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和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到中部地区的大学校园中求学。但由于少数民族在语言文化、行为习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宗教信仰等方面与汉族人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因此少数民族学生在大学生活和学习中普遍存在着适应性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适应性进行了全面地调查,深入地剖析了少数民族学生适应性问题的成因,并具体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清华大学少数民族学生调查高爱华为了加速我国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经济文化建设,培养更多的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四化建设人才,按照国家教委“1980年在部分全国重点高等学校试办少数民族班的通知”的精神,清华大学每年在吉林、广西、云南...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与汉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探讨大学生在学习适应性方面是否存在民族差异,采用自编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问卷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显地好于少数民族聚居学生;尤其在非认知因素上,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学生的适应能力显高于少数民族聚居学生;而少数民族聚居的学生对学习方法的重视显高于少数民族杂居的学生;分析和讨论其形成的原因,可以为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在高校的学习适应性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调查了1108名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现状,并通过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重点探讨了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存在学习适应性问题,学习态度和环境因素的适应性差是当前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不良的主要表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不同专业类型和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学习总体适应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学习的总体适应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新疆少数民族人才的发展,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新疆自治区参照内高班的办学模式,开设新疆区内班。区内班的举办丰富了新疆的办学模式,使广大农牧区学生受益。本研究选取391名区内班学生为被试,采用ATT问卷测验,考察区内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总体状况、年龄特点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区内班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常模;年级差异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现象;性别在各个维度无显著性差异。虽然区内班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常模,但是其学习环境及身心健康仍存在适应不良问题。如何让“区内班”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身心适应、学习环境适应五个维度,对S校145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整体水平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女生的环境适应水平显著高于男生;东乡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环境适应能力最差;大四学生学习动机水平最高,大三、大一、大二次之;农学、理工类少数民族学生身心适应最差,历史学、文学类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身心适应最好;学习适应性与学业成绩呈显著正相关;影响学习适应性的因素有专业课难度、汉语水平、班级关系、老师授课方式和父母支持等。最后,本研究从少数民族大学生自身、学校及家庭三方面对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调查法研究了南京晓庄学院1352名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状况。结果显示:该院学生的学习适应性与南京市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平均水平不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地高于理科生;大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师范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高于非师范生;女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高于男生。建议学校要关注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加强引导;改革课程体系,丰富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多与学生沟通,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大学生人格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金 《韶关大学学报》1999,20(5):132-140
本调查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测试,从而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人格因素的变化情况,主要通过卡特尔的十六种(主要)人格因素、四种(次级)人格因素在某种情况下的四种行为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为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师资培养的新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72):7-8
高校转专业制度虽然已经由最初的尝试发展为较成熟的教学管理实践活动,但在受到广大学生认可的同时,也存在转专业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本文以Y大学的2013级、2014级、2015级转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转专业后学习适应性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究影响学习适应性的因素。最后,本文分别从高校教务管理和学生自身的角度提出了完善高校转专业制度,提高转专业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前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就业的结构性失衡日渐突出,就业观念仍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重新审视新疆高等教育扩招政策,政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提供全面政策支持,高校加强教育目标的针对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与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1.
张晶 《中国职工教育》2014,(20):122-123
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校适应问题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分析总结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校适应的相关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学校适应的概念界定以及学校适应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促进民族生学校适应能力提高的教育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越来越多的新疆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普通高校学习,成为高校的“特殊”群体,他们的风俗传统、生活习惯、学习方式等都与汉族学生有着较大的差别,导致高校对他们的教育存在一些不足。为探究起因,调查组以某学院为例,围绕近年来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学业、教育管理、受资助、心理状况等方面进行深入调研,通过问卷调查、部门走访、个别访谈、小组对话、个案研究等方式,全面了解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成长方面的现状及困惑,找到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新疆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和促进少数民族学生良好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贵州省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不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措施,也成为贵州省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笔者通过调查,深入分析了贵州省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现状,以期为相关政府部门和高校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其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文化差异等带来对就业的认知差异,新疆高校作为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基地,有必要了解学生就业观并掌握其特征以便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人才。本次调查以新疆大学为调查点,从就业目的、就业愿望、就业环境认知等十个方面反映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或倾向性,希望通过分析能够对高校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传统道德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既有适应性,又有不适应性.对少数民族传统道德要作辩证的具体分析,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肯定,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按照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才能构建既体现少数民族意愿,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又利于和谐社会构建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新疆教育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影响新疆教育学院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潘宁敏 《教育与职业》2008,(15):182-183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实践观察、访问座谈等途径,对我学院少数民族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找出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就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医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量表43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探讨了以下问题:(1)少数民族学生喜欢何种学习风格;(2)少数民族男、女生喜爱的学习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3)分析对影响少数民族学生学习风格的因素。最后,根据研究结果,在课堂教学策略上做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选取391名“内初班”学生为被试,采用AAT问卷测验,考察“内初班”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总体状况、年龄特点及性别差异.结果表明:“内初班”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水平高于全国常模;年级差异呈现“中间高、两头低”的现象;而性别在各个维度无显著性差异.调查同时发现“内初班”学生在学习环境及身心健康方面仍存在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经常采用记忆策略,但采用的形式比较单一;喜欢采用反复操练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但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缺乏练习英语的机会;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掌握如何在英语学习中使用补偿策略,忽视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一部分学生经常采用元认知策略、中翻译策略和本民族语翻译策略。教师应以该调查为依据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