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认为,对赵树理文学现象的阐释,必须联系赵树理与民间文化、赵树理与五四文学传统的转型、赵树理与解放区形成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赵树理解放以后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去分析其文学创作走向成功的内在原因和出现滑坡现象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赵树理1950年创作的《登记》为界,深入剖析了其解放以前的创作怎样完成了对民间歌手的自我超越;又以其解放以后的几个重要作品为例,剖析了其在主流文化和民间文化之间处于两难选择的尴尬境地,其创作不但没有超越前一个时期的水准,反而出现了滑坡和倒退的现象。这不仅是赵树理的悲剧,而且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值得我们深思和记取。  相似文献   

2.
张淇 《华章》2013,(20)
在现代文学诸多杰出的作家中,赵树理是非常特殊的一位。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作家,深深根植于农村,有地道的农民气质,他成功开创的农民所欢迎的通俗乡土小说,代表了解放区文学的最高成就,无论从文学角度还是与当时历史关联来看,赵树理的出现都是重要的文学史现象。  相似文献   

3.
在以往的赵树理研究中,有的学者由于过分看重赵树理的"农民作家"身份,过分强调赵树理对"五四"文学的反思,忽略了赵树理创作在反封建精神上与"五四"文学的联系.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论述赵树理创作中表现出自觉的反封建意识:赵树理在小说中涉及了反对封建思想的诸多领域;他将"五四"新文学的本质特点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在反封建的重大背景上表现农民的生活;分析赵树理在观察视角、作品的基调、思考方式上,与"五四"作家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就本结构技巧而论,赵树理小说仍属清官学之谱系,它继承了传统清官学之长处,并在本命意、结构、清官形象诸方面赋予了时代新质,创造了新的清官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文学经由山西抗战文学的丰富发展和赵树理大众化、民族化方向的大力提倡,变得更加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经由山西抗战文学的丰富发展和赵树理大众化、民族化方向的大力提倡 ,变得更加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7.
赵树理是一位具有自觉的民间立场的农民知识分子.以农民利益为本位的价值立场和以民间文化为本位的文化选择,使他对自己所担负的文化使命有相当的自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学价值理念体系以及在这种理念支配下的创作活动也有相当的特殊性.他的创作是以一个农民知识分子直接的感觉判断为基础,用平视农村的视角描绘农村社会,终极目的是为农民代言和进言,其中体现出的文化立场相当独特.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在文学的形式上随着历史的嬗变也发生着一些变化。新世纪"底层文学"的思潮在内容思想上延续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底层关注精神。本文主要针对新世纪"底层文学"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资源两者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分析探究,以加深对"底层文学"研究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底层写作”对于政治性“底层”的过度关注,为其开拓了艺术的空间,也使其存在着难以持续的潜在问题。所以,在坚持“底层精神”的前提下,“底层写作”应当汲取“左翼文学”的缺陷教训,将“政治的底层”内化为知识分子“生命的底层”。在这方面,抗战文学具有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 ,对赵树理文学现象的阐释 ,必须联系赵树理与民间文化、赵树理与五四文学传统的转型、赵树理与解放区形成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 ,以及赵树理解放以后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 ,去分析其文学创作走向成功的内在原因和出现滑坡现象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赵树理 195 0年创作的《登记》为界 ,深入剖析了其解放以前的创作怎样完成了对民间歌手的自我超越 ;又以其解放以后的几个重要作品为例 ,剖析了其在主流文化和民间文化之间处于两难选择的尴尬境地 ,其创作不但没有超越前一个时期的水准 ,反而出现了滑坡和倒退的现象。这不仅是赵树理的悲剧 ,而且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值得我们深思和记取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把1930年代以来的中国左翼文学命名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因为其以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标准为首要。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存在两种“元话语”,启蒙“元话语”和不断革命“元话语”,后者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核心。赵树理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中的地位是特殊的,他的乡村关怀不会随着“元话语”的变化发生改变,从启蒙到不断革命,赵树理文学一直以乡村伦理和农民利益为中心,为当代文学树立了一个“主体性”意义的标准。作家不应该屈服于某种权力话语,今天的文学创作及文学批评应该吸收各种“元话语”的优秀部分形成赵树理式的东方化叙事。  相似文献   

