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5,(98):13-14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陇东窑洞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作为功能符号、民俗文化符号,逐步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本文利用符号学理论,从功能符号与民俗符号两方面,对陇东窑洞的文化内涵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窑洞式生土建筑聚落孕育了黄土高原的民俗风情、体现出人地和谐发展观,是陕北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重要人文旅游资源。本文介绍了陕北的窑洞式建筑聚落发展及概况,分析其建筑、生态及文化、美学价值,探讨窑洞聚落不同层面的的旅游价值及其实现,深挖黄土文化内涵,在西部大开发及红色旅游蓬勃发站的历史机遇下,将窑洞文化旅游打造成为陕北旅游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3.
陕北因自身环境的特殊性,逐渐形成了一个文化、民俗封闭的区域,在这样的环境下形成的陕北名歌风格粗犷豪放,演唱风格别具一格。陕北民歌见证了人民生活的特点与文化习俗,它的发展是当地民俗活动的创造和推动的表现。陕北民歌作为区域文化符号,可以说是黄土地上独有的风景。  相似文献   

4.
民歌与民俗的二者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互融性,关系十分紧密,民歌的本身犹如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要素,民歌中蕴含有民俗,民俗中又蕴含有民歌。陕北丰富多姿的民俗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的陕北民歌,二者在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中不断的发展着其内涵和外延。陕北的民俗活动产生了陕北民歌,陕北民歌又称为对陕北民俗的一种客观反映,这些陕北民俗也从不同的侧面返佣了陕北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陕北民俗介入发哦陕北民歌当中是一种无意识的、零散的,但一经整合就会复原活态的陕北民俗生活,本文试图通过对陕北民歌这一要素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管窥陕北地区丰富的民俗文化、精神民俗以及社会民俗和语言民俗等。  相似文献   

5.
李川川 《文教资料》2011,(27):61-62
陕北窑洞是远古建筑形式的现在遗存。黄土高原的地域生态特征使得窑洞成为最为适宜的建筑居住形式。陕北窑洞综合体现了建筑美学和民间艺术美学(窗格、剪纸)两种形式。窑洞文化的背后建立的是中国人与自然独特的关联。在黄土高原的文化中可以看到陕北人民对于自己生活的美好向往和期望。  相似文献   

6.
游艺民俗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汉代画像石中有丰富的游艺活动图像,从民间歌舞,民间竞技,民间游戏、民间杂艺等四个方面生动地展示了汉代陕北人民的日常休闲娱乐文化。汉代陕北游艺民俗具有表现形式丰富、娱乐性强、游牧文化的典型特点,充分体现了陕北人的生机勃勃、尚武尚勇的精神品质和粗犷豪爽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7.
在藏族符号文化中,藏族吉祥符号是一个庞大的文化体系,是藏民族生活中最常见、最重要的一组象征符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艺术内涵和象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宝伞、金鱼、宝瓶和莲花四种典型的吉祥符号,从民俗意义和宗教意义两个方面阐述了藏族吉祥符号的象征意义,以及深化对藏族吉祥符号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民俗艺术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闽南非遗民俗舞蹈是闽南民俗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下其面临传承和创新问题,将闽南非遗民俗舞蹈引入高校通识教育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缓解闽南非遗民俗舞蹈面临的困境。确定课程开发模式,设定课程开发目标,精选课程开发内容,设计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认知、体验传统民俗文化的美,最终达成育人目的。同时,也为闽南非遗民俗舞蹈的传承创新扩大群众基础和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9.
宋代陶模作为民俗玩具体系的专项收藏,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与艺术形式决定了它的文物研究价值。作为历史上用于文化交流的艺术符号系统,它的艺术形态、传播和娱乐方式,至今仍为世人所青睐。随着文化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民间文化艺术的再认识,宋代陶模的文化、艺术与经济价值将有望不断追高。  相似文献   

10.
以民歌、秧歌、剪纸为主要艺术表现形式的陕北民俗审美文化以其简洁、素朴、夸张、热烈的审美风格而传达了陕北地方民众刚健、清新、欢娱、福乐的审美精神。然而这一优秀的民间艺术形式在现代性语境下面临着变异乃至异化困境。解决这一困境,需要从表演形式与艺术内容两个方面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与重建。这一转化与重建不仅有利于陕北民俗审美文化本身的发展,它亦为中国当代审美文化建设提供镜鉴。  相似文献   

