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本质上说,西方的王权专制和中国的皇权专制都属于封建性质,处处维护地主阶级的特权和封建秩序,是中央集权的两种不同形式。君主个人专权是其主要特征,“君权神授”说是其理论依据。然而,由于两者存在的时期不同,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不同,统治措施不同,因此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也不相同,现对其一一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
历史总是让各种潮流相互撞击激荡、左旋右拐来开辟道路,教育发展史就是一部教育思想的论争史。民初,尊孔派与反孔派围绕“尊孔”“排孔”问题所展开的关于文化形态的激烈论争,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进程。本文就此次论争的社会背景、起因、焦点、过程及影响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重新审视新旧教育思想的分歧和嬗变。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说明 ,以往相当多论者对李贽反孔批儒的论述和评价 ,不够准确、全面 ,只讲他反孔批儒 ,无视其热诚尊孔。李贽全面肯定孔子的治国手段 ,以为孔子远超千古帝王、百世圣人 ,是万亿年载尊亲有加的千古至圣。有时他还视孔子为知音。李贽的反孔批儒起了启蒙、解放思想的作用 ,但是李贽所批判的孔子 ,是被历代统治者和后世儒者哄抬起来作为封建专制和禁锢垄断思想文化护符、偶像的“孔子” ,主要不是“孔子本身”。认为对李贽的一些愤激之言应当做理性的分析。《赞刘谐》、《题孔子像于芝佛院》等是反尊孔作品 ,却常被误认为反孔作品。李贽有反封建的思想因素 ,有率性放任的叛逆行为 ,但他在政治上只是一个革新派 ,仍然维护封建君主制和纲常名教。尊孔时代夸大了他的“离经叛道” ,反孔时代再次予以渲染。要对李贽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必须研究王阳明和先秦儒家及其典籍对他的影响 ,并且消除学术界依然存在的尊孔和反孔的惯性 ,辨析既往对李贽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诗歌的情感性最为突出,但是乾隆诗坛却出现了“抑情“与“尊情“两种区别明显的审美价值取向.“抑情“的主要代表是沈德潜和翁方纲,其主要局限是:在“抑情“观念影响下的诗人和诗作,无论是情感的真挚还是思想的深度,都流于平庸显浅;而且不自觉地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庸俗士风甚至庸俗文学思想的支持;更为可惜的是,中国诗坛可能因此而埋没了众多名家.“尊情“的主要代表是袁枚和黄仲则,其主要价值是:在文化高压下依然敢于大张“情之旗帜“,秉持进步的人性论,倡导并实践了自然人性和真情的抒发;诗作明显具有了近代民主思想的端倪;真正张扬了诗歌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专题复习目标:1.掌握1640~1688年英国议会与国王斗争、1789~1870年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的革命与改革,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联系中国辛亥革命前后民主与专制较量的史实和过程。  相似文献   

6.
朱庭珍的《筱园诗话》是清末文人试图对传统诗学做出总结的代表著述,并作为压卷之作收入郭绍虞先生主编的《清诗话续编》。"尊唐祧宋"是《筱园诗话》的论诗宗旨,这一宗旨体现了清代诗学的主流思想,因为唐宋诗之争是贯穿整个清代诗学的热点话题。"尊唐祧宋"观不但是打开朱庭珍诗论系统的一把钥匙,对于研究清代的唐宋诗之争来说,也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万福 《历史学习》2003,(11):16-16
魏晋时期,社会上盛行“清谈”之风。“清谈”是相对于俗事之谈而言的,亦谓之“清言”。士族名流相遇,不谈国是,不言民生,谁要谈及如何治理国家,如何强兵裕民,何人政绩显著等,就被贬讥为专谈俗事,遭到讽刺。因此,不谈俗事,专谈老庄、周易,被称为“清言”。这种“清言”在当时很流行,特别是统治阶级和有文化的人,更视之为高雅之事,风流之举。他们在一起讨论争辩,各抒歧异,摆观点,援理据,以驳倒他人为能事。由于上流社会的普遍参与,“清谈”成为时尚。“清谈”的方式,绝大多数属于口谈。而就口谈而言,又有几种方式。一是两人对谈,即所谓主客对…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一种价值取向与行为背道而驰的现象,这就是本文所说的“悖谬”现象。例如,医生本应以“治病救人”为宗旨,收授红包是一种违背医德的行为,人们对收红包的医生和行为深恶痛绝。但是,一旦自己有病要治,或者要动大手术,出于对医生责任感的不放心,相当多的病人又会放弃原来的道德准则,主动向医生投之以桃。价值取向的“悖谬”现象源于一种作为弱势群体的无奈,也源于某些居心险恶者的投机取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今社会德治的脆弱根基:实事求是精神和勇气的缺失。社会价值取向的“悖谬”现象不可阻挡地会蔓延到…  相似文献   

