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暴力"一词在人们看来并不陌生,近年来出现的网络暴力事件也很多,比如"高跟鞋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等。《人民日报》总结了网络暴力的三大特征:1.以道德的名义,恶意制裁审判当事人并谋求网络问题的现实解决;2.通过网络追查并公布当事人的个人信息(隐私),煽动和纠集人群以暴力语言进行群体围攻;3.在现实生活中使当事人遭到严重伤害并对现实产生实质性的威胁。①在2012年7月6日上映的电影《搜索》中,女主角叶蓝秋因为"公交车上不让座"事件遭受网民的"人肉搜索"与集体讨伐,最终在巨大压力与绝症的折磨中选择了自杀。叶蓝秋的遭遇十分符合网络暴力的特征。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迅速被全国知晓并且让人们对一个身患绝症的女孩不依不饶呢?  相似文献   

2.
程刚  张卫军 《新闻世界》2010,(7):212-213
自2006年"虐猫女"事件开始,我国网络暴力事件屡屡发生,如"铜须门"事件、"姜岩自杀"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很黄很暴力"事件等等。这一系列事件严重影响到了当事人的精神状态,对当事人的生活工作造成了巨大负面后果,网络舆论甚至逐渐变成了对公民人权的践踏,冲击着正常的网络秩序和现实社会。本文将对网络暴力的内涵、成因、作用及其预防对策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3.
人肉搜索这一新兴传播方式,既是公民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表现,又有可能带来网络暴力,侵犯个人隐私权。网络上的一次次人肉搜索事件早已让世人熟识了这个名词,它的影响也由网络蔓延到现实世界,它所引发的信息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4.
杨兴魁 《新闻世界》2011,(8):143-144
本文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界定出发,试着找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原因:利益的重新分配;现实社会中的表达、发泄通道受阻;公民的参与意识增强等。并且从网络群体事件中总结出其信息传播特征:群体极化趋势日趋显著;语言暴力等。以期有利于正确对待、评价网络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5.
网络暴力是与人肉搜索相伴的一个词语。什么是网络暴力,至今在法律界并没有准确的概念界定。本文就以"雷政富事件"为例,简析网络暴力的成因、危害及应对策略。1.何为网络暴力有专家认为,网络暴力是指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  相似文献   

6.
“人肉搜索”这一新兴传播方式,既是公民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表现,又有可能带来网络暴力,侵犯个人隐私权。网络上的一次次“人肉搜索”事件早已让世人熟识了这个名词,它的影响也由网络蔓延到现实世界,它所引发的信息聚集现象及其后果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的法律范畴,也触及着社会传播和网络道德的底线。  相似文献   

7.
刘婵君 《新闻世界》2012,(10):174-175
电影《搜索》讲述了一位刚得知自己身患淋巴癌的女白领在公车上不让座遭到曝光,被人肉搜索进而遭到网上恶意攻击,最终选择自杀的故事。这部电影提醒我们,新媒体时代,作为参与者乃至发布者的公民在参与网络事件时,仍缺乏应有的媒介素养,以致酿成网络暴力等诸多不良影响,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快速发展,网络暴力问题也已日益凸显。网络暴力彰显了公民的言论自由,但同时也侵犯了他人的自由权利,其带来的社会影响在事实上造成了更大程度上的不自由。本文试图对网络暴力的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并对网络暴力的危害性加以阐述,在此基础上探寻减少网络暴力事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关梅 《新闻世界》2009,(12):151-152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升,“网络暴力”事件也频频发生。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究其原因,探讨对策,以期在政府、网站、网民等几方的共同努力下,在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制约下,逐步减少直至杜绝“网络暴力”事件,创造和谐的网络新环境。  相似文献   