11.
居住权在我国已有相关立法,人们已经认识到居住权的占有和使用两个权能,但对认知居住权的收益权能仍然不明晰,这种状况导致现实中诸多相关纠纷适法不能。因此,提高对居住权的收益权能的认识,完善居住权的收益权能立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我国居住权的收益权能,应从五个方面去认识:首先,它是开创者就已经赋予了的权能;第二,居住权的收益权能制度在国外立法中体呈现出日益完善的趋势;第三,居住权自身的性质就是一种用益物权;第四,居住权的收益权能有利于弹性解决适用主体的现实纠纷;第五,居住权的收益性权能也是为市场所认可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民居博物馆旅游的协同开发方式,从我国城市民居博物馆旅游的现状和类型入手,研究分析了我国城市民居博物馆发展面临的问题,以成都陈家桅杆为例,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从景区协同开发的角度,提出城市民居博物馆旅游协同创新型开发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关于侗族传统民居的研究缺乏整体提炼的缺憾,借鉴社会空间理论和实践理论等观点,从象征人类学的视角,系统阐释侗族传统民居的象征内涵。研究发现,侗族传统民居很好地吻合了列斐伏尔的空间演进脉络,是实践基础上的一个表征空间。在侗族传统民居空间意义的形成上,仪式实践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此外,亲属实践、符号实践和秩序实践也有着积极的贡献。综合而言,民居表征的意义最终指向侗族传统文化中自然观、空间观、时间观等多维观念意象,并藉由与民居建造和使用上的宗教—巫术仪式的结合,共同构成了侗族的整体幸福观念表达图式。  相似文献   

14.
桂林作为风景旅游城市,住宅建筑的美学评价影响着人居生活的价值.住宅建筑的时代和审美要求在发展.构建有生命力、人与自然和谐、健康的住宅建筑,是生态美学形态的体现,也是桂林住宅建筑发展的人文关怀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吴敏 《闽江学院学报》2011,32(3):115-118
闽北与皖南北民居的建筑样式与装饰风格,存在着相同性与异同性,主要是由地域文化、生活习俗、经济交往、人员来往造成的。闽北民居建筑样式受移民文化的影响较大,因此,建筑样式呈现多种风格,除受到赣东北、浙西南的民居影响外,受皖南民居建筑的影响最大。装饰符号决定着民居建筑风格,闽北与皖南民居的异同,在于对装饰图形语境的表达上,通过对两地间的石雕图形比较,从深层次挖掘两地民居的文化特点及民居建筑装饰的异同美。  相似文献   

16.
湖南"红三角"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这其中以韶山(毛泽东故居)、花明楼(刘少奇故居)、乌石(彭德怀故居)所组成的“红三角”最为突出.在对“红三角”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及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后,认为“红三角”的开发应该采取打造品牌、发挥优势,注重人文关怀、满足市场需求,完善交通以及走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17.
住宅小区实现“智能化”是未来居住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IT产业向传统建筑产业以及人们生活渗透的必然结果,智能化住宅的出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本文回顾了智能化住宅发展状况,阐述了智能化住宅设计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要适应住宅智能化的要求,建筑设计要具备整体设计的系统观念和面向未来的超前意识,要注意和各个设备专业的沟通协调,做好智能化配套设计;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创造“绿色、高效、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8.
居住权制度有利于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法律研究与实践应当为居住权制度的立法做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9.
窑洞是古人类住宅的建筑活化石,作为黄土高原最具代表性的民居,确实蕴含着北方民族穴居的历史遗风。体现了中华民族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精神,蕴含着天地自然亲亲融合的环境意识,包含了顺应自然的生存意识,天圆地方的审美造型特征,是一种人性化的人居场所。其建筑形式蕴含了丰富的生态节能理念,近年来受到了人们高度的关注。窑洞是我国生态节能建筑的典范,冬暖夏凉和节材节地是它节能性的充分体现,所透析的生土文化足以让人类享受永恒。总结和提炼这些生态建筑美学元素、经验,并结合现代技术将其转化和重构以适应返本开新,是它的轴心地位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在涉及公房居住权、承租权争议的离婚案件中,还包括一个公房居住权、承租权的确认之诉,在立法和法理方面均有与它诉合并审理的依据。在解除当事人婚姻关系同时,在公房使用权问题上也应同时变更租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