9.
独立与融合——教师“马赛克”文化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教师发展和革新孕育其中。探讨教师之间沟通交流的现状,了解教师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态度倾向及行为方式,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教师群体的存在状态及教师文化对教师成长的影响。笔者从分析教师群体中存在的“马赛克”文化入手,以求寻找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儒家“和”文化是儒家最高道德精神要义。儒家伦理意蕴包含“执两用中”“和而不同”两个基本方面,儒家“和”文化的“天人合一”自然价值取向、“和为贵”社会伦理取向以及身心和谐个人价值取向.为当代和谐社会提供了哲学智慧、伦理处事原则和社会理想图式等丰富思想资源,有着重要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当前,教育存在一元价值取向的困境,教育不允许落后却又在制造落后者。这一困境的实质在于教育一元价值取向与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的冲突,这一冲突也是"问题学生"产生的根源。坚持以人为本,建构教育多元价值取向是教育摆脱自身困境并解决"问题学生"现象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教育存在一元价值取向的困境,教育不允许落后却又在制造落后者。这一困境的实质在于教育一元价值取向与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的冲突,这一冲突也是“问题学生”产生的根源。坚持以人为本,建构教育多元价值取向是教育摆脱自身困境并解决“问题学生”现象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关于“80后”的提法始于21世纪初,逐渐成为了对1980~1989年出生的一代人的统称;随着大学扩招,“80后”大学生群体也成为其中最主要的组成群体。本课题通过文献回顾和资料检索,力求将关于“80后”大学生群体价值取向的各方社会评价作一较为全面的梳理与归纳;同时,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个案调研等,力图较为客观地展现“80后”自身对于社会评价的回应以及对自我价值取向的认知。本次调研中,“80后”既是被研究者,又是研究者,议题式讨论了人生观、政治态度、代际关系等价值取向相关话题,并尝试论证“80后”区别于其他时期社会群体的群体特征和其转型期成长背景的社会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14.
沈秀丽 《现代语文》2007,(5):115-115
一如果说文学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那么语言中的流行语则是观察社会的"晴雨表",是包罗人世百态的万花筒。作为语言中最活跃因素的流行语,总是最直接、最敏感地反映着人类社会的文化镜像。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发生深刻变化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面临巨大的冲击,加强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在新形势下探索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途径。本课题旨在研究如何优化虚拟社会,尤其是网络文化背景下,"90后"学生的价值取向,从其意识形态领域构建高校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6.
论培育以“精气神”为价值取向的学生自治组织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院人特有的“精气神”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大学精神文化。培育以“精气神”为价值取向的学生自治组织文化是办学育人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学生自治组织建设的需要,要引导学生领会践行、弘扬“精气神”。  相似文献   

17.
凌漾初在“二拍”中创造出丰富、奇异的梦幻世界,演绎出各种类型的梦,凌氏继承冯梦龙的救世意识,通过梦的描述极力鼓吹教化意识,呈现出梦与非梦境两者形成对比相互作用,致使“二-拍”定位了鲜明特有的价值取向及叙事操作,从而凸现出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8.
我国刑事诉讼中应否引进沉默权制度,理论界存在分歧。沉默权制度的确立基础在于一国的 诉讼文化之中,与该国的文化传统、诉讼价值取向和社会价值利益分配是密不可分的。中国的现状并不完全 符合这一基础性要求。所以,在近阶段中国不宜匆忙引进刑事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19.
近代著名教育家夏丏尊终身致力于教育事业,在中等教育领域成绩卓然。夏丏尊的爱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教育者必须有相当的人格。他的爱的教育实践颇有成效,学生们称他的教育是妈妈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90后"大学生已成为现今我国大学生的主体。伴随着社会转型、经济、信息技术迅猛发展",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整体上呈积极、健康、向上趋势的同时,部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对"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大学生价值取向教育和引导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