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庐山”之最早见于典籍,是司马迁的《史记·河渠书》:“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这是庐山文化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徐效钢著《庐山典籍史》第一章和第二章两次引用《史记》此节.徐先生文中说:“司马迁特意指出他是从南面登山的.这说明庐山当时已有了比较方便和固定的登山道路.”这种理解恐怕有误。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2010,(5):20-21
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编者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时,课文文中写道:“正当他(司马迁)专心致志写作《史记》的时候,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到他的头上。原来,司马迁因为替一位将军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入狱受了酷刑。司马迁悲愤交加,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完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说明他的写作《史记》的意图是“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确,司马迁的“天人之际”学说,是他的历史哲学的核心,是他的政治见解的理论基础。司马迁的写作《史记》,不仅是记载史实,而是通过史实表现了他对人对事的“论次”精神。所谓“论次”这里就有他的历史哲学和政治见解。那么什么是司马迁的“天人之际”学说的具体内容呢?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的作史思想深受《易》的影响,他的“通变观”与《易》道的精神是一致的,其思想脉搏里跳动着《易》的文化精神。司马迁是一位独具特色的思想家。《史记》不过是以“整齐其世传”为手段,通过历史来发表自己看法的哲学著作。司马迁暗含着写一部显性的《易》的意味  相似文献   

5.
司马迁是中国古代史官中第一位具有自觉历史意识的伟大史学家。《史记》的问世及其所取得的成就,是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著史宗旨的体现与必然结果。“成一家之言”表现了司马迁的著史动机与历史意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反映了司马迁的历史哲学思想。作为史学家的司马迁,通过对天人关系的探讨,力求从前代治乱盛衰中阐述成败兴亡之理,以通古今之变,垂法于后世。作为一个独特思想家的司马迁,《史记》实际上是他通过历史来发表自己“一家之言”的哲学著作。司马迁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方式进行文化总结和文化创造,终“成一家之言”,超越了前人并达到了时代的最高度。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撰《史记》,记录春秋一段历史,其史料的基本来源是《春秋》、《左传》,《国语》,《世本》及谱谍等先秦典籍。《史记·五帝本纪》说:“予观《春秋》、《国语》。”《汉书·司马迁传赞》:“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当然,先秦的各种史料对司马迁的影响是各不相同的,所起的作用大小也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7.
近来,在编一本《考场作文指导》的书,凡是涉及到“耻辱”“痛苦”“抉择”“生与死”“正视历史”“追求真理”“说真话”“方向”“人生”等等话题,全国各地的考生,不约而同地拿司马迁爷爷来当例子。伟大的司马迁啊,凭着他失去的生殖器,给一个个高中学生指明了人生道路!2006年天津高考题《愿景》,网上广泛流传的一句“经典名言”是:“尽管司马迁多次遭受宫刑,但他忍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还是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伟大的《史记》。”这位同学真是见识高明,以为司马迁爷爷的生殖器是壁虎的尾巴,可以割了一茬又一茬!从前还见过一个考生,让汉朝…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作《史记》,其宗旨是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如何达到这一目的呢?他在《太史公自序》篇末说;“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其行事……”这可谓是他把握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根本方法。那么司马迁对他们作人格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呢?李长之先生在《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三联书店1984年版)一书中早巳指出,司马迁在人格方面,是追慕孔子的。“司马迁彻头彻尾的反功利精神,反现实精神,不以成败论英雄的态度,都有深深的孔子的影子。”(见该书第三章)孔子的理想人格,也就是司马迁的理想人格。他正是以这个尺度来衡量他笔下多样各色的历史人物,或褒扬、或鞭挞、或讥刺、或同情,无不带有他个人的主观感情色彩。这里仅就《李斯列传》从这一角度略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不仅是我国汉代的伟大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而且是杰出的思想家。他不仅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而且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的辩证法思想运用到《史记》的写作上,就形成了《史记》的辩证艺术。一、历史的“实录”原则与文学的表现方法《史记》首先是历史其次才是文学。司马迁在写作《史记》时是坚持了“实录”这一根本历史原则的。因为他是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作指导来写作《史记》的,他所记叙的史实  相似文献   

10.
《小读者》2010,(9):54-54
史圣: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自幼读书,博文强记,著有《史记》。他被后人称为“史圣”。  相似文献   

