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法,对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普遍存在,但在整体上并不严重;男教师的职业倦怠高于女教师;情绪衰竭相对突出;讲师和副教授的职业倦怠问题比较严重;硕士学历的教师在去个性化维度上职业倦怠较高;男教师在情绪衰竭和低成就感总体均数上普遍高于女教师;教龄在16—20年的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旨在了解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为相关部门制订缓解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显示: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目前的职业倦怠程度整体上并不严重,情绪衰竭相对突出;职称、学校类型和受教育程度在职业倦怠一个或多个维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性别在职业倦怠及其各个维度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荆学磊 《精武》2012,(14):62-62,64
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是指体育教师出现的一种感情衰竭的症状。这一症状的出现对于教师自身和学生来说均具有一定迫害作用。本文主要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文理统计法为主要科学研究方法,旨在了解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得出了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水平比较严重这一结果。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旨在了解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为相关部门制订缓解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整体上并不严重,情绪衰竭相对突出;职称、学校类型和受教育程度在职业倦怠一个或多个维度上差异具有显著性,性别在职业倦怠及其各个维度上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5.
以宁夏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激发其工作热情,是改善教学质量的有力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职业自我概念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整体上并不严重,情绪衰竭相对突出。2)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与职业自我概念存在显著相关。3)职业自我概念中工作满意、师生关系和人际知觉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温州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浙江温州四所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发现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在教龄、职称上差异显著,分析致倦因素并提出缓解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理论分析了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思想状态,说明了加强体育教师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希望能够通过本研究,在稳定高校体育教师内部结构的同时,增加教师敬业精神,提高教师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
对湖南省城市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评价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临界值,并以此考察了中学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检出率和职业倦怠程度.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教师职业倦怠调查问卷对广东省部分高校体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广东省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普遍存在,常表现出挫折感、疲劳感、容忍度低以及工作中缺乏耐心等现象,且在情绪上缺乏热情与活力,有一种衰竭、无助感。女性体育教师的厌倦心理高于男性,31~40岁阶段厌倦心理较为严重,公共体育课程教师高于体育专业课程教师。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科研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玫 《体育学刊》2007,14(4):80-83
从影响广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科研工作的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制约条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教师科研目的功利化、教师科研积极性偏低、科研队伍整体学历水平较低、科研能力欠缺等是影响广大体育教师科研发展的内部因素;而高校科研管理体制不完善、经费投入少、图书资料缺乏、科研激励力度小等是制约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2.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认为:(1)体育理论课是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它对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以及提高体育文化素养等有重要的意义。(2)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存在教学时间不足、教学内容选择有片面性、教材使用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体育态度消极等问题。建议:适当增加理论课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突出全面性和终身化,教材选择要从实际出发,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理论课成绩在体育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等。  相似文献   

13.
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自主构建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立国 《体育学刊》2007,14(1):99-101
对体育课程进行了自主构建的研究。在“六结合”教学思想指导下,将要求与自主充分结合,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对体育课程的设置实行基础课、选项课、选修课的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程度和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五套课程方案的比较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采用文献资料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依据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5次修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教学计划的课程方案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结构体系、内容体系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新方案”在培养的定位上,具有前瞻性和时代性;突出体现了在注重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上形成了以必修课为主,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新体系;在提高学生从事社会体育工作能力,适应知识化、信息化发展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突破。但“新方案”在可操作性、课程分量的比例、对教材的更新要求等方面上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对湖南3所普通高校的在职体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开放式随机访谈,结果表明,高校在职体育教师普遍重视专业发展,提高科研能力已经成为发展的主要趋势,专业发展的目标主要为追求个人能力发展和晋升职称等;专业发展途径以个人途径和群体途径相结合,其中个人途径主要依靠终身学习,而群体途径主要通过学术交流和业务培训;目前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是自身学习态度问题和时间分配问题.在影响专业发展的因素上,激励机制方面的软环境影响广而深.为此,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提高学习自主性,坚持终身学习理念,而社会也应该改善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与高中体育课程的比较及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庄弼 《体育学刊》2007,14(3):5-8
对全日制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和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比较研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已接近大学的体育课程,原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高校的体育教学改革应建立在高中毕业生体育知识、技能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高校体育教学将从有形向无形发展;体育学习内容越来越向就业和终身体育发展;体育教学的任务将由学生体育俱乐部完成;学生体育俱乐部和校外体育俱乐部将更加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杜光宁 《体育学刊》2007,14(1):65-68
使用实验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了有氧运动处方在高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应用。结果显示,8周实验前后男女生的耐力素质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有些女生的实验组在体重指数、心功指数、肺活量和腹部皮褶等方面有改善,男生的则没有显著性变化;有氧运动处方的实施对大学生的速度、力量素质也会产生良好的影响;有氧运动处方的实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一定促进作用;大学生普遍具有科学锻炼的意识,高校开展科学健身指导迎合大学生需要,有氧运动处方应用是一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普通高校“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是高校中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发挥学生学习体育的主观能动性,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高校运动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校体育课"三自主"选课模式的利与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石宏  钟平奎 《体育学刊》2007,14(7):84-87
“三自主”的选课模式,是教育部对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提出的要求。“三自主”给予了学生最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三自主”亦对教师、更对我们的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仓促开设的新课较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全天候的选课亦并非符合教育及运动和生理的固有规律,自由的选项则助长了学生怕苦怕累的消极思想。实践表明:完全放开、不加引导和制约的自由选择,并非能使我们的体育课程取得最好的效果。强制性的要求对体质持续下降的大学生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课的新型师生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燕杰 《体育学刊》2006,13(5):78-80
运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高校体育课中师生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