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是志同道合型的两心相融。可他们的“志”和“道”与贾府当权者培养其接班人贾宝玉读书上进的宗旨背道而驰。这就自然 在宝玉的婚姻上来个以“钗”代“黛”。由此就导致他们三个的婚姻都以悲剧结束。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思想性格是随着境遇的改变而不断发展进步,也是在罪恶的封建制度呈现的一个悲剧形象。在他的思想观念里,没有阶级偏向,没有级别跂视,他始终向往着自由平等,执着地追求人性的纯结和美好,尊重人的意志及天性。在他的思想观念中,那些闪闪发光的女性形象和肮脏的封建社会形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始终站在被压迫被牺牲的女孩子们这边,强烈鄙视充满污浊晦气的世界,对社会的腐败现象深恶痛绝,他的民主思想和封建时代的主旨相悖。即使最纯真的爱情也被扼杀在统治阶级的魔掌里,最终以悲剧收场。  相似文献   

3.
自《红楼梦》面世以来,小说中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作为落后时代的叛逆者的形象基本已定型。在这里,我要谈的是《红楼梦》中仅次于宝玉、黛玉、宝钗等人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探春的性格和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4.
陈巧 《文教资料》2012,(33):171-173
本文通过对《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中五个女人不同悲剧命运的探寻,以及电影中众多意象象征意义的理解简要分析了该电影所体现出的病态美学的特征,以及导致病态的原因和其意义。  相似文献   

5.
很多人把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婚姻看做是一场悲剧,其实,贾林二人的爱情婚姻仅仅是具备了成为悲剧的必要条件:贾宝玉林黛玉的确是互相爱恋着,但这并不是具备一场悲剧的全部要素。除此以外,作为未来豪门大家的女主人,她应该得到上下众人的祝福。而林黛玉的性格却使之恰恰相反,在周围众人眼中,林黛玉最终没成为少奶奶恐怕是一件幸事。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与明清才女二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黛玉的身上有许多当时明清才女的影子。透过明清才女们的生存状态,爱情婚姻以及她们的思想、才智、追求、理想等方面,可以看到曹雪芹塑造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并非天马行空,而是把那个时代的生活内容熔铸其中,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李芳 《华章》2011,(28)
《红楼梦》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贾宝玉就是其中最精彩的一个,他的身上有叛逆精神,表现为不爱读书,不愿走科举考试的道路,追求自由平等,鄙弃功名利禄,反对仕途经济的叛逆性格等等.但他毕竟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身上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比如他对封建思想、观念、道德、礼教的主要方面有时不持反对态度,对于父辈和贾母等人十分顺从,对于忠君和孝亲十分重视,与年轻女子的交往是讲究平等的,但有时还会摆出少爷姿态对待他们,最后与黛玉的爱情也无法坚持的走下去,种种迹象表明其叛逆精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叛逆中有妥协倾向.我们要充分认识这种妥协性,以便更完整地看待贾宝玉这个人物.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崇尚"美",追求"美",可谓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从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身上,我们既看到了"美"被毁灭的悲剧,更看到了"美"的追求者被毁灭的悲剧。只有对贾宝玉悲剧形象的逻辑起点、运动轨迹和精神内核进行全方位的审视,才能较全面地解读贾宝玉这一"美"的追求者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和《家》在以反封建精神为核心的家族模式内诞生了贾宝玉和高觉慧这两个"觉醒者"形象。他们与封建家长对立,或直接或间接地寻找到自我的反抗方式;秉持进步的女性观及爱情观而步入殊途同归的悲剧;以"出走"反抗封建家族最终重新"回归"而彰显了"觉醒者"的时代特征与历时发展。  相似文献   

10.
魏红霞 《文教资料》2008,(24):12-13
<红楼梦>的主人公之一林黛玉是个多愁善感的少女,她的人生、婚姻悲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试图探讨造成林黛玉悲剧的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1.
林黛玉不具备复杂的合目的性的自由美,使她不能成为贾宝玉的妻子,尽管贾宝玉深爱着她。同时宝玉的多情与试探,使她在宿命的笼罩中终于心力交瘁,香消玉殒:薛家的谋划、裘人与王夫人的促成、元春的抉择使得宝钗在悲剧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的同时也使宝黛的爱情陷入了悲剧:而王熙凤与贾母在这桩被掩盖了真相的悲剧里无辜地承受了百年骂名。  相似文献   

