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如何有效地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每一所学校必须考虑、研究的重要问题。一、自责和鄙夷是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二、培养自信心、改进教学方法、给予心理平衡支点是矫正后进生“破罐子破摔”心理的主要“药方”。1.多关心鼓励,培养后进生的自信心。2.改进教学方法和态度,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3.给予支点,促进后进生健康的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2.
报复心理是行为人的利益受到侵犯或挫伤后,为了达到心理上的平衡而产生的反击性对抗心理倾向。因报复心理而产生的偷窃行为往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某某同学得罪了盗窃者,在报复心理的驱使下,盗窃者产生“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好过”的想法,于是就去偷这个同学的东西,一次不成,两次,小东西不行,就偷贵重的。当看到被偷同学焦急、沮丧、失落的表情时,他心理上便得到平衡和满足。当然,有时候,这个报复的对象也许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群体。  相似文献   

3.
徐磊 《成才之路》2010,(15):81-81
古语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在班主任工作中,就很需要这样的技巧。如果班主任对学生过于严厉,使学生长期心理压抑,甚至产生畏惧心理。把自己的问题包裹起来,久而久之,就会有“一发而不可收”的危险。因此,班主任有时在工作中故意地“放”,让学生把问题暴露出来,再及时地“收”,解决起来就容易得多。  相似文献   

4.
关注理由 “生活像一团麻,有许多解不开的小疙瘩。”时下的教育正遭受社会变革、观念更新、技术进步等带来的巨大冲击,教师由来已久的“平衡”心态正在经受着又一轮的“挤压”,所不同的是,此番导致教师心理“失衡”的原因,已由九十年代初的主要是“生存压力”变成了“职业压力”,或说是“竞争压力”。 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其他人群的关注,原因在于,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要在学校里学习、生活,与教师长时间地相处,而教育的力量就在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心灵。如果教师心里充满阳光,他的学生中“阳光孩子”就多;反之,如果教师情绪不稳定,他的学生就难免缺乏自控能力。因此,时代正赋予教师一个全新的任务:除了传统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等要求外,还要心理健康。教师要加强心理的自我保健和心灵的自我塑造,以自己阳光的形态去培育孩子健康的心灵。 “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适应自己不能改变的”,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需要积极进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有时候,我们也需要“退后一步自然宽”的自我减压策略,所以,我们不能缺失心理保健的意识、方法和技术。而心理保健,重在自我调适。为此,我们一要破除心里有“病”才去做心理保健的误解,积极预防心理疾病,矫治和调适心理异常,解决心里问题,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二要培植心理自我调适的自觉意识,自我完善个性,重建职业内涵,找寻自我职业价值,实现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进而享受工作的乐趣;三要掌握心理调适策略和训练技巧,加强压力的自我管理,有效调适自我心态,开掘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进而寻求到内心的自慰和平衡。[编按]  相似文献   

5.
心理矛盾是指个体现有心理发展水平不能顺利应对各种内外刺激时,内心形成的对立或冲突状态。当心理矛盾向积极的方向转化或者冲突双方维持合理平衡时,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就能得到提高,在这个意义上,心理矛盾是心理发展的动力。反过来,当心理矛盾向消极的方向转化或者冲突双方应有的平衡被打破时,心理矛盾就能演变成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这样,心理矛盾就成了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的内存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邮购     
人的心理好似一架天平,而名利地位、七情六欲、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等,就像是一个个砝码。砝码的增减变化,会引起天平的失衡。同样,人的心理若是得不到平衡,久而久之,也会滋生疾病,甚至缩短寿命。因此,保持心理平衡是健康长寿的基本保证,而平衡心理的智慧砝码就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相似文献   

7.
心理平衡、价值观及心理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伟平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1):79-80,9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的价值已逐渐被认识。在心理健康中,心理是否平衡是一个关键因素,而构成心理平衡的诸要素中,一个人对现实的认知-价值观是心理平衡的重要法码。胡本文尝试探讨心理平衡、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并针对我们当前的情况,提出在价值观的培养中人文教育是基础,要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就必须重视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8.
“谈心小屋”的主持老师: 您好! 我讨厌嫉妒,通过文学作品,我了解到嫉妒者的阴暗心理。有一次,班上一个同学的考试成绩很突出,我心里突然有了一种酸溜溜的感觉,很不平衡.这时,我想,我的心理状态可能就是嫉妒吧。这么一想,我就认为我可能是一个有嫉妒心的人.结果,再遇到周围的人比我突出时,嫉妒就会爬出来。而我以前,从来不会去嫉妒别人。  相似文献   

