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文本时要“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的教学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强大表现力,让语文课散发魅力。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青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根据对学生外国文学作品阅读情况的调查,倡导文学作品的阅读,提高语言教学质量,提升高校外语学生文化素养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应忽视的一项有效的辅助方法。本文对如何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霞 《广西教育》2012,(14):63-64
上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查德教授提出了著名的"模糊集"理论。在查德"模糊集"理论启发下,语言学界普遍认识到:对语言来讲,模糊性可谓是人类自然语言的一种本质属性,它不可分离地存在于自然语言之中。于是,将模糊集合论与现代语言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模糊语言学应运而生了。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非常重视语文课本中的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5.
抓住语文课的生命: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们的一大部分学生也冷淡汉语的学习,我认为,与我们的学校教育长期把汉语当做工具性学科有关,语文课堂变成了纯知识的教学,变成了语言技巧的重复训练。很少顾及学生的思想情感、意识品质、个性特点、长远利益以及未来社会对人的需求,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应试的机器。所以,我认为在语文课教学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充分感受语言是语文课的生命:(1)引导学生赏析感悟语言美:①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美;②在想象中拓展语言的时空美。(2)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6.
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职业中学语文课文中描绘大量的自然山水、风土人情,表现了祖国锦绣山河的如诗如画,蕴含着丰富的自然美。要充分利用这笔宝贵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形成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创造美的才能。  相似文献   

7.
教学语言的节奏是教学语言快与慢、行与止、抑与扬的变化。疾徐有度、快慢适宜、张弛交错、跌宕起伏的语言节奏能优化教学艺术,增强教学美感,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教学各环节语言节奏的设计和调控,是成功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鲁迅作品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学生自己去阅读鲁迅的原作,与鲁迅直接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首先是建立在对课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教师为学生的阅读扫除障碍,使学生真正读懂鲁迅的小说,是完成鲁迅作品教学任务的前提和基础。由于鲁迅的小说生僻字较多,有的晦涩难懂,以往的教学往往是按照教参的模式,胡子眉毛一把抓,  相似文献   

9.
代昌会 《都江学刊》2000,12(3):15-16
本从课堂教学这一教学的主要形式入手,论述了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发挥语言的感染力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模糊语言是指对某些类属边界不清晰和形态不确定的事物的表达.或者人们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运用具有模糊概念的语言单位进行表述的语言现象。简而言之,就是指在一定的语境中.语义信息具有多种解释或没有确定解释的语言。模糊语言不仅大量存在于我们的口语中.而且经常出现在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作品中。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应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这一理念强调语文教学必须注意把握语言与文化的同构性,把语文教学作为“体认”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1 重视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古代的语文教育特别注重通过诵读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古人在这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已经作为格言流传到今天.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讲的都是诵读对于理解和感受语言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在汉语中出生入死",才是语文教育的根本,但如果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分析病"弥漫语文课堂,学生就要"死"在言下了.因此,语文课怎样才能上成有效的语言学习课便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语言学习应以思维训练为手段:要在语言的理解与表达环节中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训练;要在学习语法及逻辑上下点功夫.语言学习要靠相关理论来指导:要以语言学等科学理论为指导;还应重视它与教育学、心理学的诸多联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们国家新课改不断推进,关于语文方面已经不再像传统模式下的仅仅要求听说读的模式,现在应该在学生们学习语文课的时候,教会中学生们通过语文课的学习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交际能力,语文不再是技巧性的训练,而是一种训练上的升华,让学生们把所学的知识,通过口语的表达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自己语言的精髓,进而增强语文知识的前提下更是锻炼了学生们语言交际的能力,这对于学生机智性、灵敏度以及为人处世等关系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化差异必然导致中西方民族的文化语义不尽相同。文章从语用学、翻译学、国俗语义学的角度深入探讨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语言符号与文化语义之间的关系。同时指出文化语义是语言背后的语言,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6.
汪曾祺作品的语言在中国现当代作家中是很有特色的。从他的散《胡同化》,我们也能看见他平白、朴素、京腔京韵的、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但此中有几处字,在执教过程中颇让人费解。  相似文献   

17.
从教十几年.我亲身体会到:一堂好的语文课.是和老师的优美语言密切相关的。如果语言形象优美。可以让整个语文课彰显活力;如果语言平淡泛味。则整个课堂也会显得沉闷起来。那么。怎样使自己的语言靓丽。让语文课神采飞扬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为什么要这样强调读书呢?笔者认为,其一,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其二,读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古人云:“文贵自得,书忌耳传。”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章通过对交际中模糊语言现象的探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启发学生经过分析、比较、判断来捕捉模糊语言的深层信息,从而使学生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20.
师:同学们,两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的课外书,一个与书相伴的童年是美好而温馨的,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老师重点向同学们推荐、和同学们一起阅读了曹文轩、秦文君、杨红樱的哪几部儿童文学作品?在这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中,你最喜欢读的是什么?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