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湾歌手周杰伦和音乐作曲人方文山共同创作的"中国风"流行音乐,是一种极具中西文化融通意味的音乐形态。它基于创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创意解读,并通过西方现代Hip—hop音乐、R&B曲风的动感演绎而呈现,随后又凭借广播电视以及互联网的多方介入而传播,最终借春节联欢晚会的影响力达到流行乐风潮的顶峰。其中,创作者敢于突破传统吸纳中西方文化元素作创造性诠释,传播者善于运用现代传播策略作整合传播,以及官方对于新生事物的认可和支持等,都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
从“通俗唱法”到“流行唱法”,“青歌赛”对内地流行乐的称谓改变实际表现了艺术体制与声音本体间的关系。通过对听觉文化中声音本体论转向的讨论,可以看出两者间的交互作用使得声音本体不断向新的阶段跃进。通俗唱法的设置实际是艺术体制对舶来的流行乐本体的改变,暂时剥离其抒情特质而又形成新的喊唱传统。但声音本体固有的抒情特征使其在新的社会条件能够得以回归,而艺术体制构建出的喊唱传统亦成为内地流行乐的本体特征。这使得当下内地流行乐成为自由抒情与喊唱偏好的混杂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流行乐坛出现了一股中国风热潮,拓宽了歌曲创作的范围,不少流行音乐人在音乐创作中不再单纯停留在现代人的情感基础上,而是回到历史中,挖掘国粹的魅力,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一系列带有古典韵味的流行歌曲应运而生. 所谓中国风,就是“三古三新”结合的中国独特乐种,即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歌词选材古诗词,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使用新派的唱法和编曲技巧烘托歌曲的氛围,歌曲以怀旧的中国背景与现代节奏的结合,产生含蓄、忧愁、幽雅、轻快等歌曲风格.  相似文献   

4.
流行音乐产业的发展与大众媒介间有着紧密关系,在新媒介时代,中国流行音乐产业的传播范围、销售模式和发展方向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试图从新媒介传播特性、与流行音乐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与数字化技术共生共荣,新媒介技术与流行音乐产业的融合,对流行音乐产业发展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期望能为当前和今后中国流行音乐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一条健康的、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流行音乐及其相关产业是广东省最令人瞩目的文化建设成就之一,也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文化成果之一.兼具极大商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流行音乐,是广东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广州作为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的策源地、发祥地,在整个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为中国流行音乐的起步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流行乐坛开创过无数个"第一";为中国流行音乐贡献了数以百计的优秀音乐人才、数以万计的优秀音乐作品,也催生了大量引导音乐发展潮流的新鲜理念.可以说,广州流行音乐的发展正是中国地域性现代文化发展的重要缩影,基于此,笔者就广播电视媒体对广东流行音乐的形塑力及其体现进行了相关研究,希望能为当前由网络新媒体引发的新一轮媒介转型对流行音乐发展趋势的影响推断与预测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性别理论对二元对立的生物决定论的瓦解,两性的媒介性别形象发展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状态。而附着于社会背景之中的流行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们习以为常的价值观念与思想意识。本文将在"女性与媒介"的研究视角下对台湾流行乐中的性别角色进行解构,期待有助于女性独立意识的唤醒,并尽可能把握台湾流行乐所呈现出的性别角色和蕴含在性别符号中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及IT行业的发展,流行音乐正在以最快的速度融入网络世界之中,并借助网络的交互性、即时性、海量性、多媒体、可检索、下载性等优势迅速传播发展。同时,在网络歌手走红的影响下,网络中出现了网络流行音乐歌手、流行音乐创作者和新作品海量化现象,而在这一系列海量化的背后其实却隐藏着流行音乐超速发展的问题,这对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华语乐坛出现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中国风"流行歌曲浪潮.本文在总结分析"中国风"现象来龙去脉的基础之上,运用阿多诺的流行音乐理论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一个较为深入的批判性解读,认为中国风歌曲在制作上存在着标准化和伪个性化的特点,在听众接受上存在着精神涣散和听觉退化,而其具有的怀旧情结能够起到社会粘合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欧美流行音乐在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多娇 《记者摇篮》2004,(11):51-51,53
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由来已久。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流行音乐在上海的传播.到五六十年代对港台的影响;从七八十年代港台音乐在内地的传播。到中国流行音乐不断融合欧美流行音乐的发展历程.无一不说明欧美流行音乐对中国流行音乐的影响之深广。  相似文献   

