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以“致用”为中心的功利主义文学现与以王国维为代表的以“审美”为中心的非功利主义文学现构成了二元对立的两个层面,从这两个矛盾层面之中,周作人提出“人的文学”,寻找到了文学自身的发展走向,从而使现代“文学”的观念得到鲜明的确立。  相似文献   

2.
梁启超对柏格森生命美学的接受,促使他对传统的文学观念进行整合和调适,其文学思想由前期的功利主义转向后期注重审美价值的“情感论”。梁启超文学思想的前后转变是中国文学观念现代转型的典型展示。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是文学与音乐兼善的唐代士大夫,他的古琴诗不仅展现了当时音乐的发展状况,还反映了中唐时期作者先进的文艺思想和复杂的情感流变。由于古琴音乐性与人文性的双重属性,白居易的古琴诗折射了他的文学思想与音乐思想,反映了他的文学观念,体现了他从携琴以入世的功利主义思想到抱琴以退隐的超功利主义思想的转变,而这一点也是中唐时期文人思想转变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4.
早期创造社虽然强调艺术的自主性,反对功利主义的创作动机,但其文学观念只是沾染了一层唯美主义色彩,其文学功用观在本质上同样是注重社会功利性的。因此,创造社后来走向革命文学并非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而是有着内在的根据。  相似文献   

5.
晚唐女诗人鱼玄机的爱情诗歌以求取托身为目的,其诗歌思想具有功利主义倾向.功利主义诗歌思想的本质是实用主义.在鱼玄机爱情诗歌中,这种功利主义思想倾向集中体现在:为托身、为婚恋而作,而并非为文学而作,只不过这种功利主义思想倾向在表达的过程中有委婉和直白的区分罢了.  相似文献   

