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我国,绝大部分的少数民族都集中在边疆地区,由于严重的地域限制,导致了边疆地区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所以国家通过出台一些政策来对边疆的经济发展进行扶持,以下就是对边疆地区建设中民族经济政策的具体实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边疆地区的职业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但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妇女职业教育相对滞后。对边疆少数民族妇女进行职业教育是实现边疆精准脱贫和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目前,边疆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教育存在内容缺乏创新、形式单一、教育范围狭窄的问题。在对大量文献收集及分析的基础上,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层面给予边疆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教育方面的扶持和优惠,使得边疆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教育内容具有创新性、形式更加丰富、受教育对象更多,从而提高边疆少数民族妇女各方面的可行能力和生活质量,促进边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水平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族院校是我国培养少数民族高等人才的重要基地,民族院校的建设是我国民族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民族院校的发展也为我国民族政策的实施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主要就加快民族院校建设的重要性和目前民族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金东黎  赵卫华 《文教资料》2011,(12):136-137
革新后越南逐步调整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政策,改善基础设施,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对少数民族学生实施减免学费、资助生活费的政策。这些举措提升了边疆民族地区的教育水平,加强了各少数民族对越南的认同,促进了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是发展民族经济与完善民族法规体系的主要内容。发展民族经济需要民族法规的保障,必须加强民族法规体系建设,以适应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滞后性,少数民族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对于我国的国防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意义等原因,所以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也表现的尤为突出。此外,加快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边疆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多民族、多文化的特点,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铸牢边疆多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显得至关重要。文章分析影响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的因素,提出铸牢边疆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是我国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近年来制约湘西州经济发展的政策瓶颈作了分析和阐述,并提出了湘西州摆脱困境,发展经济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各民族大团结是构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各民族大团结,是构建边疆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源、发展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政治保障、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治保证。因此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宣传党的民族思想政策、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月活动、加强对青少年民族团结思想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边疆治理视野中的认同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边疆地区生活着众多的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具有与生俱来的民族认同,同时也形成并保持着对国家的认同.在边疆地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两种认同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国家认同在两种认同关系中的地位问题,是典型的边疆问题.因此,在边疆治理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两种认同的关系,尤其是要维护和巩固国家认同的优先地位.这就是边疆治理中的认同整合.认同整合的关键是强化边疆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建立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稳定和统一的认同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11.
清王朝在取得对西北地区的军事胜利以后,制定了宏大的边疆治理政策,承历代"因俗而治"的边疆管理思想,推行历代所未有的边疆民族立法之策。在少数民族居住的新疆、蒙古、青海地区,针对民族地区特点进行了有所区分的立法。清代将国家立法推及边疆地区,形成了国家法和边疆民族习惯法并存的二元结构,这种法制结构有利于清王朝对边疆的有效治理,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分析了清代在西北边疆民族地区立法的指导思想、具体立法措施,对清代边疆民族立法的作用及现实借鉴意义进行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新阶段的民族工作,必须把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主题。围绕构建和谐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提高民族地区的发展能力,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前少数民族地区一项普遍性的经济活动,旅游已成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同时它也对民族地区的文化形态产生了巨大影响,使民族传统文化正向或逆向变迁。在正确认识旅游对民族地区文化变迁的“双刃效应”的基础上,尽量抑制其负面效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正面效应,将有利于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容及文化内涵。为了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开展,据资料表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发和逻辑推理法来分析基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影响[1]。  相似文献   

15.
民族自身发展问题是民族问题中的首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在当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实践中,为了促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文章从列宁关于落后民族自身发展思想的论述出发,探讨对我国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6.
胡锦涛的民族发展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揭示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成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指导思想。论述了胡锦涛关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地位、道路、方法、关键和保证等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7.
作为多民族国家最基本社会关系的民族关系,其发展以民族存在的时代社会环境诸要素为基础,受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指导和规范;准确把握影响民族关系的主要因素,对深刻认识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科学、有效地协调多民族国家内部的民族关系,增进民族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德江县是以土家族为主要民族的多民族聚集区,每年元宵节,德江县城均有舞龙灯、炸龙灯的传统习俗,是当地群众祈求平安、富裕、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这一习俗已延续了数百年。本文根据调查的材料,对德江正月的“灯会”与“炸龙”习俗以述论方式进行了疏理,发现这种习俗有利于社会和民族的和谐,也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传统文化重要的原创因子,如果引导得当也将为民族旅游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倾斜政策与教育公平问题历来是我国民族教育所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建国以来我国高考少数民族倾斜政策的回顾,从教育公平角度,对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少数民族倾斜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实践问题进行反思,提出在政策调整中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改变单纯以民族进行划分的标准,建立严格的民族成分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两部门发布的《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提出搞好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是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的有力保障。中国现有的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和"国家——民族"关系性质,已渗透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诸多方面,要正确认识和科学解决我国的民族问题,最根本的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国家统一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