9.
中职学生大多是因升学考试失利,未能上高中,被迫读中职;且农村籍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打工或工作的学生占大多数。这些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生活环境、人际关系、个人身份、追求目标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原有的心理结构被破坏,心理平衡被打乱。他们在克服各种不适应的同时,力图建立新的心理结构,达到新的心理平衡。在这“破”与“立”的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普通性的矛盾和冲突,这样便形成了中职学生比较特殊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0.
教好书是老师的天职。要教好书,除了要有真学问外,还必须研究、了解学生的听课心理。学生的听课心理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一、喜“新”厌“旧”“新”就是讲课要新颖、新鲜、有新意;“旧”,就是指时过境迁、慢三拍的东西。学生听课,是为了掌握新知识、了解新动态。如,在讲“规律是客观的”时,我就没引用用俗了的“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而是选用了刚刚发生的“北京沙尘暴”的例子进行分析说理。学生就颇感新鲜,激起了浓厚的听课兴趣,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政治课教师要嗅觉灵敏,思维敏锐,善于从当代人们最关心的、时…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心理辅导课。在心理辅导课堂中教师是不是应该保持“价值中立”、教师能不能对学生进行“价值判断”、这两个话题一直以来是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和专家学者争议的焦点。笔者认为,“价值中立”是心理辅导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但是由于心理辅导课和心理咨询存在着种种不同,因此不能也不应该在心理辅导课中完全地贯彻“价值中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智力开发是一个被广大民众广泛认同的教育理念。如今,智力的外延又得到了大规模的拓展,它作为个体为了适应环境而发展起来的心理结构,涵盖了人类适应的各个方面,因而笔认为智力中也应包含“耐挫智力”。同样,现在提出“耐挫智力商数”(以下简称“耐挫商”)这一概念也就合乎逻辑了。  相似文献   

13.
如今。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看似不合理、不公平、不遂人愿的事:某某人赚了钱、某某人升了“官”、某某人买了车、某某人出了国……我比他们强,可还不如他们——于是产生了心理上的不平衡。如果这种“不平衡”发生在领导干部特别是某些“大权在握”。又不善于自我调节的人的身上,就有可能产生严重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  相似文献   

14.
刘晓明 《江苏教育》2023,(34):25-29
作为一门发展中的新学科,心理教育尚未形成公认的研究对象。班华教授明确提出:“心理教育的对象是心理机能,心理教育是作用于心理机能的教育活动。”这一观点表明,心理教育的独特性在于它是“心理”与“教育”的结合,以心理机能作为心理教育的对象,显示出其与心理学对象的一致性,突显其“心理性”的特质,通过教育活动改善和提高心理机能,又表现出其“教育性”的特点。如何通过教育活动达到提升和改善心理机能的目的。班华教授认为,可以借鉴维果斯基对心理机能的论述来加以认识,即心理教育的作用机制是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每年的高考前夕,我们心理辅导中心的‘生意’总是特别火,不是学生来预约,就是家长来咨询,时间排得满满的。一些同学建议,能不能多开放些时间,不要一到心理辅导中心,就看到“正在晤谈,请稍候”的牌子挂在门上。同时,我们也发现了这样一个规律:新学年刚开始时,起始年级的学生来得较多,而到了“一诊”之后,高三的学生慢慢多起来。  相似文献   

16.
从幼苗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所需的第一个条件就是时间。世上没有一棵大树是从树苗一下子就长成大树的.心理教师的成长也是如此。“十年树小,百年树人。”所谓“春风化雨”,教育是一件需要慢慢浸润心灵的工作,小可能直竿见影,心理教育工作更是如此.鲜有“马上”“立即”见效的事情。有些心理教师试图通过一个月或者一学期的努力就能成为“成功者”。  相似文献   

17.
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由于青少年正处于心理“过渡期”,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逐渐变得喜欢独来独往;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很多事情采取批判的态度。喜欢模仿,看到一些行为,自认为是“酷”是有个性的表现,便盲目模仿。  相似文献   

18.
情境,是在具体场合下人的情绪、思维等心理状态及其所造成的气氛的总和.简单地说就是“情”与“境”的总和。情感是人们的心理活动高度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催化剂,是思考的内在因素。例如:看到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为七色光谱,就会产生“这是怎么回事”的思考;听到共振音叉的响声,就会产生“为什么那个音叉没有敲也响起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人们提到的健康往往是指身体健康,身体健康是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体质保证,但心理的健康对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中学阶段是儿童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其最大的特点是身体与心理加速成长和发育,这就使学生心理发生了“质”的飞跃,心理的急速发展与知识阅历往往会不平衡,这就很容易引发各种心理矛盾与障碍,因此加强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一些人由于受到李洪志蒙骗,成为“法轮功”痴迷者,甚至铤而走险,自寻绝路,其心理轨迹是:心理不平衡是前提,习练“法轮功”是条件,接受暗示和陷阱是关键,心理垄断、是非颠倒和偏执是结果。为了做好“法轮功”痴迷者的预防、教育和转化工作,一是对有这样那样心理不平衡的人,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二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三是建立和强化人们的信仰和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