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马斯洛高峰体验理论与儿童游戏体验相联系,从体验的角度探讨儿童游戏,从自我实现获得高峰体验这个途径对指导儿童游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关注生命体验,关注儿童发展和生活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也是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一个指导思想。要实现课程改革人性化的基本努力方向,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就首先要突出课程实施主体体验,在一定的课程情境中生成新的课程意蕴,因此,体验课程应当成为新世纪课程改革的一个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图形体验为儿童多元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感知在体验过程中具有促进"表象性质"发展的作用,是儿童探索、建构并和客体世界联系的有效途径,为儿童智能的良性发展夯实了基础,对儿童阶段性转化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图形体验和儿童智能发展的关系,着重探讨了儿童图形体验的阶段划分及其特点,并阐述了儿童图形体验对儿童智能发展的评估作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自然教育涵括儿童身体的自然和心灵的自然两个向度,指向儿童的认知加工对象及其发展规律。以体验为基本手段开展自然教育是增进儿童对事物的认知、深化儿童经验发展的基本手段,教师应为儿童创设生活、生态和运动三种不同的体验情境,通过儿童体验、儿童探究以及创设可迭代的环境来促进其经验、情感和思维等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体验是课标的新理念,贯穿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是人的智慧发展重要形式之一.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取材,注重儿童主体地探索与发现的经历,使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6.
情感体验: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情感体验?在幼儿园的教育中为何要关注儿童的情感体验?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过程中,情感体验的重要性何在?在艺术教育中如何去丰富儿童的情感体验?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7.
周良 《江苏教育》2022,(79):12-14
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实验小学从戏剧表演、游戏活动和实践体验三个不同的维度,构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角色岗位,打破儿童固有的认知模式和思维方式,真正让儿童获得多重的体验,在体验中构建全面的、完整的人格。  相似文献   

8.
学生晶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所谓“体验”,即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在做中通过儿童充分自主的活动丰富经验,通过经验促进发展。儿童的发展不是外在强加的,而是通过丰体实践活动实现的。只有通过主动探索,才能使自己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曹彬 《教书育人》2008,(12):55-55
儿童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自主体验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大力提倡体验学习,尽最大可能实施体验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小学阶段是儿童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从家庭转移至学校,儿童要在学校度过学习生活的基础阶段,而课堂学习活动是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研究人员选择K市的某小学,通过观察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从课堂学习的感官体验、情感体验、认知体验、自我认识体验和关联体验等五方面分析总结小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现状。  相似文献   

11.
情绪体验是学龄前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的重要环节,而情绪体验课程则是目前大多数幼儿园开设的课程之一。本研究设计对照实验,以宁波地区某幼儿园两个托班五十七名儿童作为对象,经过一周的观察记录,得到相关数据,初步验证音乐介入对儿童情绪体验课程的效果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武军 《现代教育科学》2009,(3):25-25,39
以往传统的幼儿园及家庭教育中经常忽视儿童社会体验教育,或将社会体验领域的教育孤立起来,或片面强调品德教育,或将社会品德的培养误认为是社会交往技能技巧的训练。因此儿童存在着发展的不均衡性,社会品质发展滞后,儿童社会能力差。通常表现为:儿童普遍存在缺乏自我服务及自我保护意识与技能;社会交往能力差;自私、缺乏同情心;集体观念及群体意识淡薄等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这些都充分说明加强对儿童社会体验教育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那么,幼儿园社会体验活动应从哪些方面开展呢?  相似文献   

13.
美术欣赏教育能全面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儿童美术欣赏能力包括审美感知、审美想像、审美创造等要素。培养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应注重引导儿童在欣赏中与对象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增进欣赏中的情绪体验,并与创作结合,提升审美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人生活在世界上,在生活中展开自己的生命活动,体验着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命活力。儿童作为"存在着",在生活世界中体验着自己"生命之流"的流动,在生活的体验中实现自身的生成,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成人扭曲了儿童的真实体验,应还给儿童在生活世界中的体验。  相似文献   

15.
回流儿童是从流动儿童中衍生出来的特殊群体,与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相比,回流儿童具有留守和流动的特殊属性。在不同的空间变化中,回流儿童的思想和行为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发展和变化的。只在物质层面对回流儿童实施援助将会忽视他们的内部发展需要。希望是人的本体需求,教育应践行有希望空间的教育或蕴藏希望的教育。探寻回流儿童在空间转换中的希望体验,并进行内在意义分析,可以走进回流儿童的生活世界,用理解与爱开启回流儿童的生命图像;关注回流儿童的身心体验,在教育关怀中呼唤回流儿童的生命意义;重视回流儿童的情感变化,从透视空间中促进回流儿童的生命流动。  相似文献   

16.
身体不是呆滞的物质存在形式,而是与知觉合一的整体。现象哲学家们对身体的研究与对身体体验的阐述,为进行儿童身体体验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儿童因其自身身体发育和认知水平的有限性而呈现出身体体验的特殊性,进而表现出“自生-原发性、直接-亲历性和自我中心-认知迁移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与儿童自我发展的认知价值息息相关,蕴含着以身体发展来促进儿童自我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体验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体验性学习是少年儿童必不可少的一种情感化学习方式。开展体验教育,应遵循“尊重少年儿童在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过程性和多样性”等原则。体验教育十分适宜在学校班、队组织中进行。帮助少年儿童实现积极的成功体验,是学校开展体验教育、辅导儿童体验学习的核心价值定向。积极的成功体验具有自信、自发、自主、愉快、道德、善意、发展、创造等基本特征。辅导开展学校体验教育的关键性策略是:重“过程性评价”、重“分层别类”与重“第一资源(即教师资源)”。  相似文献   

18.
游戏具有愉悦性。在游戏中儿童感受的主要是积极的情感,伴随着欢笑的表情;反映的是与满足、宣泄、尽情、轻松等有关的内心体验。游戏是受快乐原则支配的,游戏往往给人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体育课堂上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取快乐的体验,而且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思想品德是小学一门重要学科。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引导儿童“学会生活”,形成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创新的科学精神。思想品德课程是以人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体验等教学活动方式,让学生在真实与模拟的体验活动中获得亲身的感受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过程是倾注着个人感受和体验的生命活动过程,作为表现“成年人与儿童在审美领域的生命交流”的儿童文学,将会给学生带来更为深沉而强劲的生命启迪。因此儿童文学教学的真谛就在于引导学生体验童心,引领他们在诗意的精神家园里与儿童本真的生命一起漫步对话,从而实现生命的超越和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