12.
宝黛爱情悲剧是红学爱好者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却并非仅是黛玉的情商不高所致.其爱情悲剧带有封建时代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贾宝玉的死亡意识与紫鹃的命名当下不少人已经在探讨,但似乎并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贾宝玉三次化烟说其实暗含着一个神话原型紫玉化烟,贾宝玉要求与紫鹃、林黛玉一起化烟,而紫鹃与林黛玉的名字正好组成紫玉,这也是紫玉化烟的运用,而《红楼梦》的内容与紫玉化烟的意蕴相符。  相似文献   

14.
贾宝玉所居的怡红院中芭蕉和海棠两两对植,这两种植物意象中包含着深厚的意蕴与象征意义.周汝昌认为怡红院中的海棠象征史湘云,而芭蕉则象征林黛玉.事实上,作为怡红院内的芭蕉和海棠的象征意义并不是固定的,而是有一个变化过程,它涉及宝玉的主观愿望与客观接受.芭蕉和海棠分别是宝玉婚姻对象和爱恋对象的象征.在宝玉的心目中,他希望芭蕉和海棠都是象征林黛玉,即他希望他真心爱恋的与日后成婚的能同为黛玉一人.但后来由于现实的种种原因,他才不得不接受海棠象征林黛玉、芭蕉象征薛宝钗的这一事实,也即他最终客观接受的婚恋对象并非如他所愿合二为一.认真考察(<红楼梦>中芭蕉、海棠意象的象征意义,这对于我们准确理解作品的构思、立意及其文化背景,都有确定无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熙凤本来是“木石前盟”的支持者,兹因林黛玉心事过重,身体每况愈下,终遭贾母的遗弃。王熙凤秉承贾母的旨意,见风使舵,转而赞成“金玉良姻”。在贾母李代桃僵的授意下,竟生出偷梁换柱的“掉包计”,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终成为宝黛婚姻悲剧的制造者之一,给历代读者造成了无限的喟叹。  相似文献   

16.
宝黛爱情悲剧与林黛玉的情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商是近年来流行的一个新词,它表示人认识和管理自身情绪、认识他人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水平,是一个人生活和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情商水平高会助人成功,反之易于失败.<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就是林黛玉不高的情商水平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贾宝玉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人本主义”新人的萌芽,林黛玉是飘逸着东方文化芬芳的“潇湘妃子,”而薛宝钗则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贵族淑女。曹雪芹通过对《红楼梦》中宝、黛、钗这三个主要人物爱情婚姻悲剧的描写,寄托了他对“人本主义”人生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王国维品评《红楼梦》:“悲剧中之悲剧也”——《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金马玉堂的悲剧世界,然在多层朦胧的悲凉之雾下,《红楼梦》也真实地反映出了在小说创作时期清代的诸多世情文化,尤其以暗含深刻的贾家这个官僚本位的家庭为背景,以宝黛钗爱情悲剧为代表,生动地为我们展示了真实的清代官场文化图。清代的官场文化与宝黛钗爱情悲剧相互映射,形成了一组奇妙的映照。  相似文献   

19.
本借助俄罗斯多余人学精神悲剧的视角,探讨了贾宝玉精神悲剧的中国化特性,与多余人比较,因化背景,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的不同。贾宝玉的精神悲剧主要表现为纯粹的精神探索,缺乏共鸣的社会基础,因而不可能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甚至长时间不为评,读所理解,本以世界眼光阅读《红楼梦》,贾宝玉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凝聚了中华民族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引起了许多争议,留下了许多谜.本文以贾雨村、林黛玉、薛宝钗的家庭背景及现状、与贾府的关系相比较,通过三个人投靠贾府后的表现和结局,分析人物形象,透视整个封建社会的衰弱,封建主义的残酷无情和灭绝人性的罪恶.审视封建社会和封建统治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