、吉祥、希望与健康,人们喜欢梅花。王成喜的梅花,已不只是自然中梅花的单纯写照,而是艺术化了的梅花。把艺术生活化,把生活艺术化,是人类生存所追求的极致品位。梅花惹人喜爱,因为它有傲气、傲骨、精髓、精神。  相似文献   

4.
正第七枚金陵春晓当庐山飞瀑、黄山奇峰还在人们脑际萦回,长江已不停息地来到了江苏。这里,大江划出了江南与苏北。这是因长江滋润而在中国东部生成的一块富庶的鱼米之乡。一片俏丽雅秀的梅花跳跃到人们眼帘。有诗人说过: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寒冬盛开的梅花,是报春的美丽花信,也是与春天一起欢笑的美好花朵。在江南的南京和无锡,皆有"梅园"。在南京,一个以梅命名的"梅园",是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战后的国共谈判中居住的"梅园新村"。那里的梅花,报道了金陵春晓,  相似文献   

5.
梅花清赏     
梅花,又名五福花,是我国传统花卉之一。梅花以"先天下而春,禀天质之至美,凌岁寒而独开,生命力顽强不息"的品性为世人所喜爱,并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诗作画的对象,赞美梅花的千古名句更是广为传唱。毛主席的  相似文献   

6.
《收藏》2016,(3)
正花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川炉所铸梅、兰、竹、菊四君子花钱更是别具一格,其中的魁首便是"梅"钱。笔者所藏一枚"梅"钱正面为一树梅花,背面是精美的楷书诗句:"而今来问和羹事,先向百花头上开。"该钱直径50毫米,黄铜铸造,雌刻精美,古朴雅敛,品相精良,应是清代此类花钱中的上品。梅与松、竹被誉为"岁寒三友",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梅花种种美好的寓意,梅花在传统的吉祥纹样中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古代花钱的价值,除了与它的年代和稀缺性有关,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它的美感和寓意。这枚四君  相似文献   

7.
《收藏》2017,(4)
正梅瓶为什么会被称之为"梅瓶"呢?这是一个在学界仍有争议的有趣问题。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梅瓶的得名是因为口小适于插梅花。子仁认为,实际上,梅瓶并不只适合插梅花,一些明代图像显示,梅瓶是可以插莲花等花卉的。但是,梅瓶的得名肯定与插梅花有关。在子仁看来,文人赏梅追崇梅花的瘦和稀疏姿态。梅瓶  相似文献   

8.
李烈初 《收藏》2011,(6):116-117
书画收藏因人而异。如有人专收梅花,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陈叔通,就收藏了100幅名家梅花,其中一幅郑板桥画的梅花,上有作者自题"一生从未画梅花",是绝无仅有的孤本;曾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的高野侯,收藏了500幅名家梅花,榜所居为“五百本梅花精舍”。  相似文献   

9.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已进入了保护的关键阶段,让"非遗"真正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是"非遗"保护进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本文运用文化遗产学、民俗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分析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所呈现的诸如授予者所拥有的相关知识背景的欠缺,学科体系构建、教学团队、教学模式及教材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并对高校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选择给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陈树群 《收藏界》2013,(4):37-39
古往今来,有无数人吟咏过梅花。从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到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花被人们赋予了高洁坚贞的品质,也寄托了人们太多的情感。同治、光绪两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璞玄 《武当》2012,(4):56-57
"金口透易·梅花占"是"天心混元宗"秘传术数法门中的"宗门八法"中"杂法门"的内容。外界流传的术数法门中,与"金口透易·梅花占"最为接近的是《梅花易数》。《梅花易数》现在能够见到的最早记载,是明初杨士奇编写的《文渊阁书目》,其流传的起始时间应当在南宋末期至明代初期,在时间上与"天心混元宗"广传时期的下限接近。考量"金口透易·梅花占"的内容可知,如果把"金口透易·梅花占"中的"八动占"、"寄宫占"等内容隐去,则很容易形成现代流传的《梅花易数》,但《梅花易数》因为缺少关键的钥匙口诀,而使准确率大为降低,最后不得不加入  相似文献   

12.
张举文 《体育师友》2016,(4):266-267
主持人语:作为美国民俗学界最具代表性的学刊,《美国民俗学刊》在1888年创刊时界定了学科的研究领域,其中没有包括亚裔民俗。直到2015年,才发表了特刊(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Vol.128(510)),首次集中界定和讨论亚裔民俗。这不只是学科内部的一个变化,也反映了整个思想界和学术界(当然也包括民俗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对"少数族群"、"少数民族"、"人种"、"民族",特别是"种族或民族  相似文献   