10.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电子游戏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作为“第九艺术”,电子游戏的“中国风”和“中国化”分别代表了中国电子游戏艺术在国际交流中呈现出的风格属性。电子游戏的“中国风”是指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电子游戏走出国门,对海外的电子游戏产生影响的特性。电子游戏的“中国化”是指海外游戏走进国内,并被国内玩家转化接受,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游戏模式。电子游戏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展示了文化的融合和共享。中国电子游戏艺术在国际交流情境下的“中国风”与“中国化”,也是解决其如何更好地“走出去”“请进来”“走下去”的问题。国际交流,文化互鉴,我们需要国产游戏在全球化时代坚守和提升其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李宵伊 《大观周刊》2012,(26):26-26
随着“文化大繁荣”政策的提出和国家广电总局“限娱令”最终出台,娱乐节目迎来了更为激烈的竞争,改变势在必行。中国电视娱乐节目要想得到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摆脱“庸俗、低俗、媚俗”之风,重视对文化的引领作用和对社会的责任,实现“寓教于乐”的本位回归。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杂志以其新的传播形态出现在公众的消费视野中。在众多的网络杂志中,流行音乐杂志以其新颖性、方便性和及时性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认同。那么网络流行音乐杂志在国内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晚期资本主义时期,流行乐的商品特征越发凸显,因此,毛利嘉孝认为有必要对阿多诺的流行乐理论进行再阐释。他还提出,流行乐具有二重性特征,继而肯定了流行乐通过波普战术进行文化实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何可一 《视听界》2009,(5):69-71
赴美学习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流行乐歌王迈克尔·杰克逊之死。媒体对其死亡的报道几乎可以用“狂欢”这个词来形容。分析迈克尔·杰克逊之死引发的报道之争,可以清晰看到当今新闻传播与媒体发展的一些新特点、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流行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与传播媒介有着紧密而深刻的关系,电视媒介中的音乐选秀节目对流行音乐的发展与传播产生很大的影响。本文将着力探寻音乐选秀节目中流行音乐的传播特征,并为流行音乐在媒介融合时代音乐选秀节目中的传播提出建议,以期为中国流行音乐的传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省级卫视的上星,央视、省台、地方台和境外台展开了惨烈的“眼球”争夺战,“惟收视率是举”一度甚嚣尘上,并引发了克隆风、游戏风、低俗风等一系列恶性竞争。时过境迁,各频道痛定思痛,逐步走上了特色频道的理性发展之路。但迫于生存压力,在特色频道建设  相似文献   

17.
从80年代初开始,我国大陆掀起了一场持续10年之久的流行音乐冲击波,在社会生活中激起了强烈的共振,并对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流行音乐的冲击波已趋平息,但流行音乐的发展在继续前进。回首往事,对之作一番冷静的思考,循着这一时期我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轨迹,探索其自身运动的规律,认识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海外视野     
《视听界》2013,(6):9-9
东南亚歌手爱闯华语乐坛 “根在新马.立足台湾,放眼内地”是很多华裔歌手的打拼三部曲。新马等国相对滞后的流行音乐工业,决定了这些地区的华裔歌手在市场抉择面前纷纷离乡发展。台湾地区一直是华语流行音乐的中心.又与东南亚有着较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这些都使东南亚歌手找到“无限接近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张珂 《出版广角》2016,(10):94-95
作为人类审美评价活动的一种存在形式,音乐评论与音乐发展相辅相成一。《李凌音乐评论研究》在“轻音乐”“新潮音乐”“声乐”以及“流行音乐”上的独到建树,推动了我国整个音乐评论体系走向成熟,充分诠释了音乐的内在美。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的进程和媒介技术的飞速进步带来了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在交流中发生着融合和变异.考察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不难发现,其创作也在模仿,继承与创新中寻找新的出路.当前许多创作将中国传统的民族元素嵌入歌曲,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是一种耳目一新的糅合,这便是近几年流行的中国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