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戏曲舞蹈在中国古典舞发展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舞蹈在世界舞林之中独树一帜,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与中国戏曲艺术密切相关中国戏曲艺术通过独特的表现方式展现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审美观,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戏曲舞蹈在中国古典舞形成、发展历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的地方戏曲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在山西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是山西地方戏曲的四大支柱,称为四大梆子。四大梆子系同根异枝,一脉相承,为梆子腔的同宗。它们代表着地方戏曲艺术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也反映出流传区域的地方民风民俗。在戏曲音乐表演中,唱腔、表演、乐器的演奏在整个戏曲中是不可缺少的几部分。本文章重点介绍在山西民间戏曲伴奏中的弹拨乐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戏曲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各种因素综合而成,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结合。中国戏曲表演的主要特点是善于组织程式性的艺术语言,并采用一定虚拟性的手法,将原有的自然形态呈现,赋予作品特殊的审美效果,其中的程式化与虚拟性是戏曲艺术的两个鲜明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嫁嫂》开创了"紫阳民歌剧"这一新的地方戏曲艺术体式。从文本的角度分析,其普世价值的戏剧主题、强烈的喜剧效果和极富生活情趣的戏剧语言,使剧作充满了艺术魅力。《嫁嫂》的成功,对于当代中国戏曲的创作与改编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们56个民族拥有数以万计的色彩独特的民歌,它们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艺术宝库。还有品种繁多的民间歌舞、民族器乐、曲艺及戏曲种类,都具有鲜明的民族音乐风格。在音乐  相似文献   

6.
朱艳霞 《天中学刊》2002,17(6):122-123
一、地方戏曲进入高校音乐课堂的必要性 中国戏曲是在民间歌舞、曲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艺术。它集文学、音乐、舞蹈、武术、杂技、美术等中国的传统艺术形式于一身,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其唱腔设计、乐器配置、剧中配音等均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民族特色。地方戏曲中的音乐又具有地域特色及该地域的民族风格。就以豫剧来说,它是我国河南的一个主要剧种。在我国戏曲声腔体系中,与秦腔(陕西梆子)、晋剧(山西梆子)、河北梆子等剧种一样,均属梆子腔系统,因而又称“河南梆子”。梆子腔系剧种虽然都有一个最明显的共同…  相似文献   

7.
"豫歌"是以河南戏曲音乐为主要创作材料,以歌曲写作手法为主要创作特点的具有鲜明的河南地域音乐风格的新型歌曲形式。豫歌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兴艺术形式,不仅蕴含着深厚的艺术与文化价值,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龙华先生的《湖南戏曲史稿》是一部内容富赡详备,富有创见的地方戏曲史专著.它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湖南戏曲的历史沿革、演变发展、作家作品及戏曲声腔,解决了戏曲史研究领域内一些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湖南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剧种繁多、声腔丰富、作家辈出、作品可观,深为群众喜闻乐见,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特点和风格的戏曲艺术流派,在全国戏曲艺术中占有显著地位,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相似文献   

9.
目前,党中央为振兴京剧,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给予高度重视,为支持开展徽班进京20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和全国已掀起一股“京剧热”。这必将促使中国正宗的京剧艺术继往开来地出现新的生机和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 京剧是中国戏曲百花里的一株奇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国上层建筑领域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戏曲艺术,是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美学价值。它的传统剧目之丰富、艺术形式之多采,欣赏群众之广泛。人民喜闻视听之热烈,堪称举世无双! 中国戏曲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尤其是正宗的京剧,集我国各种戏曲之大成。而且它的产生发展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0.
河南戏曲文物在全国戏曲文物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木雕、石雕在戏曲文物中占据重要位置。它所包含的大量戏曲文化元素,为研究中国民族文化、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无论对于河南戏曲文物研究还是全国的戏曲文物研究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绿园《歧路灯》从理学家教化的立场学习借鉴戏曲艺术,大量描写了乾隆年间从京师到河南首府开封的戏曲活动,在形成《歧路灯》内容与形式特点的同时,也加强并丰富了古代小说与戏曲两大艺术门类的融和交流。《歧路灯》作为一部章回小说,同时也是研究清中叶戏曲特别是河南中州地方戏曲艺术的宝贵资料。《歧路灯》的这一文献价值已经并必将更加受到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张协状元”和中国戏曲艺术形式初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戏曲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形式和独特的美学价值。中国戏曲的艺术传统是由宋元南戏和元杂剧奠定并逐渐积累的。《张协状元》(以下简称《张协》)是现存完整南戏剧本中年代最早的一种。本文试图展示其艺术综合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分析其是如何综合众多艺术因素、为后世戏曲奠定艺术基础的。一《张协》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中国舞蹈在世界舞林之中独树一帜,有其独特的个性.而这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与中国戏曲艺术密切相关的.戏曲艺术对中国古典舞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并呈现出很强的特点,可具体概括为叙事性特点、表意性特点、意境虚实性特点.其中戏曲艺术所蕴含的美学特征也影响着中国古典舞的表现形式,展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奇葩.  相似文献   

