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工作是一种面对现实,并以解决现实问题为本的实践。但是,极为注重实务的社会工作也有其历史性,也应该关注历史。作为一个专业,社会工作有较为复杂的发展历史。所谓社会工作,既是指一种运用专业技能和知识帮助社会成员克服生活障碍,增强社会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社会服务工作,又是指从事这类服务的一种专门职业。社会工作是20世纪20年代从西方引入中国并发展起来的,民国时期的社会工作尽管专业化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社会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压力增加,心理行为问题、精神疾病尤其是重性精神病问题日益突出。前段时间,一些地方时有重性精神病人肇事肇祸,引发社会不安,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隐患。为加强重型精神病人管理,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将重性精神病人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乡镇卫生院为病人建立健康档案,派人定期访视指导康复。寿光市作为全国医改试点县市区之一,对全市重性精神病人建立电子档案,实行动态管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曹琴 《大观周刊》2012,(11):65-65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结构变迁与快速转型时期.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社会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通过社会工作来应对此局面。社会工作的发展必然依赖于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不断扩大.然而专业出身的社会工作者在我国大量紧缺,这就不得不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教育。  相似文献   

4.
尉宁 《大观周刊》2012,(28):107-107
在社会工作课程体系中,社会工作实习是重要的一环。社会工作专业实习着力培养学生实际服务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叠作为完备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除了正常完成课堂的教学,还需要辅助于短期的课程实习和相对时间较长的专业实习。而项目实习是专业实习方式的一种,而项目管理流程的借鉴,能更好的促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实习,本文希望通过项目化的引进使社会工作的实习更具成效。  相似文献   

5.
在平时,我们可以发现,新闻报道对大多数疾病如癌症的患者,都会表现出同情,并褒扬他们与疾病抗争中所表现的坚强精神.但常常对精神病患者会表现出回避、淡漠,甚至嘲笑.研究显示,社会歧视是影响精神疾病治疗和康复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少精神病人因病产生耻辱感而"讳疾忌医",并且在病愈后回归社会时屡受排斥.媒体在精神卫生知识传播中的作用犹如"双刃剑":一方面,媒体是公众获知精神卫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媒体未能准确报道也是造成公众歧视精神疾病患者的重要原因.正因为如此,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开展大众精神卫生干预活动时,都将媒体视作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价值观、专业伦理与专业方法等则提供了一种理解艾滋病患者问题的新的视角。通过这一新的视角可以对作为案主的艾滋病患者予以帮助,借助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介入艾滋病患者这一群体为其树立独立的人格,建立团体、整合资源等.  相似文献   

7.
周腊梅 《大观周刊》2012,(18):172-173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个集理论、技巧和实务经验于一体的应用型学科,以实务为基础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显著特点。根据国际社会工作者协会的规定,一个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必须要接受相关基础知识教育及专业技巧与实务的训练,而实习是学生接受实务训练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在开展专业性的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过程中, 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实习督导环节薄弱、专业实习机构资源不足、经费缺乏及社会对专业缺少认同等等,严重阻碍了社会工作实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如何克服这些障碍使社会工作实习教育顺利开展对中国内地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及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体系的培育是非常关键的。  相似文献   

8.
创建服务型图书馆是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需要,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服务活动,社会工作在功能和理念上均与图书馆具有一定的契合性,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等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可以运用于图书馆服务中,在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发挥增能者、组织者、资源联接者、倡导者等多重角色,促进图书馆服务的人性化和社会化.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者一个重要的角色,成为人们获取健康信息的一个主要渠道.本文通过对《人民日报》1992-2013年的22年对精神病的报道进行分析,探讨主流媒体如何构建与呈现精神病议题,以及这一呈现方式在22年间的变化.研究发现媒体对精神疾病的报道存在"事件性"报道的倾向,精神病患者在媒体中的形象被扭曲和妖魔化.  相似文献   

