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年一度的学校体检后,许多家长忧心忡忡地拿着孩子的化验报告来医院就诊,对于体检报告,充满了各种疑问。家长(甲):您好!医生,学校让来复查血常规,说我孩子贫血。贫血对孩子健康影响大吗?我孩子挺胖,吃得也挺多,怎么还会贫血呢?另外,我孩子体检单中血里白细胞也高,怎么回事呀?跟我们搬了新家有没有关系呀?不会是白血病吧?家长(乙):医生,我孩子体检尿里白细胞高,我们家挺注意个人卫生的,怎么回事呀?  相似文献   

2.
罗玲 《科学生活》2023,(3):32-33
<正>01说什么都不对?也许是因为家长太焦虑初中生家长经常会有这种体会,跟孩子说什么都感觉不对:说让他好好学习,孩子觉得压力大;说让孩子多放松心态,尽力而为,考上什么学校都可以,孩子又觉得你低估他。另外,有时家长越让他放松,他自己的压力越大,就好比你看恐怖片自己感到很害怕时,就会告诉身边的人“你别怕”。  相似文献   

3.
黄红营 《科教文汇》2013,(17):55-55,121
每天我们在关心孩子是不是吃饱、营养有没有跟上、学到了什么本领的时候,却忽略了孩子懂不懂规矩、能不能遵守规则,是不是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简单来说,就是孩子是不是懂礼貌、讲道理;是不是能和别人友好相处;是不是会判断对错;是否愿意帮助别人等等,这些正在被大家慢慢地忽视。现在是独生子女的社会,众多家人的围绕和宠溺造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现象。也许有的人认为孩子小,不懂事,长大了慢慢就懂了,这是错误的想法。良好的行为只有从孩子抓起才能养成习惯。《弟子规》中有一句话“已有能,勿自私”,说的是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现在的孩子有几个能做到的?真的不重要吗?重要的话,我们怎么把它找回来?  相似文献   

4.
《科学生活》2023,(1):62-63
<正>近日,《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发布,不少有孩子的家庭纷纷询问,如果孩子流涕咳嗽,家长该如何给孩子用药?如果儿童感染新冠,家长能够做些什么?家中要不要“囤药”?给大人的药,哪些是孩子能用的?这里,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药师为您一一解答。1.有必要囤药吗?很多家长看到网上流传的“新冠药品清单图”后纷纷收藏并开始“抢药”,但是大量地、非理性地抢购药品并不科学。药品都有保质期,储存有不同的要求,保管不当不仅容易变质,过多的药物长期存放还会造成浪费。有些成人适用的药不适合儿童,为了孩子的安全,儿科药师建议您不要跟风“囤药”,应当根据孩子和家庭的实际情况适当“备药”。有基础疾病的患儿应当适当储备基础病用药并规律服药,控制好病情。  相似文献   

5.
“小呀小儿郎啊.背着那个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那风雨狂……”当你听到这熟悉的儿歌时,是不是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的情景:一个背着小书包的孩子,正快乐地、蹦蹦跳跳雀跃着去上学?然而,在现实中,放眼望去,你还能看到如今的孩子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吗?  相似文献   

6.
不堪设想     
某人想送他的儿子到学校念书。 老师说:"我们可以收下他,只是你要交足20法郎的学杂费。"什么,20法郎?这么多呀!我可以用它买一头驴了。"老师说:"假如你真用20法郎去买驴,不让孩子上学,那将来你家就会有两头笨驴了。"  相似文献   

7.
乔瑛  姚申 《科学生活》2023,(11):34-35
<正>家长在平时与娃相处中是否遇到过以下这些情况?“娃为啥边写作业边挤眉弄眼?”“娃为啥一直清嗓子?是喉咙不舒服么?”“玩玩具玩得好好的,为啥突然开始耸肩膀?”当看到孩子面部或身体其他部位频繁地、不合时宜地抽搐时,家长通常会不知所措:我家孩子这是怎么了?其实,孩子出现这些表现,有可能是患了儿童抽动症。那么,什么是儿童抽动症?出现这种情况家长该如何应对?家庭生活中又应该如何预防儿童抽动症的发生呢?让我们来正确认识一下。  相似文献   