6.
"教化"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论范畴之一.作为一个悠久的范畴,"教化"范畴在价值取向上有双重意义,即强调文学的社会政治功用和对个体的伦理道德培养,两者又有着高度的统一,具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教化"是儒家功利主义文学观中的重要范畴,"教化"范畴带着功利主义的特征一直通向现代,至今还存活于中国现当代文论建构之中.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早期文论《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所表现出的功利主义文学思想,客观上改变了人们对小说的传统认识,并使中国文学开始了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型;借助西方先进思想,为传统的“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注入了新内容;廓清了文学文体概念,对小说的文体进行了重塑;提供了与中国传统的文学批评样式完全不同的文学理论构架、批评方法和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罪犯劳动改造的功利主义思想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分析了罪犯劳动改造的功利主义思想背景以及受这种功利主义指导的刑法一般预防、个别预防观念.另外还从公众认同、国民欲求、经济因素三方面论证了劳动改造在当前中国的话语背景.但要防止功利成为公害,为此必须有一种具有普世的底线伦理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学评论家称誉一现实主义诗人的作品时,常常要冠以“诗史”的美名,而这种“诗史”的评价颇为当代接受西方某些文学观念的论诗者非议,认为脱离了文学研究的纯正性,孰不知中国古代之歌谣早在春秋时期即被视为推行政治教化的教科书,文以载道的功利主义文学观在漫长的奴隶制社会和封建社会几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古代作家特别是现实主义作家,总会自觉不自觉地追求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文学是以五四文学为开端的,所谓“五四文学”仅是一个时间概念。它起始于1917年的文学革命,而终于1927年,大约有十年的时间。作为现代文学史的开端,许多文学史家都给予它极高的评价,而对五四文学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却少有论述,然这功利主义的倾向却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11.
受当前社会上"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文学课程的设置持否定和排斥态度.针对这一现象,文章强调了文学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出文学教学只有与学生人文素质拓展、创新能力培养、健全人格铸造、情趣品位提高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文学教育的目的,最终实现对学生素质的拓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12.
近代翻译文学在西学东渐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中,从文化本位主义和政治功利主义的翻译实践中萌生,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文学类型;在其嬗变过程中,呈现出翻译主体文化立场多元化、翻译理论体系化和翻译小说主流化等多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13.
曲艳玲 《中国教师》2009,(Z1):19-19
审美功利主义就是以审美的超越性和普遍性使国人的本能和情感得到解放和升华,摆脱物欲和私欲,最终形成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德性[1]。民间美术的审美功利主义与中国下层文化中的民间文化观念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它体现了中国传统审美精神的"善"美"转化观念。对人生终极价值的关照是民间美术审美功利主义的中国特色,也是其艺术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胡适与戏剧     
丰富的看戏经历为胡适日后进行戏剧改良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和经验,胡适戏剧改良的理论基点是文学进化观念和实验主义哲学,胡适的戏剧改良观念是与其倡导的“五四”文学革命步调是一致的,胡适还在戏剧翻译和戏剧创作中不遗余力,其翻译创作戏剧的动力和标准是写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戏剧观。厘清胡适和戏剧改革创作的关系,可以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五四”文学革命的进程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资平作为一个客家文人 ,客家文化在他身上印上了深深的烙印 ,影响着他的一生。客家文化中的儒家教育为他打下了文学根底 ,但其中的功利主义观念又促使他走上了汉奸和文痞的道路 ;客家人的开拓精神使张资平成为创造社元老 ,还使他在情爱小说创作方面“开风气之先”;他的宗教观基本上是建立在客家传统的宗教观念之上的 ,时时在作品中流露出来 ;客家的风俗习惯也往往成为他小说的重要背景和情节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论大众文化时代文学的价值立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商品化大潮荡涤了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经济功利主义为核心诉求的大众文化,绕过意识形态文化的雷区,赫然跃居世纪末中国文化广场的中心,成为当代社会法力无边的主流文化形态.这必将导致文学原有的意识形态功能被迫让位于经济功能,文学人在价值选择上陷入诗性表达与金钱眷顾的紧张之中.文学精神价值立场的重建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曾高举"人的文学"的大旗、"五四"时期走在时代前列的周作人,在20、30年代却渐从新文学主潮的带头人变为他所说的"自由的思想者",主张"文学的自由"与"文艺的宽容"。但他的理论与行为成矛盾状态,于是引发了笔者对他所提出的这两个理论所涉及到的一些问题的思考:功利主义文学观与非功利主义文学观能否并存,文学批评是否应该讲究"宽容"。  相似文献   

18.
康德的审美无利害观对中国长期以来的文学功利主义如载道观、言志观形成了冲击,影响到中国现代纯文学观念的形成。同时,康德美学思想中审美的无目的与有目的、理性与形象、内容与形式之间也存在矛盾,矛盾的统一便在于“美的理想”。这也对中国文人学者形成很大影响,使他们既坚持文学的纯粹性与独立性,又主张其社会功用性,并力图在二者之间保持合理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大学在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知识论和政治论两种主要的大学观念,这两种大学观念前者以促进人心灵和品格的健全发展为目的,后者以促进社会发展为目的,两者都既有意义又有缺陷.我国大学由于在创办初期面临的"救亡图存"压力及"富国强兵"期待,几乎是"一边倒"地崇奉政治论的大学哲学,但由于长期缺乏国家权力自律的相应条件,大学逐步堕入政治功利主义和经济功利主义的泥坑,需要国家对大学政策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20.
“观念”这个词近来又在升温,文学界何尝不是如此.1986年曾经被称作文学“观念年”.那是新时期文学风起云涌的年代,经历10年“文革”的冷寂之后,文学裹挟着思想解放的岩浆井喷,形成汹涌澎湃的热潮.文学热潮的推动力,在文学自身就是文学观念变革:“人的回归”和“文学的回归”.此次观念变革的特点有二:一是内在主题的忧愤激情,外在形式的轰轰烈烈狂欢;二是争取文学的独立性,“把文学当文学来看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