10.
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萨尔瓦多·达利有一句名言:"我与疯子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我没疯!"然而在当今的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却发现,个别媒体为了追名逐利而不断地突破伦理道德底线,日渐"疯狂".某些精神疾病报道中的道德偏离,就是这种"疯狂"的典型症状.我们不禁要问一句:到底是谁疯了? 精神疾病:边缘处境的尴尬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日益增大,各类精神疾病患者明显增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其中重性精神病患者人数超过1600万.  相似文献   

11.
以广州图书馆读写困难症儿童服务为例,对广州图书馆促进读写困难症的社会认知程度、丰富相关馆藏资源和开办学习班等服务项目进行分析,提出加强与高校、教育部门、社会工作机构、家长和媒体的合作是广州图书馆成功开展读写困难症儿童服务的关键因素。公共图书馆开展读写困难症儿童服务在专业辅导资源(教材)、专业服务人员和社会认知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因此,在推行服务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加大服务宣传,提高服务的专业性,积极争取与教育部门和专业特殊教育机构的合作。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12.
肖可 《青年记者》2012,(26):5-6
据我国疾控中心2009年提供的数据,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重精神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600万。患病率达到13.4%。同时,近两年来数据还在不断地递增并且出现了新的特征,其发病率正在逐渐全民化和低龄化。在这种形势下,如何保障精神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利益,如何构建一个将精神病患者融入其中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精神病医院如何建立病员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患者提供阅读治疗、建立病员电子阅览室、体现人文关怀、开展健康教育等多渠道的服务,是现代精神病专科医院管理模式的需要。因此,建立病员图书馆为精神病人康复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也是精神病专科医院完善医院管理,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去年11月下旬,首次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在上海举行,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帷幕就此悄然拉开。与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者———工会干部、妇联干部、街道干部等不同的是,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由经过培养的专业人士(非干部)开展的社会工作,即专业的社会工作。  相似文献   

15.
葛君 《兰台内外》2024,(7):43-45
通过检索国内外精神病专科医院近年来档案管理方面的相关文献,并结合精神病专科医院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探讨了精神病专科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并提出相关的工作建议。精神病专科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特点表现在载体形式的多元化、数量与类别的增多化、溯源与内涵的丰富化、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化、社会工作需求的突出化等方面。未来,精神病专科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将呈现积极上升的势态,会逐步受到精神病专科医院甚至全社会的需要与普及。  相似文献   

16.
社会工作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是社会工作者教育及奋斗的任务之一。本文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面临的人才结构和培育问题入手,以契合社会工作教育“自我增权”为出发点,提出了“角色模拟参与型”教学模式,力图通过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创新,彰显高校教学内容的学术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将学习变成对话与探讨,构建“以学生思维教育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开展“以多方西自鬣力培养为目标”的教学设计,形成“从演绎中学习”的教学特色,以满足现代社会就业机制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为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7.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提出的工作目标。帮助残疾人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方方面面的努力,专业的残疾人康复机构更要发挥骨干作用。而加强残疾人康复档案工作则是推动康复事业发展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8.
王金平 《大观周刊》2013,(11):154-154
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和完善,中国志愿者事业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兴展开来,青年志愿者身份越来越被重视。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生力军,以志愿者身份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不仅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能促进高校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着眼于大学生志愿服务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吴云 《大观周刊》2013,(7):272-272
本文对中国社会工作的不足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从社会认知度较低、社会工作与政府的关系过于亲密、社会工作者的待遇较差以及社会工作的教育体系四个方面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电影《一念无明》作为近年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以精神病患者为题材,引发了社会各界思考。早在1986年香港电影《癫佬正传》中,就对精神病患者群体给予了充分关注,渴望通过影视作品使社会能够平等对待这一特殊群体。两部作品虽时隔三十年,但是在选材、创作初衷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上都有着血脉相承的关系。本文试从两部作品镜头语言分析,来展现精神病患者及其照顾者的困境,呼吁人们对精神病患者“去污名化”,给精神病患者及其照顾者更多关爱和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