10.
浅析网络舆论中的群氓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群体心理学角度对我国目前网络舆论中的群氓现象的表现与原因进行分析,主要通过近年来网络中最受人关注的几个舆论事件予以详细的阐述,认为群氓现象并不绝对以暴力舆论的面目出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网络热点事件中网络暴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对其分析能够了解网络暴力传播规律,为舆情引导提供方法指导。当前网络舆情研究主要集中在主题挖掘、情感分析、行为分析以及意见领袖识别等领域,网络暴力传播规律研究相对较少。[方法/过程]本文以网络热点事件为研究对象,首先,获取事件下评论用户的组织关系、评论文本、年龄等数据;其次,对事件负面程度进行评分以及对评论文本的暴力属性进行标注;最后,通过计算意见领袖影响力指数、高质量评论指数等网络要素,分析这些要素与网络暴力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结论]对10个网络热点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事件负面程度(r=0.99)、负面意见领袖影响力指数(r=0.79)、负面高质量评论指数(r=0.77)与网络暴力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网民年龄(r=-0.61)、正面意见领袖影响力指数(r=-0.86)、正面高质量评论指数(r=-0.81)与网络暴力呈负相关关系。事件负面程度、意见领袖、高质量评论、网民年龄是网络暴力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2011年,网络社会热点有愈演愈烈之势,使其逐渐形成一场新的运动——新公民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新公民。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国的新公民形态逐渐从现实走向网络,开展了一场与中国社会博弈的新公民运动。有人评价说微博将成为媒介批评的新阵地,是构建公共领域的平台,是我国新公民运动的"新战场"。微博在我国的诞生和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话语权和知情权,掀起了一场新的公民运动,新公民由此诞生。本文试在微博时代背景下,探究微博在新公民运动中公民的权利特点。  相似文献   

13.
苟雨露  周丽 《今传媒》2016,(4):57-58
微博凭借它的"短、平、快"等独特优势形成了特殊的舆论场,是公民表达舆论的新平台.它在公民表达意见、行使监督权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微博中也充斥着互骂、人肉搜索等暴力现象,这是新平台之上的媒介暴力.微博媒介暴力的圈子式传播有以多压少、以强压弱、以大压小三种表现形式,使得微博媒介暴力的危害更集中、速度更快.笔者从用户、舆论领袖、微博运营商和法律四个角度得出微博媒介暴力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语言暴力是以网络为载体,用言语攻击的形式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从而在思想或心理上对他人产生某种程度的伤害的行为.这种无形伤害他人的行为正在网络上迅速蔓延,开启了一个新的网络群氓时代,网民也得到了"网络暴民"的称号.代表事件有2006年2月的"虐猫事件",4月的"铜须门事件",2007年11月被称作"铜须门事件"翻版的"小三事件".  相似文献   

15.
"秦火火"事件显示了政府打击网络谣言的决心和力度,当前,我国政府对网络谣言的治理应在以下四个方面努力:完善立法,吸取国外经验、加大政务微博建设,提高信息透明度、加强网络监督管理、提高公民媒介素养,从而使我国有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普通民众获得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意见自由表达平台,网络民意在我国产生的影响力日益突出。网络暴力是依赖于这种自由表达平台而产生的网络失范行为。该文旨在于以传播学理论"沉默的螺旋"为依据,选取两个案例对比分析网络民意和网络暴力的相关属性,通过"江歌案"着重探讨二者在舆论场域中的转化机制,引导网络暴力向良性的网络民意转化,从而使网络失范行为有所减少,以期对我国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叶芷君 《视听》2016,(11):114-115
围观在网络世界中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但其负面作用在微博上同样表现得非常明显,网友围观在大多数事件中会演变为群体狂欢、网络暴力。而本文将通过分析微博围观陷阱的表现,探讨规避微博围观陷阱的对策,以期网民在参与公共事件时,能从破坏式参与逐渐转到公民式参与,最终真正做到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  相似文献   

18.
马瑞 《大观周刊》2011,(34):44-44
近年来,因城市扩建改造而引发的恶性“暴力拆迁”事件屡见于报纸、电视新闻、网络等传播媒体,这种政府公权力公然侵害公民私权利的现象不仅给事件当事人造成重大的损失,也给社会造成很多负面效应,同时损害政府形象、动摇政治权威,直指我国不完善的法律体制之软肋。究其实质就是“政治权力异化”。  相似文献   

19.
苏文 《青年记者》2003,(7):48-48
非典让人们认识知情权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使我国政府和人民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也使人们开始思考公民知情权的问题。在采访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突发性的事件、重大案件,政府或有关部门不让采访,理由很  相似文献   

20.
网络民粹主义是民粹主义在互联网时代的延伸和发展,它给予了社会底层草根民众一个表达发声的平台.一方面,网络民粹主义的兴起有利于普通民众维护自己的权益,表达自己的意愿;另一方面,网络民粹主义也是网络舆论暴力滋生的温床.探讨在网络舆论的乱象中引导公民理性构建的方法,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