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谈“言外之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外之意是话语活动中的一个常见现象。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出于各种不同的目的,或由于语境的制约,信息发送者有时未能直接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言外之意即由此产生。此时,信息接受者必须尽全力从字里行间捕捉信息发送者的真意。在准确地把握了言外之意之后,交流才不致中断。言外之意这种现象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都可能发生。本文拟结合实例剖析言外之意这一语言现象在上列语言诸层面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言外之意"的"余味"美,源于"言外之意"所激发的审美想象。"言外之意"辞面与辞里联系的间接性,需要接受者在理解时发挥想象来寻找其联系,并进行加工、改造。在此过程中,接受者在辞面及语境限定的范围内,体会到思维自由驰骋的快感;同时通过想象,超越了语言的局限,体会到与表达者精神交流的满足和自我思考的肯定。这种一定范围内精神自由驰骋的快感和自我思考的满足,便带来了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3.
周远喜  李正蓉 《初中生》2007,(25):26-29
所谓"言外之意"就是话里暗含着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在口语交际中一些话往往含有言外之意,理解言外之意也就成为口语交际考查的一个重点,它可以考查学生的提炼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那么如何解答这类题目呢?  相似文献   

4.
在营销活动中有效的综合运用新闻报道传播手段,创造最佳传播效能,运用营销学中的原理采研究新闻传播,新闻本身具有循环的流动性和类似商品的流通性,把营销策略运用到新闻传播的过程之中,同时要考虑到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必须坚持以社会效益为新闻传播的第一原则.  相似文献   

5.
"言外之意"是指表达者所要表达的意思没有直接说出或其本身就无法直接用言语来表述,而通过暗示的方式作间接的传达。追求"言外之意"是贯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修辞观念,这与我们民族特定的传统思维及文化心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言外之意是话里没有说出来的本意,不仅包括话语的实际意义,也包括伴随话语表现出来的一些附加意义,如感情色彩、态度评价等。人们在交际活动中使用言外之意,是一种社会现象。每一种社会现象都能反映出相应的社会问题。在社会交际交往中,言外之意产生的影响较大,人在使用言外之意时会考虑到自身或他人的心理、情感需要,以谋求最佳的信息传递。因而,社会大众心理和言外之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言外之意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审美创作原则,它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一、言外之意是构成文艺语体和外交语体的必要美质.张弓先生说过:“各类语体根据各自的特点,对汉语各因素、汉语修辞手法有不同的要求,各因素各手法在各类语体中有不同的适应性(发挥一定作用)和局限性(不能运用,不能发挥作用).”言外之意作为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段,是受特定语体制约的.语体分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种.由于口头语体有广泛性、多变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加之可以借助手势、表情等辅助手段帮助表达,所以人们在面对面的交谈中,遇到不便直说的情况,往往要用言外之意进行暗示.言外之意大量运用于口头语体中.在书面语体中,言外之意的运用情况有较大的差异.一般说来,言外之意不适应于科技语体,因为科技语体的“辞面”“和“辞里”是密合的.可以照辞直解.而在文艺语体(包括文艺性的政论文,如杂文等)和外交语体中,言外之意是大量运用的.1、言外之意是文艺语体必不可少的机体营养.  相似文献   

8.
言外之意是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义,因此,人们在运用语言表达意义时往往会有超常之处。感悟言外之意可以从特殊语音信息、超常语法形式、词义的超常运用及偏离会话原则等方面入手,同时还要注意语用预设信息和语境。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方略,既各有侧重、各具功能,又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为当代中国的新闻传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界定出了一个"三维"性的坐标或框架.中国新闻传播学界的理论研究和业界的实践运作,在未来的新发展中必须完成它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深度内化与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10.
“言外之意”现象在汉语及其他语言运用中的广泛存在,与其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有关。具体来说,哲学上对“言”与“意”间“不尽之尽”关系的探讨,文化中的委婉心理、意象思维及“言外之意”所激发的想象美,都体现了其存在的必然性。而语言学中语言符号的离合性、模糊性、开放性及相关心理因素的作用,为其产生提供了可能性。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言外之意”便成为人们喜闻乐用的一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1.
“言外之意”是汉语中常见的修辞方式,本文就“言外之意”的构成方式;基本功能;言外之意与民族传统思维、文化心理的渊源关系及内涵进行了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中考语文分析“言外之意”试题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一种分析"言外之意"的试题在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悄然兴起。从试题的内容来看,分析语境中的言外之意的试题包括提供图画内容 (如 2000年江苏泰州中考卷中第 9题 )和提供文字内容两类。其中以后者居多。提供文字内容考查言外之意的考题,常表现为提供单独的语境 (如 1997、 1998年南京中考卷第 24题, 2000年重庆中考卷第 5题 )和结合文章阅读来考查 (如 1999年武汉中考卷第 43题,同年黄冈卷第 32题,北京卷第 19题与海淀卷第 29题 )两种类型。   从题型来看,有的是提供选项备考生选择 (如 2000年南通中考卷第 6题 ),这类考题难…  相似文献   

13.
所谓“言外之意”就是话里暗含着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在口语交际中一些话往往含有言外之意,理解言外之意也就成为口语交际考查的一个重点,它可以考查学生的提炼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那么如何解答这类题目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典文学包涵着先人睿智的思考和美妙的情感,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然而,当今古典文学的传播却面临着困境:传播主体的缺失、传播讯息的错位、传播媒介的阴影、受众的隔阂等等。而最主要的困境是:一方面,人们希望古典文学能够流行;一方面,如果古典文学流行了,古典文学将不再是古典文学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文学包含先人许多睿智的思考和美妙的情感.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然而当今古典文学的传播却面临着诸多困境:传播主体的缺失,传播讯息的错位,传播媒介的阴影,受众的隔闵,等等.而最主要的困境是:一方面,人们希望古典文学能够流行,一方面,如果古典文学流行了,古典文学将不再是古典文学了.  相似文献   

16.
新闻传播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进入媒体,总有各种不适应;媒体抱怨四年大学的专业学习"金玉其外",难接地气。针对中国新闻传播业界和教育界之间的矛盾,本文运用个案研究和民族志田野调查的方法,对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中高峰体验课程的实践过程、效果评估和教师总结等内容进行全面观照。研究发现,此类课程在中国新闻传播教育中的探索获得了初步成效,"教学预设"、"学生预期"和"学生学成与收获"基本吻合;此外,该课程在从美国高校移植到中国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这使得其在中国新闻教育领域中更具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在语言交际中,这种言在此意在彼的情况很多,语句实际传达的信息和语句本身的意义(语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并不能画等号,即句子常常存在言外之意。所谓“言外之意”,就是“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见《现代汉语词典》)。  相似文献   

18.
姚明 《新高考》2009,(Z1):27-27
现代文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有一个难点,即赏析作品的内涵时,如何准确理解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我拆解这个难点,实际上"难"在三个方面:有无比喻及比喻的指向,有无象征及象征的指向,比喻与象征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近年来"口语交际题"的出现就是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把"口语交际题"命得生动有趣又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很好体现与实施新课标的更高追求。下面就这种题型的一个分支题略举几例:一、理解话中的"言外之意"[例11](2005武汉课改题)张明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扔在地上,同学王晓敏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哩!"张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____。"随手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  相似文献   

20.
领会英语文体中的言外之意,是英语学习的阅读技巧之一。本文初步探讨了几种言外之意的理解途径,即从字面意思上顺藤摸瓜,从语法结构上理清弄懂,从含意要求上改头换面,从交际表达上引伸扩展,从而对英语学习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