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赵刚  谢军  文静  张中劲 《内江科技》2012,(6):91+105
针对牛圈湖油田特低渗透油藏开发现状及地质特征,结合取心井岩心相和所有井测井相综合研究,通过划分井的沉积微相来对目的区块沉积相进行研究。利用沉积微相的研究成果来约束岩相模型的储层参数的空间分布,建立储层岩相模型。采用相控建模技术,分小层分岩性统计各种物性参数分布特征;利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分别进行模拟,建立研究区域的渗透率、孔隙度模型。  相似文献   

2.
盛学香  于景锋  李林 《内江科技》2011,32(1):133-134
本文运用相控建模的方法进行地质备件约束下的超稠油油藏地质建模研究,应用多点统计Snesim算法模拟沉积微相,然后在沉积微相控制下进行储层参数模拟,从而达到地质条件约束下地质建模的目的:研究发现,杜229块储层参数分布明显受沉积相分布的控制,储层参数模型的条带状高值区与沉积相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多点地质统计学方法有效的结合了地质概念模型和测井数据,较好地再现了杜229块沉积微相的空间分布,有助于从地质的角度对模型进行约束,促进概念模型向定量模型的转化,建立合理的反映地下情况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3.
沉积微相约束条件下的随机地质建模方法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地质建模为主要研究对象,根据油田开发地质研究需要完善的方法技术,以建模方法研究为基础,进行了沉积微相约束地质建模综合研究.在分析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开发地质研究工作的特点,提出根据测井解释成果,应用随机模拟的方法定量地开展沉积微相研究.应用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约束测井储层参数的分布,形成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所需要的准确的储层三维地质模型,解决了常规油田开发地质研究过程中沉积相研究成果与储层参数分布无法有效结合的缺陷.应用与该方法相适应的IRMS软件成功实现了山东胜利油区孤东油田第七开发区西部上第三系馆陶组油藏精确的沉积微相模型,由此微相约束形成的油藏储层三维地质模型数据体直接应用于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应用效果及现场实施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在对油气储层进行精细描述及评价过程中,油气储层在地下的空间展布及其属性的分布特征一直是研究重点,而不同环境成因的砂体其储层性质不同,流体在其中的运动规律不同,开发特征也不同,因此沉积微相研究是精细油藏描述和地质模型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在了解区域地质背景基础上,利用储层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沉积结构等特征进行沉积相分析,建立了东营洼陷史深100地区沙三中储层沉积相模式,进而划分了其亚相和微相。  相似文献   

5.
在对油气储层进行精细描述及评价过程中,油气储层在地下的空间展布及其属性的分布特征一直是研究重点,而不同环境成因的砂体其储层性质不同,流体在其中的运动规律不同,开发特征也不同,因此沉积微相研究是精细油藏描述和地质模型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在了解区域地质背景基础上,利用储层岩石学特征、沉积构造、沉积结构等特征进行沉积相分析,建立了东营洼陷史131地区沙三中储层沉积相模式,进而划分了英亚相和微相。  相似文献   

6.
摘要:地质储层物性参数研究是油藏储层描述和评价的基础。在沉积微相控制的基础下,采取相控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饱和度模型,并利用油水层解释标准对三维模型进行转换得到油层模型,其研究结果为油藏的描述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永3断块沉积微相平面特征、沉积微相间接触关系及微相垂向概率的研究,兼顾训练图像创建的基本原则建立3D训练图像,以此为基础,利用多点地质统计学Snesim算法进行沉积微相随机模拟。模拟结果综合体现了多点地质统计学储层模拟的优点,模拟结果忠实于井点数据,微相平面形态受到训练图像的指导,与平面沉积相图相似,很好地再现了三角洲前缘远砂坝和席状砂的几何特征和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8.
田芳芳  陈恭洋 《内江科技》2009,30(10):96-96,52
以张店油田为研究对象,在储层构造、沉积微相、测井解释、储层非均质等研究基础上,建立地质数据库,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油藏构造、沉积微相和油藏属性建立三维模型,通过建立的储层三维模型,实现了油田开发地质研究工作中沉积微相研究成果的量化应用及与储层参数分布的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9.
王天喆  张莲莲  张杰 《内江科技》2011,32(4):146+135-146,135
利用现有岩芯资料、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对沉积相标志进行综合研究,认为浅层明水沉积属于河流沉积体系,亚相类型属于曲流河沉积模式,主要发育曲流点坝、废弃河道及泛滥平原共三种微相,其中曲流点坝广泛发育,是最重要的储层微相类型。  相似文献   