8.
电话里,一位家长诉苦说,他们的孩子不知犯了什么毛病,中学快毕业了,却不想上学了.平常,孩子就胆小内向,最近孩子做什么事都害怕,见陌生人就心慌,紧张得哆嗦.有时候,说话紧张得口吃.上体育课的时候,心里一紧张就肌肉僵硬,总也没有好成绩.孩子说他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是心里总是想些怕人的事.昨天孩子又说,他不想上学了,怕去学校.这可真是愁死人!您说,孩子这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9.
王新良 《科学生活》2014,(10):35-37
孩子一出生,就会和疫苗打交道。事实上,接种疫苗也是预防孩子发生传染性疾病的一种很好的办法。但是近年来,由于接种疫苗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出现了群体性伤害事件甚至危及孩子的生命。 本来孩子很健康,由于接种了疫苗反而惹来病痛,这怎能不让家长痛心和恐慌呢?那么,什么是疫苗?疫苗到底该不该打、该怎么打?要注意什么?我从一个儿科医生和家长的角度来谈谈大家所关心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科学生活》2010,(4):64-65
说到铅中毒,很多家长可能并不陌生。2009年8月,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851名儿童血铅超标,其中174名儿童中、重度铅中毒,需要住院接受排铅治疗;2010年1月,江苏省大丰市51名儿童血铅超标。这两例事件都是儿童居住地附近化工厂排污超标所致。很多家长可能就放下心来了:我家附近又没有化工厂,孩子肯定不会铅中毒的。事实真是如此吗?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家长给孩子取名都很讲究了,很多家长相信,名字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命运。一些人不理解,嘲笑他们说:真是荒谬,名字就是一个人与别人区别开的代号而已,能对人有何影响呢?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儿童感觉统合失调? 有许多家长和老师反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做作业拖拉、多动、紧张、胆小、爱哭、不合群、吃饭挑食或暴饮暴食。过去,有人将这些问题诊断为多动症,给孩子吃药、打针等,但效果甚微,还可能造成某些后遗症;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有意不听话,打骂孩子,造成了孩子的身心创伤。经研究发现,相当数量的儿童  相似文献   

13.
《科学生活》2010,(6):42-44
亲爱的家长:近日,我看见一家幼儿园门前挤满了家长。一问,才知道他们的孩子正在参加该园"才高班"招生测试。家长们说,若孩子能顺利进入"才高班",一方面说明孩子智商超常,更重要的是将来有望进入超常儿童班就读,或许能成为少年大学生。我知道,这是某些机构的正常工作,不但无可厚非,而且于发现超常儿童是很有意义的。然而,我担心的是你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于是,作为一个研究超常儿童问题的学者,我决定要给你们写一封信。首先,我要郑重其事地给你们一个忠告:如果家长把一个孩子当超常儿童来养,犯错误的概率是97%;而把一个孩子当普通孩子来养,犯错误的概率只有3%。这是因为,不管你们愿不愿意承认,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超常儿童占全部同龄人的比例只有1%~3%。虽然你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可以理解,但是绝大部分家长都不应当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超常儿童。  相似文献   

14.
读者问读者     
以下是读者提出的问题,欢迎广大读者对此各抒己见。若自己周围全部是一种颜色,会出现什么现象?是不是什么东西都分辨不出来?  相似文献   

15.
张英丽 《科学中国人》2014,(3S):224-224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经常会听到与教育有关的话题或问题,而最吸引我的则是有关家庭教育的话题。因为从读书起到参加工作,听到最多的是“学校教育”。社会群体、家长一直都非常关注学校,关注学校的升学率;关注学校的办学规模;关注学校的师资力量。然后,好的学校会让无数家长蜂拥而至,会努力给孩子选一个好班级,选一个好老师,家长以为,做到这些,孩子就应该可以成才,可以成人了。  相似文献   

16.
读者互动     
2009年第10期盛小铁读者问:若自己周围全部是一种颜色,会出现什么现象?是不是什么东西都分辨不出来?  相似文献   

17.
<正>"小呀小儿郎啊,背着那个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不怕那风雨狂……"当你听到这熟悉的儿歌时,是不是脑海里会浮现出这样的情景:一个背着小书包的孩子,正快乐地、蹦蹦跳跳雀跃着去上学?  相似文献   

18.
覃继勇 《科教文汇》2013,(26):151-151,162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资助贫困学生,“不能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目标基本实现。然而现实的问题是非贫困辍学的学生却越来越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种现象会有什么危害?如何解决这对矛盾?笔者认为应着力从政府、社会、学校、家长这几个层面去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9.
赴新西兰时正值当地的冬季,一天早晨,我独自去海边游玩。当时格外寒冷,但仍有一名当地家长带着6岁的孩子来到海边玩耍。孩子脱掉鞋袜赤脚在海滩上戏海水,一双小脚冻得乌青乌青的。家长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不时喊话给孩子:“真勇敢!”这一幕让我为之动容:换了在国内,估计大部分家长都会去阻止孩子,怕孩子冻坏了。其实在新西兰的学校,孩子上体育课也个个是“赤脚大仙”。在新西兰定居的亲戚阿牛说,  相似文献   

20.
小儿偏食是一种较常见的不良饮食习惯,不仅会造成营养上的不平衡,也会引起厌食,招致营养性发育不良,严重影响儿童健康,应引起家长的重视。引起小儿偏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与疾病有关外,最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1.父母偏食“遗传”孩子的模仿力相当惊人,许多家长在喂养过程中常有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