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档案农业信息"、农业科技档案信息、特色农业档案信息、三农政策档案信息等新领域可以对现代农业开展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为破解档案工作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困局,必须建立档案信息服务现代农业的可行性模式,;加强资源体系、服务平台、服务体系、服务机制等建设。  相似文献   

2.
上海农业科普馆金山馆(以下简称"科普馆")位于金山现代农业园区的核心区域,总占地面积2112平方米。作为"十一五"期间上海市科技委员会在全市重点支持建设的40个专题性科技类场馆的一部分,展示的是上海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模式和成果。馆内以"科技引领农业"作为展示主题,  相似文献   

3.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根本转变,早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江苏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苏北、苏中和苏南三大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既各具特色,又有共同特征,都存在设施农业发展不足、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生态性不强、生态和休闲观光旅游农业模式品位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要加快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依靠"懂技术、会管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要培养新型农民,就要在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大力发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教育。  相似文献   

5.
说“农”     
吴慧 《天中学刊》2014,(5):66-68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先民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也创造着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化。不仅出土的地下文物给我们留下了农业发展的实物证据,古文字也以其独特的构形铭刻着它们在古代农业发展中的功绩。"农"字的古文字构形,正记录了农业和蚌壳、时辰之间的密切关系;而其意义的分化与演变,也反映了现代农业生产的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传统农业一直占主导地位,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农业模式也开始向着现代化农业的法向发展,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正式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现代农业园区的高投入个高效益开辟了农业发展的新途径。现阶段,我国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的经验还比较缺乏,因此研究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发展的途径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本文主要根据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现状及其特点,寻找园区建设与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必须立足于区域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具体体现.该文以海峡西岸的闽台农业合作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为例,说明在幅员辽阔、各地资源禀赋和发展水平不同的基本国情下,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经营模式应该多样化.各地区一方面要尊重农业生产的自然规律,研究自身的资源禀赋,另一方面要在全球化的视域中掌握经济发展的动态趋势,立足于这两方面的科学判断,建立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河横依托生态农业发展特色经济,促进了农业的转型升级,也给农民带来了经济实惠。其最重要的特点有3个:一是围绕农业发展、致富农民这一主题,以本地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经营结构,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现代化转换;二是顺应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紧密结合的要求,巧妙地将生态农业与特色农业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特色发展之路;三是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的开放度,延伸农业生产的产业链,变生产型的"小农业"为农工贸一体化生产经营的"大农业"。河横的实践与经验启示我们,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必须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倡导绿色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增强发展动力;必须走农业产业化之路,提高组织化程度;必须重视特色农业资源开发,促进农业的立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江高模式"作为广州市白云区值得引以为傲的一张创新名片。从江村鸡场作为"江高模式"经营模式上的开创,到江丰实业多元化经营的现代农业产业化,其所走过的不断超越自我的创新发展历程,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方法论启示意义。解读江高模式从破茧到"巨人"成长背后的经验和规律,对如何更好地激发创新,推进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詹岚 《南平师专学报》2014,(1):36-41,56
研究旅游发展模式对于山区旅游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和现实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闽东山区的实地调查和分析,立足于山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归纳出山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五种典型模式,即自然生态、农业生态、文化生态、休闲会议和生态养生五种旅游发展模式,并对其进行了具体分析,给闽东各山区县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也提出了一定建议,以期对山区县发展旅游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清末新政时期,对传统农业进行近代化改良是清政府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农业大省的安徽多项农业新政并举,集中体现在了四个方面:设立近代农业行政管理机构、开垦荒地、推广桑蚕和兴修水利。这些政策和措施,在皖省得到了相当程度上的贯彻和实施,因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安徽的传统农业亦在此时开始出现了新的气象。《皖政辑要》作为反映晚清安徽概貌的一部政书,真实地记载了该省实现这一转变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2.
芜湖是安徽近代唯一的约开口岸和工商业中心,该地价格指数基本上代表了安徽的批发价格指数。通过数据收集和插值法,测算出芜湖的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出口商品价格指数和总的价格指数,并对价格指数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至少在安徽,工农业剪刀差并不存在,工业制成品与农产品之间相对价格的变动有利于发展近代经济的资本积累,但却未实现。自然灾害与政治动荡对经济只有暂时性的冲击,长期影响是由国际市场决定的。由于安徽传统的自然经济仍然占有相当的规模,商品市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这缓冲了国际市场的影响,使价格水平的涨跌幅度比工业化国家要小。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日益突出,强化并优化农业研发(R&D)是大势所趋。本文运用安徽省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的数据资料,从农业研发的财力、人力、项目与成果角度,分析了安徽省农业研发的基本特征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主要动力来自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始于农业,农业改革为中国经济稳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和宝贵经验。安徽要实现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新跨越,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进行土地制度、农业组织、农业科技和管理创新。要建立新机制,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加快产业化,顺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相似文献   

15.
构建评价安徽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应包括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等四个子系统。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安徽省2000—2008年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及其动态发展趋势,表明:2000年以来安徽省农业及其子系统发展状况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具体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通常以为,中国传统农村经济以农为主,工商业的重要性远不如农业.依据考察资料,详细探讨了近代浙江泰顺县的经济结构,以为在这种山多地少的山区,大部分的家庭主要依赖农业以外的经营活动,即使农民也不例外.并分析了这种经济结构对该县的城镇分布和古廊桥、古民居、古道修建的影响,指出泰顺是一个既无巨富,也少赤贫的山林世界,特点是绝大部分的家庭都拥有一点耕地和山园,可以获得维系生活所需的最低程度的粮食;由于山区资源丰富和靠近沿海发达地区,人们又能够通过多种经营而有少许积蓄,可以将之用于家庭建房,并为修建桥梁、道路以及宗祠等公共建筑而适当捐资.  相似文献   

17.
淮河流域是中国传统社会主要粮食产区,至今仍是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处于淮河流域中游的皖北地区在整个淮河流域农业生产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调查,全面把握该地区当今农业科技状况。并通过与传统农业技术的系统比较,综合评判两者对于该地区未来农业发展的意义。从而为安徽省淮河流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寻求途径。只有使两者密切结合,扬长避短,才能促进农业环境朝着可持续方向发展,为皖北及整个淮河流域未来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78-2008年安徽省农业经济发展数据,选取若干代表性变量,采取因果关系检验和长期动态的协整分析,研究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风险识别以及长期的均衡发展关系。结论认为,安徽省农业结构的调整始终面临自然风险,一定程度的结构调整还会加剧农业的自然风险,同时也存在着农业技术风险,而且有关风险之间产生相互波及的影响,但目前还不能识别出农产品市场风险。长期来看,主要农业风险对农业结构调整存在着Pareto改进的余地。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实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高度着眼,结合我国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安徽省和铜陵市农业发展的实际.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在铜陵地区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布局、从依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依靠有序加快特色农业发展、依靠品牌产业化经营方式转变等方面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指出了改遍传统农业观念、转变农业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业信息化要坚持“互动,一体、协调”的基本发展思路,才能真正体现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必须依靠科学的态度、科技的力量来加速推动,才能促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方式、经营方式、服务方式的转变,才能实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皖北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城镇化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也探索了一些有特色的模式,"十二五"时期,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中部地区崛起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安徽加快皖北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皖北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皖北地区土地规模化经营目前刚刚起步,规模小、总量低,且市场化程度不高;城镇化建设水平低,结构失衡,与农业现代化发展不协调。如何解决土地规模化经营与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问题,将是实现皖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