11.
司马迁用他全部的生命,“述往事,思来者”,谱写了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的《太史公书》。他在这部伟大的史诗里,以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睿认识,启迪着炎黄子孙的智慧,以他是是非非的正义裁决,滋育着我们民族的精神。司马迁的一生遭际是极其悲惨的,他既无辜罹受专制帝王残无人道的摧残,还备尝封建士大夫的诟辱讪笑;司马迁的一生又是无比光辉的,他的高峻浑雄的人格永远值得后人仰慕,他的名山事业赢得了全人类的普遍崇敬。“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司马迁用《太史公书》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坚过金石的不朽丰碑.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向被称为千古奇文,曾引发史学家们对司马迁与任安关系的极大兴趣。千载之下,人们无不为他《报任安书》中激越奔放的气势与情感所激动所感奋。文中“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一语也广为传扬。信是司马迁写给任安的,人们便自然而然地认为任安是司马迁的朋友。《史记》研究专家程金造先生的《史记管窥》曾以十分动情的语言来描述司马迁与任安的关系,“司马迁对知友不幸之遭遇,一片痛惜难言之情”,在“涉旬月,迫季冬”中,“六字吞吐,低回哽咽,真是对知友的无限悲痛,含涌在内”。《史记》研究权威张大可先生亦…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史记》一书中蕴含的“人本”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人为本位来书写历史,以人为本位选取、评价历史人物,以人为本位衡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以人为本”是他思想的核心和写史的出发点。《史记》首创的以“纪传”为主的史学体裁,第一次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从“以人为本”的述史原则出发,他对历史进行了创造性的编撰。他在史书中第一次客观公正地对“利”作了叙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史记·滑稽列传》是司马迁为下层士林所写的传记之一。本文对司马迁作《滑稽列传》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战国士林的价值观”影响了司马迁的平等观,同时也提出了滑稽人物“谈言微中”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只要世界上有假的、丑的、恶的事物,就必然会有讽刺和讽刺文学与之俱存。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时代,那是充满着假的、丑的、恶的封建社会。司马迁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史记》中以讽刺的笔触,把这些假、丑、恶的东西反映出来,是不足为奇的。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曾假设有人非难他写《史记》而辩解说;“余闻之先人曰:‘……《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非独刺讥而已也’。”这就是说,《春秋》除了刺讥之外,也有褒,他要学习褒的一面,来光汉家之“明圣盛德”。关于刺讥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动因是多方面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终极目的,也是一个重要的创作动因。如果作进一步的考察,我们发现司马迁创作《史记》的直接动因是为了“事亲”、“事君”、“立身”而“以显父母”、扬名天下。本文试从司马迁“事亲”、“事君”、“立身”三方面来谈论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动因。  相似文献   

17.
“少年的司马迁,曾把长安当成龙门.青壮年的时候,他把宫廷当成龙门,他一直都在尝试跃过龙门,一直到父亲死去,他才清楚地看到——《史记》才是他真正的龙门!”想起在设计《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的点滴,我发现自己似乎和司马迁一样经历了三个时期,找到了“三重门”,才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近.  相似文献   

18.
<正>司马迁曾经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三句话来概括他写作《史记》的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是从哲学和历史方面讲的,“成一家之言”则是从表现自己的理想、观点方面讲的。而这后一点还相当重要,正如梁启超所说:“迁著书最大目的乃在发表司马氏一家之言,与荀况著《荀子》、董生著《春秋繁露》性质正同,不过其一家之言乃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过程一、基于课后思考,培养直觉思维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司马迁,掌握了文义和《史记》写作体例。但是,司马迁为什么会将起义失败的农民归入“世家”的行列呢?结合课后“思考探究”第4题,说说你的发现。(出示:司马迁在……将陈涉列入主要记述王侯将相事迹的“世家”……)生:司马迁对陈涉应该是非常敬佩的。这次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意义重大。所以,司马迁还是给了陈涉“世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报任安书》让我们正面感受到作为一代史官的司马迁那傲然不羁的风采.在《史记》与名节中,司马迁选择了《史记》,用实践诠释了他的生死观—不朽理念.“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完成了史家之绝唱,也就成就了他的永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