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顷读韩石山先生的大作《也谈鲁迅的买书》(《出版广角》1998年第6期),颇受启发。他的结论是鲁迅买书出手并不很大方,其前期平均一年买书只花了一个月工资(300元),后期也只有数百元,1930年1931年两年较多,千把两千元。这比起钱穆、胡适等人来,数目就小得多了。我很佩服韩先生仔细的统计和出色的对比。他还拿当下正高职称知识分子与鲁迅比,以为按鲁迅的开支比例来买书,是可以做得到的。  相似文献   

2.
买书     
“好书常如最精美的宝器,珍藏着人一生思想的精华。”爱书的人谁又不爱好选买和珍藏这人世间“最精美的宝器”,拥有一个哪怕是小小的储藏思想精华的宝库呢! 自古以来,爱书、买书、藏书,被看作是许多著名学者的美德。南宋杰出的诗人陆游,便是当时越中闻名的买书、藏书家。据记载,中年的陆游从四川夔州离职回浙江的时候,“出峡不载一物,尽买蜀书以归”。晚年的陆游家居绍兴,爱书、买  相似文献   

3.
买书     
朱自清 《出版参考》2004,(29):30-30
买书也是我的嗜好,和抽烟一样.但这两件事我其实都不在行,尤其是买书.在北平这地方,像我那样买,像我买的那些书,说出来真寒尘死人;不过本文所要说的是既非诀窍,也算不得经验,只是些小小故事,想来也无妨的.  相似文献   

4.
买书     
朱自清 《出版参考》2004,(10):30-30
买书也是我的嗜好,和抽烟一样。但这两件事我其实都不在行,尤其是买书。在北平这地方,像我那样买,像我买的那些书,说出来真寒尘死人;不过本文所要说的是既非诀窍,也算不得经验,只是些小小故事,想来也无妨的。  相似文献   

5.
买书结缘     
范用 《全国新书目》2010,(15):56-57
书与人之间总有说不完的故事。来自新星“蜜蜂文库”的《读书记》,《买书记》、《藏书记》和《赏书记》从不同角度讲述了人与书的情缘,其中不乏朱自清、萧乾这些文学大家的趣事。本文摘选了范用先生的一段买书逸事,从中可以略见民国时期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6.
买书者言     
近年来,新书越出越多了,书店、地摊,满街都是,花花绿绿,目不暇接。大小出版社都拼命地竞争,都要在书业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各出新招,连上海古籍那样大的出版社,从前出的都是富有学术气氛的书,如今也出了那么多中国古典小说普及本,彩绘的封面就像解放前广益书局的绣像小说一般,而内里的文字却印得细如蝇头,又像民国初年扫叶、锦章的石印巾箱本,书价确  相似文献   

7.
买书为什么?     
买书为什么?绝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为了看书”。如果再问一句“你买了书都看了么?”回答“是”的比例必然会骤降。随便找身边的人作个调查,你都会得出这样的结果。读中学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书非借不能读也”,并且觉得这句话够经典,也为随园老人早在二百多年前就悟出这一真理而佩服不已。自己也在生活中认真遵循着这一准则。每当在别人处看到有什么好书,就借来一口气看完。若是在  相似文献   

8.
难得买书钱     
《文汇报》4月26日发表作家李国文《难得买书钱》一文,作者对书价与稿酬之间出现“水涨而船不高”的现象发出感叹。作者说:“时下书价扶摇直上,令人咋舌,也让欲购书者,望而却步。80年代初,一套《鲁迅全集》16大本,为50元,我记得和老伴从西四新华书店抱回来的,觉得那价格还可以承受。前不久,  相似文献   

9.
买书琐话     
买书琐话路景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厕身文人之列的我,却很少去图书馆,也不愿借别人的书来读,只喜欢一人独处书斋,静静地翻读自己家中的藏书,这也便养成了我爱跑书店,逛书摊的兴趣和习惯。买书,从买与卖的商业角度看,似与购买其它商品无异。但书作为一种文...  相似文献   