14.
濮阳地方稀有剧种现状及发展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乐目连戏、大平调、大弦戏、柳子戏、四平调是流传于濮阳地区的稀有剧种。它们都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是研究中国戏曲艺术和民情风俗的重要资料,但目前都面临着生存危机。本文为建立在田野作业基础上的调查报告,旨在揭示濮阳地方稀有剧种的历史与现状,试图为解决戏曲在当下人文环境中的生存发展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瑰宝中,戏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在题材和曲种上都非常的丰富多样化,为我国的文化艺术注入了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并成为我国文化历史中的一个亮点。通过西洋乐器而传入我国的手风琴,就在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渲染而融合我国戏曲元素,使得手风琴在戏曲元素与西洋音乐艺术的双重影响下,呈现出了非常突出的特色化艺术价值。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戏曲元素在手风琴作品中的具体表现和演绎过程。  相似文献   

16.
河南戏曲是中原文化的重要内容,21世纪以来中原剧作家群现代戏创作成就显著,彰显了鲜明的群体特征。在艺术观念上,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为己任,同时追求古典向现代的观念转型,更加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力图开掘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在精神品格上,将时代性与现代性相结合,洋溢着浓郁的主体精神,以精神的现代化来深入描写人的现代化;在舞台艺术上,从追求生活真实转向吸收传统梆子戏特质,强化本土剧种特色,传统戏曲美学原则得以复归和突破,重新步入了戏曲化的实践路径,重塑了多元形态的审美品格。21世纪中原剧作家的现代戏创作在中国戏曲现代戏发展中具有示范意义,未来应提炼出更加丰富的表现样式,以促进河南戏曲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戏曲是中华民族艺术之林的瑰宝之一,早在12世纪就产生了较为完备的戏曲艺术,比欧洲歌剧艺术的形成早400多年。从广义上讲,戏曲艺术是地道的中国“歌剧”。豫剧是河南的乡土之音,是中原文化的组成部分,豫剧以其丰富的艺术手段、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呈现出特殊的艺术魅力,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品味和美学特征,在中华民族艺术发展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新中国成立后,豫剧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与京剧、评剧、越剧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剧种。20世纪90年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同其他戏曲艺术一样,豫剧也…  相似文献   

18.
中国戏曲同欧洲歌剧分属不同的发声体系,有其深刻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国戏曲的声乐艺术有其独特的风格与表演方法,是在中国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戏曲的行当是戏曲声乐的又一独特表现形式,戏曲演唱的很多问题都涉及音韵学。我们应鼓励各种尝试,不断提高戏曲演员的素质和水平,让这门集中国传统艺术之大成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东方之花”。中国戏曲博大精深,不仅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而且包含精美的艺术价值。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把戏曲引入课堂,唱一唱戏曲,对语文学习有特别的效果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让河南戏曲走进课堂,使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家乡的戏曲,了解河南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承河南地方戏曲,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这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应有的责任。如何让河南戏曲走进中职学校课堂?我认为这是一个由浅入深的、系统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