13.
季英伦 《收藏》2014,(1):178-179
梅花,又名五福花,象征快乐、幸福、和平、长寿,其独特的艺术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被赋予深厚的道德内涵。梅与兰、竹、菊尊称"四君子",与松、竹合称"岁寒三友",有花魁、花中气节最高坚之称。梅花还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和人格的写照,有国魂之美誉。梅花凌风傲雪、先春而发的高尚品性,是我们中华民族坚强不屈伟大精神的象征,也是历代画家经常采用和人们喜闻乐见的绘画题材。在我国,梅花入画自唐代有千年历史,到宋代有《梅谱》《梅花喜神谱》等描绘、研究梅花的专著岀现,以后各个历史时期都岀现了诸多杰岀  相似文献   

14.
《收藏》2017,(4)
梅瓶为什么会被称之为"梅瓶"呢?这是一个在学界仍有争议的有趣问题。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梅瓶的得名是因为口小适于插梅花。子仁认为,实际上,梅瓶并不只适合插梅花,一些明代图像显示,梅瓶是可以插莲花等花卉的。但是,梅瓶的得名肯定与插梅花有关。在子仁看来,文人赏梅追崇梅花的瘦和稀疏姿态。梅瓶姿态丰腴,恰恰可与瘦梅形成强烈对比,耐人寻味。梅瓶由此,从审美意象转变成一种器物名称。所以说,梅瓶得名是不断附加文化概念,慢慢选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我珍藏着一枚梅花手绘封。信封上贴着全套《梅花》邮票,收信人为香港潘棣祥先生,寄信人正是《梅花》邮票设计者程传理。这不是一枚普通的信封,因为在信封左侧空白处,程传理还亲绘梅花图案,封上的梅花画得神姿绰约,玉洁冰清,和封上贴的邮票相映成趣,令人喜爱。从落款可以看出此封作于子夜,封上还盖有3枚鲜红的程传理的名章,可见程传理在创作手绘封时的忘情和认真,也体现了邮票设计家对集邮爱好者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6.
螳螂拳历史悠久,流派众多。太极梅花螳螂拳实属梅花螳螂一系,因其内外兼修,劲力刚柔并济,手法以圆转缠绕的弧形居多,与太极拳有异曲同工之妙,故以太极梅花螳螂拳称之,并有歌曰:内运太极贯中气,外走梅花七星道。  相似文献   

17.
体育民俗学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柯玲  邵荣 《体育与科学》2006,27(3):25-28
体育民俗学是民俗学和体育学科交叉研究的新尝试,它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学科意义和现实意义。体育民俗学将以体育与民俗相互交融的关系和民俗体育史实为客观依据,以民俗学为基础理论,以民俗体育为主要研究对象,挖掘体育的民俗精神,丰富体育和民俗学的学科内涵。  相似文献   

18.
长天飞沙 《桥牌》2010,(11):36-37
一、又平衡出一个局来 双无局。我打自然坐西开叫1梅花。1红桃逼叫,我再叫2梅花。7张再叫2梅花我觉得有点委屈,但也不能跳叫3梅花,因为3梅花是邀请。北2黑桃我知道是加倍出套的强牌,但既然他的同伴没有应叫,我想他们不至于有局,双方实力应该差不多。  相似文献   

19.
Max 《网球》2012,(1):118-119
李白在一千多前写下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两句诗,让武汉有了江城的别名。的确,估计无论是谁,只要一提起武汉,脑中的画面都少不了长江,当然还是大桥、黄鹤楼……不过现在,武汉又多了一张城市名片,那就是网球。  相似文献   

20.
《精武》2008,(5)
梅花通背拳,是丁太师爷和李锦祥师爷下传至梅花拳十五世传人刘汉军先生和王丕征先生的。王丕征先生于民国年间曾用此拳在开封打擂勇夺第一,被誉为"花拳大王"。此拳手法紧凑,动作快速勇猛、力由脊发,节节贯串,可缓可急、朴实无华、利于技击,富于实用。现刘汉军老先生已八十八岁了,仍能拳脚如风,步势稳健,演练该拳,亦如壮年。老先生担心继承传统者乏人,故嘱我,整理出来,一恐失传愧对前人,二来以寻此拳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