10.
买书三题     
(一)望眼欲穿 1978年5月,为解决十年浩劫造成的书荒,在全国大量发行中外古典文学名著,连我响往已久的维克多·雨果的代表作《悲惨世界》,也有幸买到了一、二两卷。这本书的中译本共分五卷,等啊等啊,一年过去,又一年过去,1980年我买到了第三卷;1981年春又买到了第四卷,屈指算来,整整三年。而  相似文献   

11.
爱读买书帐     
我喜欢读名人的日记,尤其是文化名人的日记更在我所喜读的范围内。这除了日记是私人记事性质的,比公开发表的文章更来得真实,更可追寻出名人的生活轨迹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因为日记中所记的买书账。 几年前我曾买过一套《鲁迅日记》,也是冲着日记中附有买书账而买下的,其中所记录的那些书籍,真让我一饱眼福。  相似文献   

12.
13.
和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一样,初级阶段出版品种的虚肿病,使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购书安全,即买书难的另类命题,期望得到业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中国出版社科学研究所和浙江省新闻出版局主持,历时5个月,完成了对我国首次全国国民买书与读书倾向的抽样调查,获得了数百万个与买书和读书有关的原始数据。在此基础上撰写的调查报告,对我国国民的阅读倾向、休闲活动和闲暇时间分配、读者状况、购书状况、读者与图书市场、阅读杂志的状况及对盗版出版物的认识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也许是职业的敏感,在书店的柜台前,很容易辨识哪些人是教师。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是个可怜巴巴的文化群体,反映在买书、读书上也不象一般社会读者那样大度。我认识一位工厂的知识青年,他买书大方,读书  相似文献   

16.
读者购买图书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受图书价格的影响,那图书的价格到底是怎么制定出来的呢?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出版社订定书价的常规方法,以供了解。 图书的价格主要由图书印刷成本、预期利润、作者稿酬、批销商折扣和销售税金五大部分  相似文献   

17.
香港媒体报道,为了提升老师及学生的阅读水平,香港教育署于今年开始,在香港的小学设立中央图书馆,向学生推广阅读,亦会拨款2300万港元为老师提供买书津贴,添置教学书籍及投放100亿元改善学校工程。  相似文献   

18.
你买书我付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这里并不是做广告,而是探讨一种新的采访举措。图书馆采访工作,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工作。说简单,是因为目前的新华书店及各地的图书供应商们,服务都比较到位,你只要把书选好,到时书店或供应商便会把你所选的图书送上门。说复杂,是因为各个图书馆在服务对象、馆藏体系、购书经费等方面,都有着各不相同的要求和限制。面对众多的  相似文献   

19.
影响人们购书的动因有很多,比如书价、作者、出版社。这些因素跟读者的情感结合,很容易产生的一个结果就是:这书我很感兴趣,值得带回去。本次读者调查集中在时尚廊书店12月18日举办的一次画展开幕酒会的前后时间段里,很容易感受到特定人群买书诉求的关键词:兴趣。书店的读者定位与画展的观者身份叠加之后,购书者的范围更小,寻书目标更明确。他们的年龄在30~50岁之间,工作事业在一个稳中有升的阶段,对生活品质有一定要求。有人是  相似文献   

20.
以准确性高、误差极小而著名的盖洛普(Gallup)民意测验,从1982年底开始对美国人的购书情况作经常性的调查,到1987年底止,已届满5年。调查的内容广泛,包括购书平均周期,男女不同的购书行为,以至于家里到书店的距离长短等等。调查的对象除了少数针对青少年的特定问题外,都是全美各地18岁以上的成年人。作抽样的电话访问,每年访问1万至1.2万人不等,每月平均1000人左右。调查的结果和分析,则经常刊登于《出版商周刊》之上,迄今已将近40次。以下是读者可能会感兴趣的一些现象和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