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隋朝历争中,张胄玄和袁充先后提出"日长影短"一说,文章指出这一说法是将一年中影长与白昼长度的周年变化,移植为不同年份相同日的影长与白昼长度发生变化,而此变化实际并不存在;并剖析了隋开皇年间影长的测量数据,指出冬至影长分别测自洛阳和长安地区,夏至影长测自长安地区,由于隋朝都城迁址导致长安地区测影点向南迁移,其相应的冬至、夏至影长也随之变短。这一说法回避了这些事实,被当作吉兆为隋朝政治所接受,但遭到了后世的批驳。  相似文献   

2.
隋唐燕乐,历来被认为是隋唐音乐的一个较大部类,是隋唐宫延音乐的代表。然而,唐人宫廷中作为音乐活动和音乐品种的总称,并没有“燕乐”一说,而较多的“宴乐”、“燕乐”的含义也并不一致。“燕乐”一词在宫廷音乐活动中只在少部分史料中以十部乐之第一部的意义而存在,“宴乐”、“讌乐”二词在宫廷活动中是被较多使用的,但这两个词在不同本中又有不同的语义和所指。  相似文献   

3.
裴矩,隋朝时期重要的政治家,在巡抚岭南和经略西域问题上,维护了隋政权的稳固,边疆的安定。同时他也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他对于处理好隋政权和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也起到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秦汉隋唐现象”是一种值得深思的历史现象。从古以来,许多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曾对秦、汉、隋、唐的历史结局进行了分析,这些分析对于我们理解“秦汉隋唐现象”有帮助,但尚不深入。深入而言,“秦汉隋唐现象”的产生其实主要受四大因素的影响:一是战时思维和行为习惯的惯性影响;二是新制度磨合的延迟影响:三是事业成功与“盛世”的表面光环的迷惑;四是秦、隋速亡的现实冲击与汉、唐统治集团史学自觉的双重影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最终导致了“秦汉隋唐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三省同为隋唐时期的最高政务机构,最高统治者为了强化专制主义皇权对构成皇权最大威胁的尚书省之长尚书令多旷而不置或为虚衔,使得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为法定的宰相的体制发生了变化。虽然仆射在一定时期内总制尚书省事,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尚书令负责中枢政务,所行使的相权也绝不是具有独立意义的执行性质的相权,而是侍中、中书令相权的延伸。三省中仅有中书令、侍中及其所代表的二省行使其权力,三省宰相制实际为“二省制”。  相似文献   

6.
自汉武帝经营西域后,西域就与中央政权建立了越来越密切的关系。由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中央历代政权都用很大的精力经营这片神奇的区域,西域各国也对中原政权和华夏文明产生向慕之心和归属之感。隋朝建立于民族大融合之后,西域形势更加复杂,因为在传统的西域各国外,在西域和中原之间还有西突厥、吐谷浑、铁勒、党项等几个势力强大的民族。隋朝君臣以含容的态度和灵活的策略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解决了西域问题,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隋王朝经营西域的过程中,当时的重臣裴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隋朝修史     
终隋一代虽未修出一部辉煌的史学巨,也没有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史学家,但隋朝史学决不是一片空白。史学家魏澹、王劭、牛弘等对纂修前代史和当代史做了大量工作。唐贞观年间历时八载修成的前五代史多得益于隋修诸史。  相似文献   

8.
邹玉峰 《历史教学问题》2012,(4):134-136,25
华师大版新教材高一第二分册《隋唐政治新格局》是个老问题,关键是如何破解一个"新"字。我曾为之苦思冥想,试图有所突破,但却百思不谙其真谛。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让我茅塞顿开!"新"者,乃历史"古韵"与现实"新意"之交融,  相似文献   

9.
龙珍华 《培训与研究》2006,23(11):24-26
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隋朝人名,可以看出隋朝文化现象的几个方面:一、在道德品行修养上遵从儒家“仁”的思想;二、在价值取向上受儒家处世思想的影响;三、尚武精神;四、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五、追求吉利的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隋朝内地与西域关系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朝内地与西域关系述略李惠兴隋朝是在国家分裂割据近300年以后重新建立的统一南北的封建王朝。由于统治阶级重视文治政策,国家统一的局势得以稳定,经济和文化诸方面得到了发展。隋炀帝即位营建东都洛阳后,洛阳不仅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在经济、文化方面也成了全国...  相似文献   