12.
1990年代以来,在对现代性的诉求中,中国社会进入消费文化时代,资本逻辑成为社会发展的支配性力量。1990年代以来的消费文学——中产文学、市民文学、小资情调、青春文学顺应资本和市场的逻辑,把文学作为消费品;底层文学对资本逻辑表现出既追随又批判的双重特征。文学对资本的态度成为1990年代以来区别文学创作倾向的新的准则。  相似文献   

13.
鲁迅开启了中国现代启蒙主义文学传统,但是因其与民众在身份和意识上的隔膜而失败。丁玲把启蒙带入解放区,但是当其创作受到政治批判的时候,她主动放弃了启蒙使命。赵树理在满足农民某些特定阅读期待的同时,转变新文学的讲述策略,实现了文学承担启蒙功能的设想。  相似文献   

14.
赵树理的创作是一种文学创作的政治文化机制.它由三部分构成形式的大众化、通俗化;情节的"胜利故事"模式;歌颂基调.赵树理创作模式是对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的拒绝.  相似文献   

15.
出身农村,对农民有着深厚感情的赵树理发现了五四新文学与人民大众之间的距离,自觉选择了用通俗的话语言说农民声音的创作道路。赵树理的文学选择与建国后的“颂歌式”文学不同,他在维护“党的立场”的同时,更关注农民的实际利益。  相似文献   

16.
作家在"底层文学"中塑造"底层形象"时,常以代言人的身份自居,表述底层时往往有很强的主观性,将底层人物想象为具有极大苦难而必然走向堕落或者为了道德的完善而带有悲剧色彩的形象.这却掩盖了底层的真实情形,与底层文学的初衷相背,成为"底层形象"抒写的一个怪圈.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以来,叙事学理论中空间叙事的研究视角为更多的文学研究者所接受。一方面空间是客观存在——人的生存实质上是在空间中的生存;另一方面,空间也通过人的感知而存在——"被经历的空间"。而关注底层弱势群体的物质和精神所遭遇的种种困境的底层文学,也同样关注其生存空间,这就为我们从空间叙事的角度研究底层文学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赵树理文学创作对中国“三农”问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赵树理方向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中的命运。本文认为,赵树理方向作为我国一个时期文学发展的基本模式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尤其是他坚守民族化审美倾向的努力,追求通俗化、大众化风格的实现,争做文摊文学家的民间情怀等,即使在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仍然是值得肯定的。但不可讳言,赵树理方向也必须受到全球化的巨大挑战,如拒绝“欧化”的封闭性心态,缺乏深度的平面化展示,囿于民间立场的狭窄视野等,都是应该进行调整修正的。唯有如此,赵树理方向才可能在全球化浪潮中永葆青春,前途光明。  相似文献   

20.
围绕赵树理"十七年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倾向性与不断被"提升"提纯"的理论的现实主义之间差异性,深入疏理、剖析了赵树理与"十七年文学"诸多变迁的复杂关系。认为,赵树理对农村长期观察形成的农村经验以及"自成一个体系"的表达方式,使得他一直坚挺着"朴素的现实主义"立场。"朴素的现实主义"把"亲历"经验"视为最重要的因素,不但与"浪漫主义"无缘,也本能地疏离于"革命现实主义"的本质化叙事。中国文学在传统社会中形成的社会伦理功能与五四以来现代文学已矗立起来的强大的启蒙传统,正是他在功能范畴确认现实主义内涵的坚实的基础。他对乡村生活经验的累积以及对这份精神资源的分外倚重,使得他看待现实的眼光中总有着类乎天然的怀疑与探究性,"经验"和"底层视角"是他接纳一切外在的惯常姿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