10.
沉积微相是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储层物性参数的展布方向和分布规律。准确认识沉积微相的展布范围和分布特征,了解和研究了文留地区沉积微相研究与划分。  相似文献   

11.
彭华  钱水华 《内江科技》2010,31(9):102-102,63
对于沉积相体系的分析,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各种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归纳和深化沉积相研究成果”.通过沉积特征研究,确定了不同类型的沉积相,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相模式,恢复了东营组的古地理环境:全文从沉积相判别和沉积微相划分,以及沉积相对非均质性的影响,时尚店油田东营组的沉积相特征、各小层的储层平面及空间展布、储层韵律性等进行总体描述,从根本上论证了东营纽是一个湖成三角洲,属破坏性三角洲沉积相的沉积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2.
以Y油田为例,探讨应用测井、地质和地震资料及标点过程方法进行沉积微相三维建模的方法,并研究了该区砂体的定量结构模式和概率分布.结果表明:Ng2组砂体的结构模式近似于"千层饼"状;东营组砂体的定量结构模式为"迷宫状".综合多学科资料,可以有效的提取三维相建模所需要的地质统计学参数及概率关系,进而建立符合研究区地质特点的沉积相模型,并对储层预测的多解性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13.
红岗油田大208区黑帝庙油层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杭州  周萍  兰正凯 《内江科技》2009,30(12):19-19,67
本文以红岗油田大208区黑地庙油层为研究对象,以沉积学、储集层地质学为基础,依据岩心观察,结合沉积物粒度等沉积相标志的再认识,研究了该区砂岩储集层的微相特征,并划分出了6种沉积微相类型,详细描述了主要沉积微相砂体特征,阐明了沉积微相分布规律和时空演化特征。在综合考虑宏观沉积背景及微观沉积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沉积相的演化规律,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模式,并得出其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4.
姚富来  乔力 《内江科技》2012,(5):115-116
本文针对范庄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难度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以西1断块阜二段三砂组(E1f23)油藏为例,阐述了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油藏描述中的应用。根据钻井、地震、测井解释及岩心分析等资料,应用相控建模技术,分析和研究了该油藏的构造特点、沉积相体系和储层物性参数。最后运用建模软件,建立了研究区储层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和物性参数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地数据体,为油藏的开发调整、挖掘剩余油潜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断块开发阶段储层沉积相的研究已从亚相细分到微相。本文通过研究草13断块沙四段主力小层沉积微相,揭示了砂体空间展布规律,将有助于分析和预测地下油水运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王云喆 《中国科技纵横》2011,(11):305-305,301
以取心井单井相分析为基础,研究各沉积微相的测井曲线特征,建立起扶余油田沉积微相测井相模式;应用测井相研究扶余油田中区13个小层的沉积微相及储层含油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雁木西油田白垩系储层识别主体骨架砂体微相带,提出利用单渗砂层能量厚度控制划分有利沉积微相带方法。通过对该区目的层段井径、自然伽马、密度、中子、声波测井曲线和岩性、物性及其能量厚度统计,建立单渗砂层能量厚度下限标准,控制划分出有利沉积微相带及其骨架砂体分布,为该区油田增储上产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陆相沉积盆地中,储层沉积微相类型是评价其储集性能的基础,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是确定有利储集相带及其分布规律的关键。本次研究过程中,以岩芯观察和描述为基础,通过与国内外具有相似沉积特征的典型实例的对比分析,确定了高青油田高41块中生界油藏的沉积微相类型,分析了主力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  相似文献   

19.
陈恩  李维锋  张宇坤 《内江科技》2010,31(4):103-103,88
在岩心分析和测井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百口泉油田百重7井区克上组沉积微相特征及油气分布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百重7井区克上组为一套冲积扇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体,发育碎屑流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问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前三角洲泥微相。研究区油气分布主要受岩性和物性控制,局部被断层遮挡,储层物性和舍油气性受沉积微相的控制。通过对沉积微相和油气分布的研究,可以为油田的后续开发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明寨油田经过多年的注水开采,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较零散,精细挖潜难度越来越大,对构造、储层的要求越来越精细。本文利用Petrel地质建模软件,通过井组数值模拟技术构建断层、层面、渗透率、孔隙度等数值模型进行模拟研究,剖析储层的平面和垂向非均质性,模拟出的沉积微相空间分布符合地质规律,为更好地控制开发后期储层物性模拟,使油藏非均质性的描述和认识更合理,模型更为可靠,从而指导制订合理的油气田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