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意义]借助信息扩散研究方法,对伴随文化内容传播的社交媒体热点这一特殊类型事件中的民族文化演化扩散规律进行探究,为解释民族文化扩散规律、推动民族文化传播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以微博平台“丁真事件”发布文本为数据来源。基于LDA主题模型、民族文化符号识别与情感分析构建主题—民族文化符号—情感关联网络,对热点事件中不同主题传播伴随的民族文化演化扩散动态进行情境还原。量化不同类型用户的民族文化传播影响力,探究热点事件中不同主体的民族文化传递接力过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从主题—民族文化符号—情感关联网络构建与传播主体影响力两大层次分析社交媒体情境下民族文化扩散路径规律,可帮助人文学者精准把握文化传播细节及其动态交互特征。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借助信息扩散研究方法,对伴随文化内容传播的社交媒体热点这一特殊类型事件中的民族文化演化扩散规律进行探究,为解释民族文化扩散规律、推动民族文化传播提供新视角。[方法/过程]以微博平台“丁真事件”发布文本为数据来源。基于LDA主题模型、民族文化符号识别与情感分析构建主题—民族文化符号—情感关联网络,对热点事件中不同主题传播伴随的民族文化演化扩散动态进行情境还原。量化不同类型用户的民族文化传播影响力,探究热点事件中不同主体的民族文化传递接力过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从主题—民族文化符号—情感关联网络构建与传播主体影响力两大层次分析社交媒体情境下民族文化扩散路径规律,可帮助人文学者精准把握文化传播细节及其动态交互特征。  相似文献   

3.
靳翠萍 《新闻界》2006,(4):88-89
“文化折扣”是加拿大学者Colin Hoskins,Adam Finn,Smart Mcfadyen在《全球性电视和电影》(Global Television and Film:an Introduction to be Economics of the BusiHess)一书中提出的概念。指在国际文化贸易中,文化产品如电视剧、电影会因为其内蕴的文化因素不被它民族观众认同或理解而带来产品价值的减低。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网络文化的定义、特征及其对现代社会积极与消极的影响,面对网络文化影响,图书馆的对策是:加强民族文献数据建设,弘扬民族文化;利用图书馆拥有的文化资源与群众文化网点优势,大力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发挥图书馆的网络第二课堂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闻 《新闻窗》2013,(5):56-56
一、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概况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由过去简单的民族知识介绍向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少数民族文化转变,由过去的乡村传播走向更大的国内和国际舞台,各类少数民族文化服务网站鳞次栉比。其中涉及民族文化传播的网站类型主要分为四种:新闻、门户网站;相关机构(包括政府部门)开设的网站:主题网站、论坛:个人网站、博客。网站有网站的话语权,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也必定有其话语权。所谓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话语权,就是捐为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被各权力方赋予不同的传播目的,通过突出少数的被选择的民族文化符号,达到使受传播者接受权力方的传播观念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为北京政府(后南京国民政府)和美国共同成立的负责保管、分配、监督使用美国退还“庚子赔款”的机关。1924年成立于北京,董事会由中美双方有关人员组成。  相似文献   

7.
民族志(ethnography),又被译为“人种志”、“人种学”或“方志学”,发源于20世纪初人类学学者考察异民族文化时的实践,就狭义而言是指通过田野采集工作,对于一种特殊文化的记录与分析研究;就广义而言则是利用各种文献资料与文化实践的融合来梳理出民族文化的整体内涵。它需要研究者深入群体内部与研究对象进行“交互作用”的质化研究,是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内介入研究群体的日常生活,在达到一种近乎“自然”的状态下观察发生的事情,倾听人们所说的一切,询问各种间题,借助观察、访问、记录的过程,针对所选择的场所、针对自然发生的对象而做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人类从口语传播时代迈向电子传播时代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随着传媒的发展与传播,以大众为中心的网络文化渐渐形成。娱乐粉丝也由传统的个体或群体行为迅速集结成网络粉丝社群联盟,并渗透到网络文化中。自2005年真人秀节目的风靡,大批娱乐粉丝诞生、集结,娱乐粉丝群体便开始出现将自己从“人”降格为“物”的现象,在群体命名、行为方式以及精神层面普遍呈现出一种主动的自我降格的物化现象。这种物化行为不仅是一种网络文化现象,更是商业利益驱使下的文化与经济的合谋。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安全与支撑技术对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构筑网络文化安全成为一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何谓网络文化安全,概况起来是意识形态安全、民族文化安全、文化价值观安全、文化行为方式安全以及网络信息机密安全。网络文化安全即在“互联网海量数据”、“传播程序和规则自由化”、“网络成员身份数字化”为特征的环境下,“保护文化和资源的安全,维护信息时代的社会秩序”。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知晓网络舆情——网络社会的民众合议,  相似文献   

