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理论界有学认为《通则》中规定法律行为的合法性,是法律行为概念的倒退,笔认为法律行为的合法性是反映法律行为产生法律效力-对法律行为肯定的标准,具有促进权利义务关系实现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意思表示瑕疵对法律行为效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思表示作为法律行为制度的核心,既是法律行为的效力根据,也是法律行为价值评价的基点,因此,意思表示负载着法律行为制度实践化的意义。法律行为的成立以意思表示为要件,而法律行为的生效以意思表示的健全(自愿真实)为要件,并且法律行为的生效以法律行为的成立为前提,因此,意思表示成为法律行为效力评价的基点。无论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还是生效要件都是以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为基点,意思表示的存在与否决定了法律行为的成立与否,而当事人意思表示的健全与否又决定了法律行为的有效、无效、可撤消。  相似文献   

3.
论亲属法律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属法律行为又称为身份法律行为,是指对于亲属的身份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产生法律后果的民事法律行为。亲属法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关系是种属关系,亲属法律行为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下属概念。实施亲属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亲属行为能力。亲属行为能力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行为人具备一般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是行为人具备亲属行为能力的特殊要件。亲属法律行为一般要进行登记,得到国家承认,才产生该亲属法律行为的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涉外法律行为的冲突表现,总结了国际社会常见的解决办法.尤其是法律行为形式要件准据法的选择,并结合其在物权处分方式、合同形式、票据行为方式、结婚形式、遗嘱继承形式等常见领域中的具体适用及最新立法趋势,对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及其完善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5.
法律行为是指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行为。法为人的行为设定了正面和负面两种行为模式。法上不存在所谓的第三种行为模式。法律行为内含合法性和违法性双重品性,法律行为品性的生成过程其实就是法的实现过程。当然,法律行为的双重品性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对性和互通性。法的行为模式的缺陷决定了对现实的法律行为进行合规则性修补的必要性。借助规范评价,行为与法实现了秩序下的结合。规范评价机制从不同侧面和意义上讲是一个行为解释机制、价值判断机制以及利益激励机制。利益激励机制是规范对行为的最具决定性的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6.
民事行为生效,必须在内容上符合法律要求。但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民事行为并不一定无效,在外国的理论和立法实践中主要包括三种:有效、无效和效力待定(相对无效)。由于我国立法基本固守"违法等于无效"观念,已经不能符合市场经济和私法自治的要求。因此,需要对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民事行为的效力问题进行进一步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田麟 《华章》2007,(12):98-98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民法学理论的一项基本内容,它是联结权利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债权制度这三大民法理论的纽带,本文通过研究法律行为概念的由来、界定及其在民法中的功能,对法律行为制度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曾洁雯 《韶关大学学报》1995,16(3):105-109,84
具体行政行为是行政诉讼的争议对象,审查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是行政诉讼的中心任务和最终结果,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标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在依法、公平、有序的秩序下开展竞争。发挥好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使社会有限的资源达到最合理有效的配置,对尽快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不正当竞争行为既为商业道德所不容,也被法律所禁止。本文将就不正当竞争行为展开论述,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0.
《民法通则》将“民事法律行为”定义为合法行为,一直以来都有许多学者提出质疑。从法理学上讲,合法行为说缺乏立法价值基础并违背了形式逻辑规则;从“合法行为说”讲,其理论的发展过程是逆潮流的;从我国目前民法理论研究现状分析,“合法行为说”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导致民法一般规则与特别法具体规则之间的不和谐;从各国对“法律行为”的含义的理解来看,“合法行为说”会造成我国民法学对外交流的障碍。因此民事法律行为的定义应该将意思表示规定在概念中,作为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之一,至于合法性,则应当放在生效要件中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事法律对无效民事行为作了列举性规定,但这些规定不仅与世界上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对同一问题的规定相去甚远,而且在实践中也不利于保护无过错的相对人,特别是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本文从同德国、日本民法相关规定的比较角度,通过对法律行为客体要件和意思表示要件的分析,揭示了我国无效民事行为法律规定的瑕疵.并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法律相关制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私法领域,随着“大陆法系民法学中最辉煌的成就”——法律行为制度的创立,人们对事实行为,这一同样重要的法律事实的关注愈来愈少。因此,为了促进民法基本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有必要对事实行为的内涵、内在本质进行合理地界定,把侵权行为排除在事实行为之外。同时,应当通过意思表示等要素把事实行为与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等进行严格地区分,加深人们对事实行为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治安管理处罚法》在执法中需要进行法律解释。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目的解释等解释方法在使用时既有不同的使用条件,也有一定的位阶关系;在执法中使用解释方法还要受到一些原则的限定。  相似文献   

14.
教育法制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形成教育法的价值共识的过程,是不断建构教育法的价值基准的过程。笔者拟在我国现有教育法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运用价值哲学理论,在与教育法体系的相互观照中,对教育法的价值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操纵市场行为是一种扭曲证券价格行为,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破坏证券市场公正性的违法行为。根据新证券法规定操纵市场行为大体可分为“连续买卖”、“相对委托”、“冲洗买卖”与“其他操纵行为”等四大类,但由于我国是成文法国家,行政和司法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等规定审裁断案,不丸许超越或篡改法律,因此对《证券法》市场操纵规范难点的解读实际上关系到我国司法和行政执法过程中对市场操纵的具体认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英国1624年《专利法》源于中世纪特许制度,是在对中世纪特许制度的改造基础上产生的。它的产生对于英国劳动力价值论的实现,工业资本主义的产生,及现代产权制度的确立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发展 ,政府采购行为越来越普遍。政府采购行为属具体行政行为 ,其引发的权力腐败和行政争议应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以保障政府采购权力的合法行使和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对当今世界的国际格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自从两国关系正常化以来,其关系定位与实际发展一直为国际社会所关注。总体而言,两国的关系在不时的摇摆中稳定发展,台湾问题便是这摇摆的最大诱因。而台湾问题的最大不确定因素是《与台湾关系法》的事实存在,这一美国国内法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存在着法律冲突。本文试图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出发,分析两法律间的冲突原因,并探索国际法与国际政治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9.
人役权源于罗马法,是对所有权的一种重要限制。尽管大陆法系国家一直普遍采用,但在西法东渐过程中,却难免被摒弃的厄运,我国的《物权法》草案却引进了人役权制度中的居住权。结合物权法草案,讨论其中有关居住权的规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