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达米特发现真概念 ① 起源于特定的语言实践这一重要事实 ,揭示了真概念既具有实践的必然性 ,又具有理论的局限性 ,从而阐明了真概念具有实在论本质与特征的主要根源。达米特对于真概念的反思 ,既是他批判真值条件意义理论与实在论 ,修正二值逻辑的理论动因 ;又是他创立证实主义意义理论与提倡反实在论 ,构造直觉主义逻辑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2.
本文为《现代反实在论新解》的第二部分,着重梳理与阐明现代反实在论的主流及其代表性人物,如戴维森、达米特、后期的普特南等。讨论的主题包括戴维森对库恩概念模式相对论的批评,达米特通过对真理观的重构而提出的反实在论思想,该思想又是怎样推进了逻辑实证论的反实在论纲领。笔者在文章最后提出诸如实在论反实在论这样的哲学争论,是否像帕菲特所说的那样为一种"空问题"。  相似文献   

3.
戴维森纲领下的真理与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哲学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分析语言的意义.戴维森的成真条件语义学作为从真理角度探讨意义问题的范例,引起了哲学界高度重视,也招致猛烈抨击.本文主要围绕戴维森的成真条件语义学考察了以戴维森为代表的实在论和以达米特为代表的反实在论之间、以戴维森为代表的形式语义进路和以斯特劳森为代表的语用进路之间所展开的两场争论,分析了争论涉及的一些关键问题、争论双方的基本观点及主要策略.以此为基础,本文对争论双方做了批评性的评论.  相似文献   

4.
达米特指出,要从语用实践层面定位意义理论,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对言语者的语言能力给予详细的说明,为此,他提出了意义的构造主张。我们认为,对意义的构造分析包含着特定的意向内容,它集中地表现出意义形成的主体性维度和理性基准、分析意义的构造思想,对我们深入理解达米特的意义理论以及当代反实在论的一般主张将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 2 0世纪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的发展中 ,作为反实在论之先驱的弗雷格 ,其哲学及其逻辑学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一方面 ,弗雷格早期的现代逻辑思想影响了 2 0世纪的反实在论者们 ,直接促成了逻辑—语形分析方法的形成 ,从而使这一方法成为他们构造、阐释和评价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 ;另一方面 ,其后期的语义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整个 2 0世纪的反实在论甚至整个科学哲学领域。因此 ,对弗雷格的语义学进行系统的考察 ,对于理解和把握 2 0世纪反实在论的发展和演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迭米特所提出的意义理论框架是建立于直觉主义的语义基础上的,同时也是对以真做为取值对象的经典二值逻辑的抛弃。真值条件意义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真,那么在迭米特所构造的意义理论中,真还是这样一个核心概念吗?回答是否定的。达米特更倾向于用“证实”来代替“真”概念。  相似文献   

7.
现代反实在论新解(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反实在论新解》分两部分,本文是其第一部分,旨在阐明现代反实在论的哲学基础、它在逻辑实证论中的体现、在库恩科学理论中的体现、以及库恩理论与逻辑实证论之间的微妙联系。本文通过对逻辑实证论中主要人物的反形而上学学说的分析,说明了他们这种学说在什么意义上比近代西方哲学史中存在的反实在论观点更为彻底。其次,本文通过对库恩理论与逻辑实证论之间关系的探讨,指出库恩理论在何种意义上为反实在论的学说,同时也为本文第二部分的陈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科学哲学在21世纪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这是当前国内外科学哲学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对此,笔者认为,科学哲学在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沉寂与酝酿之后,表现出一个明显的研究纲领开始转型的迹象,即科学哲学开始从历史主义向自然主义和自然化认识论的方向演变,这种转变暗示了两种研究进路:首先,在本体论层面从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中跳离出来,转而关注外延更大的自然主义,这样就有效地回避了实在论与反实在论长期争论所导致的僵持状态;其二,在认识论上,以自然化认识论为主要的理论旨趣。通过这样的梳理,就可以清晰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科…  相似文献   

9.
意义理论的演变及其语境-意向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意义问题不仅是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而且是映射于一切哲学领域的问题.20世纪的语言哲学乃至整个西方哲学都是围绕着意义问题的不同层面不断地生成、展开和转向的.本文首先概要地回顾分析20世纪语言哲学各种意义理论(意义证实论、实在论意义理论、反实在论意义理论、意向论意义理论)的发展历程、哲学成就和理论缺陷;然后论证了语言意义生成和运作的三个维度,即实在维度、社会维度和意向维度,认为正是内在有机统一的这三个维度共同支撑、生成和运作着意义;最后本文初步描述了意义由这三个维度共同生成和运作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准实在论采取投射主义、表达主义的反实在论立场,同时又辩护对按投射主义理解的判断作出真假评价的权利,而解释真理概念成为这个任务的逻辑基础。准实在论提出过语义学解释、语用学解释和语源学解释三种解释,不仅没有给出准确的真理意义,而且导致了诸多问题。准实在论的真理难题启示我们,真理词项的处理要区分日常领域与各专业领域;对于具有客观性内涵的真理概念,应采取实在论去理解它所评价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