10.
网络广告文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广告文化是网络广告发展的必然产物。本文阐述了网络广告文化的 内涵,从优势和劣势两个方面分析了网络广告文化的特征。其优势特征体现在:时 效性更强,代表了迅速快捷的时代特征;网络广告文化与受众的互动性更强;全球 性的文化影响更加广泛;商业化色彩更浓;网络广告文化的流行性趋势日渐增强, 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流行时尚。其劣势特征表现在:网络广告文化忽视了对传统文 化的传承与应用;网络广告文化使人们身份的认同感趋于“一体化”,削弱了原有 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作者对中西网络广告文化的不同进行了对比,认为中西网络广 告文化追求各自浓郁的个性化特征;中西网络广告文化的表现手段不同。在此基础 上,分析了中西网络广告文化的发展趋势是:网络广告文化民族性仍然是中西网络 广告文化追求的共同目标;网络广告文化的发展需要中西文化相互融合、相互渗 透、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11.
魏宏 《现代传播》2001,(3):130-132
我们生存在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各种文化相互碰撞、交流与融合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为各种类型的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异质文化之间的沟通开辟了前所未有的畅通渠道,“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信仰与思想,从未谋面的人们在无限互联的网络上将心灵拉近。”与此同时,“信息高速公路将打破国界,并有可能推动一种世界文化的发展,或至少推动一种文化活动、文化价值观的共享。”(2)“当人们更多地注意全球问题或全球文化,而减少对传统的、地区性问题或文化的关心时,也…  相似文献   

12.
“文化物质主义”的倡导者雷蒙德·威廉斯售经提出,“‘文化’并不仅仅是物质现实的反映,而且是物质现实不可分的部分。”①无论哪一个纪录片创作者的头脑中都必然带有本民族的文化烙印。这些戴着文化透镜的纪录片艺术家们从本民族文化所奠定的方向剖析现实,并且“创造性地处理现实”(格里尔逊语)的过程,恰恰可被理解为某种文化“参与、介入了物质现实的发展与变化,并铸造了物质现实本身”②的过程。在下文列举的日本纪录片,(作为完成作品)已经是一种文化与现实相联姻的物质实在了。这些作品是日本文化渗透于现实,并与现实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民族文化符号及其在媒介中的呈现 (一)民族文化符号的界定.就目前学者对民族文化符号的研究来看,不少学者对民族、文化、符号三个概念采取了先分后合的界定方式.卡西尔认为,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符号体系.丹尼尔·贝尔则把人定义为“图画人”,认为人类运用象征符号创造出文化世界,象征符号是人的根本特性,是文化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张艳余 《大观周刊》2011,(9):114-115
谚语反映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独特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是“文化的缩影”。文化决定人们期望或厌恶的主观现实。本文根据霍夫斯塔德关于价值纬度的理论,试通过对中美谚语的分析对比中美文化价值取向的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丁华东 《北京档案》2008,(12):18-21
档案及其档案工作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说档案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伴生物,是自然形成的,但它并非是“自然存在物”,而是“社会存在物”。由于档案学研究者分析视野及其意图、旨趣等不同,长期以来,人们对档案及其属性形成不同的看法,并进而形成不同的档案“意象”。这种意向不仅影响到学者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理解,更关系到学术主体(个体主体或群体主体)对档案学理论的取向和档案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黄蔚 《新闻窗》2009,(4):16-17
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约瑟夫·奈在十几年前提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所体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吸引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20世纪是一个技术经济的时代,21世纪是一个文化经济的时代。”文化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源泉,已成为上下关注的焦点之一。与以往历次“文化热”不同的是,新一轮的文化振兴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视为必由之路,确立了文化产业在精神家园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一转变为文化报道竞争力和重要性的提升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中的“影响力”是指在社会中,一个个体人或机构,在交往行动中通过信息(information)的告知(message)和理解(understanding),对他人行为和观念造成改观的能力。根据行为双方的身份和角色限定,这种能力可以被划分为权力影响力(influence of power)和非权力影响力(influence of non—power)。权力影响力的发生,必须以交互行为的双方之间存在着某种契约强制性的关系,如科层中的上下级、传统家族中的父子等为前提,  相似文献   

18.
对网络技术作文化思考已逐渐成为各种理论关注的焦点,《网络体论》是这种理论探索的新成果之一。在完成《网络伦理》(北京出版社1998年5月版)之后,严耕、陆俊出版了其新著《网络悖论──网络的文化反思》(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无疑是对网络问题研究的深化。网络真的具有深厚的“义化”内涵吗?作者们的答案是明确的。他们对“网络的文化反思”是从两方面展开的:其一,作者认为,网络发展如此之快,除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有突飞猛进的变革之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网络技术背后有着巨大的“文化”动力。作者们在研…  相似文献   

19.
文化公民身份已经是一个备受全球学者关注的话题。关于什么是文化公民身份,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认识和解析,简而言之,它就是一种文化赋权,也就是公民参与共同体文化的一种权利。对于公民个体而言,文化公民身份是一个不断变迁的过程,它是随着公民文化  相似文献   

20.
博客文化解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博客,是英文“Blog”或“Weblog”的中文翻译,本是“WebLog(网络日志)”的缩写,特指一种网络个人出版形式。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Blog的内容和目的各有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来看,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writer。无论是在博客发源地美国,还是在中国本土,博客都是一个新生事物。随着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博客不仅更新着网络传播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