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教育评价进入新的改革阶段,增值评价作为教育评价整体改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部分.增值评价作为一种发展式评价方法,顺应了教育评价改革整体的政策导向,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的教学理念转型.针对当下教育评价存在标准单一化、知识本位,功利化倾向等问题,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要想高质量发展就需要以增值评价为导...  相似文献   

2.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所以,评价的功能与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学生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必须立足科学的理论基础.以"抽象的人"为基础的学校教育评价,使学校评价改革陷入困境;以"具体个人"为学校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新的基础,这种基础不仅有助于解决学校教育评价改革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而且可以真正促进人的发展,可以为建构学校教育评价标准提供新思路、为学校教育评价的实施过程提供新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读2022年《人民教育》第1期《处理好"双减"五对关系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文,引发了我对"双减"背景下如何开展学业评价的几点思考. 一是要明确评价是达成目标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教师应充分理解"评价活动"的实质及"教育评价改革"的要义.《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改革学生评价中提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  相似文献   

5.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这一理念的确立要求原有的过分关注"甄别与选拔"的教育评价体系必须向"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转变。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育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新型教育评价体系。因此,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育评价体系的自身理论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完善。如何立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加快教育评价改革,构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推进与实施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关注生命:新课程评价的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与生命共存.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人的生命诉求予以了高度重视,作为课程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课程评价的改革,把"以人为本"、"尊重主体"、"追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基本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课程的灵魂和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然而审视过去的教育教学,学生被看成是活动的客体,其生命发展的自主性、开放性、无限可能性与超越性在我们的教育和评价中几乎丧失殆尽.为此,在新课程评价理念下,笔者试图通过对课程评价中生命缺失的深层反思,倡导生命本体观照下的课程评价应坚持在评价中关注学生的生命,关注学生生命的完整发展,强调评价的自主性,突出评价的开放性,注重评价的发展性,重视评价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7.
学生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与行为变化的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核心.要保证各项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要落实教育"为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承诺,就必须改革现行的学生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张蓝 《林区教学》2021,(7):110-112
教育活动产生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诉求,和人类是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育人"是教育评价的最终目标.但受到实体性教育评价思维、行政化教育评价制度和应试化教育评价文化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教育评价以分数、升学为主要目的的顽瘴痼疾始终存在.为此,研究者结合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提出以多种教育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以呼吁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和江西省"两清单一安排"要求,江西理工大学积极行动,扎实推进,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扎实推进一流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 改革评价制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根本性举措.从2004年起,郑州市二七区永安街小学在河南大学相关研究人员的指导下,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城市小学全息化评价模式研究",对"全息化学生评价"从理论上积极探索,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改革实验,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编发此稿,以期更多的教育理论研究能够渗透到学校实际工作中去,指导教育教学,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是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后我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的顶层设计.近期,教育部和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制定《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又与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制定《"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相关部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节奏、力度前所未有.教育评价的顽瘴痼疾由来已久,既是一个历史性难题,也是一个实践性难题,其改革非自今日开始,也非一日之功可成,亟待分层、分类、协同推进,以系统思维整体设计,以重点问题为牵引,率先突破.  相似文献   

12.
实施基础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最硬的一仗".自2012年起,成都市锦江区持续开展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工作,强化监测评价结果应用,形成"数据发展教育"的结果应用模式,持续服务区域教育实践及其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学生学业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构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首要问题.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措施,注意多主体评价的实效性.要重视考试在学生学业评价中的积极作用,摒弃唯考试思想,力求考试内容全面化、考试形式多样化,牢牢抓住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真正体现评价的过程性.要始终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建构促进新课程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柯政 《教育发展研究》2021,41(18):29-37
以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推动教育领域全方位深度改革,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家教育改革的总体思路."破五唯"是评价改革的一个核心目标.在"五唯"中,"唯分数"是最严重的,学生评价改革注定是困难重重的.学生评价改革需要做战略规划,厘清哪些事情是做不了的、哪些事情是重点,以及哪些事情是必须做的.学生评价改革能改变学生竞争的内容,但很难改变竞争的激烈度,因此,不能对评价改革降低学生课业负担寄予过多期望,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负担的投入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破解"唯分数",必须要攻克综合素质评价的难关,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成功可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教学评价"是新时代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评价的热门话题,可是现实教学评价中仍有很多教师未能充分掌握其理念.通过解说"基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教学评价"理念和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最后提出"基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教学评价"的一些建议,由此启发教师思考如何改善日常的教学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启动。我国将用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为中小学校"全面体检"。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  相似文献   

17.
教育部日前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启动,我国将用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为中小学校"全面体检"。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是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之一.从2013年起,广州全面启动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探索建立破解"唯分数"顽疾的阳光评价体系.2020年初,阳光评价依托教育信息化升级转型为智慧阳光评价,实现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评价改革的融合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一、助学评价--新的评价范式 我国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主要由传统的诊断性评价、选拔性评价和水平性评价组成.它们的标准和评价内容单一,常依据一些量化指标进行评等和排队,片面强调学生学业成绩和升学率,成为"甄别"与"选拔"的工具.结果使很大一部分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反复受到打击,形成消极应付的厌学情绪,导致学生默守成规、缺乏创新思维,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继续和深入,传统单一的静态终结性评价已不能满足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育评价改革.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程强调甄别与选拔的供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当前,教育评价中的"五唯"问题,其根源在于"唯"形成的片面化、简单化、功利化导向.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破"唯"的关键,是以"多维"结构性视角构建教育评价新格局.在价值导向上,关注多元主体的利益表达,促进不同办学职能的协同实现,综合发挥教育评价的多种功能;在策略选择上,注重梳理多元主体的不同职责,发展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在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