11.
隋朝建立于民族大融合之后,处理民族关系是当时政治的突出问题之一。作为当时的重臣,裴矩继承了我们民族优良的民族观念和传统,积极而灵活地处理民族关系,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加强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在此过程中,也难以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弊病。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个多民族、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隋唐时期破而后立、碰撞融合的文明进程可以看作是民族、文化、区域间的交流交融缩影。这种新陈代谢、交流交融的发展特性成为中华文明最根本、最核心的文化内涵。就历史前溯而言,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秉承了前秦后汉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目前,电视剧《隋唐演义》正在热播,其中的人物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隋唐英雄,像秦琼、程咬金、李元霸、罗成这些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些英雄人物在历史上大多确有其人,但其事迹与小说中描写的、电视上演的相差不少,有的甚至是大相径庭。在此介绍一下,也好让大家了解隋唐好汉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教学设计思路“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的第四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课。《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本课的要求是“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教科书内容分为“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文学艺术”“科技”和“中外文化交流”四个子目,基本涉及三国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各方面成就。从大的时间段来说,这节课主要分成两大阶段,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另一是隋唐时期。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的高中历史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作为一名年轻的历史教师,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关键时刻,不禁思考到底要在教学中构建怎样的历史课堂,才能真正意义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得核心素养得到切实落实。以下,我将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课,谈谈高中历史课堂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的课堂构建。  相似文献   

16.
隋炀帝三次派人入海,到达台湾(时称流求)进行“抚慰”、“慰谕”,前后历时六七年之久,说明隋朝很重视台湾,且有长期经营台湾的打算。但是第三次行动后不久,隋朝国内环境恶化,隋朝力量被迫从台湾退回,从而中断了对台湾的经略。虽然如此,隋朝这些活动延续了三国时期吴国对台湾的经略,加深了海峡两岸的交往,为之后宋、元在澎湖明确治权,并以澎湖遥制台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课本第99页:“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终于导致了隋末农民大起义,起义推翻了隋朝的残暴统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隋的统治是被农民起义推翻了的。有些课外相关资料用此观点,但在课本第101页,又是这样叙述的:“611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起义,各地纷纷响应。起义逐渐汇合成几个强大集团,最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瓦岗军在河南瓦岗起义,攻占隋朝大粮仓兴洛仓,把粮食发给农民。隋政权摇摇欲坠。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政权覆灭了。”紧接着,到了第102页,课本上又是这样讲的:“隋末农民起义蓬勃发展时,隋朝太原留守李渊乘机…  相似文献   

18.
隋唐处于古代中国史上的鼎盛时期,隋唐史历来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高考命题比较频繁的历史时期.如2008年全国卷Ⅰ第37题考查了唐代科举制及其与英国文官制度的比较.2009年全国卷Ⅰ第14题、第37题分别考查了唐代文化特点和两税法等。如何进行隋唐史教学?受学界唐宋变革论观点的影响,笔者曾经以“唐代的历史转折”为题.从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对唐史教学进行过总结。  相似文献   

19.
隋朝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十月,隋文帝杨坚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清河公杨素并为行军元帅,统率总管九十,兵士五十一万八千,进攻陈朝。次年正月,下金陵,陈后主叔宝投降,陈朝灭亡,隋朝统一了全国。为什么隋朝能够统一全国?隋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和作用如何?兹试说明如次。一隋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条件。首先是当时的经济条件。在南北朝时,由于劳动人民在生产上长期的辛勤劳动,南北方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牛弘与隋朝的文化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昭义 《河西学院学报》2006,22(1):17-18,23
隋朝建立后百事待举,百业待兴,加强文化制度建设是隋朝强化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牛弘上献书之策、制礼仪、议明堂、议定乐律、修定刑律,为隋朝的文化制度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