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意识与真正的提问 有位专家在中西教育的比较中指出,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成没问题,全懂了,所以中国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都回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的。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这其实就是中美两国对问题意识的不同理解。我们的教学是为了问题本身而教学,美国的教学是为了问题思维而教学。  相似文献   

2.
在大多数的课堂上,老师习惯于这样提问学生:“谁能回答这个问题?”而笔者在前一阶段听到的一节课上,老师却是始终这样提问学生:“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仔细地观察过,大部分想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得到机会。看似是简单一个字的变化,却引起了我对教师课堂教学观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人生成功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非常现实且急需研究的课题。中学生对美好的人生充满幻想,又处在确定人生努力方向的关键阶段。对此,教师可以从哲学视野透析什么是真正的人生成功,通过政治课堂这一主阵地,回答学生关于成功最为困惑的三个焦点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以开启美好人生。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悄悄地演绎着一场深刻的教育价值观的变革.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需要对学生观、教师观进行新的定位。应该说任何一位成功的老师都是用满腔的热情和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桃李满园.为学生奉献着无私的爱。时代呼唤成功教育.成功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每一位教师都能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可否认我们不少教师总喜欢把爱的目光投向优秀生.然而在现实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成功教育就是改变教学观念与方法,通过老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成功,逐步达到学生自己争取成功,是挖掘学生潜能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成功体育教学源于成功教育,是运用成功教育理念,创造成功体育机会,帮助学生获得并逐渐形成自身不断追求成功的一种教育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开展成功教育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很长时间以来,教学中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传授和学生接受都不是两情相悦的过程,特别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掌握的知识越多,提出的问题就越少。而在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的学生,如果学生提的问题连教师都回答不了,那就说明这个学生学得很出色,将会得到教师特别的赞赏。在哈佛大学流传着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索问题。”因此,美国学生年级越高,思考得越多,问题就越广泛,越存创意。科学始于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反思科学教育》一文中有一段精辟的论述:“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而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连教师都回答不了了,那算是非常成功的,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  相似文献   

8.
张洁英 《考试周刊》2012,(76):22-22
成功教育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引导学生成功的一种教育方式。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成功教育,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成功动机来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让学生积极地认识自我,表现自我,提高自我,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王素琴 《考试周刊》2009,(22):194-194
教师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甚至间接影响着国家未来和教育的性质与发展走势。高中政治教师在新课改下应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质量观、教育目标观等,这是适应新课改的先决条件。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是教师,高中政治教师要在素质结构上优化思想道德结构、  相似文献   

10.
1998年底,一个美国科学教育代表团到上海访问,希望听一堂中学的科学教育课,接待人员安排了一所有名的重点中学为他们开了一堂高一年级的物理课,任课教师是一位优秀的特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清晰,教学方法灵活,有理论、有实验;教师问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师生互动,气氛热烈。当老师说“这堂课上到这里”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刚好响起,掌声雷动,惟独5位美国客人没有表情。第二天接待者问及此事,他们的回答出乎我们的意料。他们反问:这堂课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既然老师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这堂…  相似文献   

11.
教学反思录     
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解决多少问题,而在于学生能够提出多少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所以,中国学生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学生的问题连老师也回答不了,就算很成功了,所以,美国学生年级越高,越会突发奇想,富有创意。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学观主张教学是真理性知识的习得。现代教学观下的教学为学生回答问题给予支持;教学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现代教学观下,学生是问题的"回答者"。后现代教学观主张教学是互动对话,生成新的认识。后现代教学观下的教学为学生提问创造空间;教学过程重在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是学生提问的协助者。后现代教学观下,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在后现代教学观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须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创建问题情境,开展批判性学习,践行个体性评价,让学习者敢于、易于、善于、乐于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13.
王荣生老师在评郭初阳老师的《愚公移山》时,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的口头应答和反应,是以回答老师所组织或诱导的问题为主呢,还是努力在拿一种‘有道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其根本问题也是他在文中提到的“学生学的到底是语文课程里的‘语文’,还是语文教师的‘语文’”。[1]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到底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吗?我们可以从教学预设这一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教学过程中不存在语文课程里的“语文”,教学开展都涉及教师的教学预设,学生学的必定是语文教师的“语文”。  相似文献   

14.
杨瑞祥 《湖南教育》2003,(10):43-43
当过教师的人都有这样一种体验:课堂上,小学生抢着回答问题,初中生要点名回答问题,高中生则尽量回避答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想,教师没有点燃学生思考的火把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如何才能点燃学生思考的火把呢? 首先,要克服陈腐的师生观。过去,老师在学生面前是绝对权威,学生回答问题错误,轻则受到批评,重则受到讽刺挖苦。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唯唯诺诺、谨言慎行,实际上是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现在,提倡以学生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时以宽容的胸  相似文献   

15.
马琳琳 《考试周刊》2010,(33):193-193
"高中物理难学",这是很多学生,包括不少老师所持有的观点。高中物理真的那么难学吗?倘若你去问一个喜欢物理的学生这个问题,得到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就是两个字:"兴趣"。兴趣是个体成长的起点,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旦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就等于成功一半了。高中物理教师要想使得学生能够学好这门课.就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存疑存惑,这是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的结果,是向教材内涵的深层开掘,无疑是难能可贵的教学契机,教师就需要运用教育机智,因势利导,努力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次上自然课上,我向学生讲解人类起源的问题,一位学生举手发言:“老师,人的祖先是猿,那么猿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又是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的呢?”这下可把我问懵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类似这种学生给老师出难题,不是学生故意刁难老师的问题,而是提出的一些与教学相关的确实让老师难以回答的问题。那么,我们老师遇到这类情况怎么办…  相似文献   

17.
赵亮 《儿童音乐》2012,(9):48-49
相信很多老师在高中的音乐课堂中都曾遇到过这种情况,课堂中觉得学生不够活跃,老师提问题,没人愿意回答,或者回答得非常简短。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慧曾说过:"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对比初中与小学,高中生更加成熟,要让高中  相似文献   

18.
一可喜的是,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完全灌输性的、“独白式”的语文课堂教学现象,目前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又普遍呈现着一种典型的“问答仪式”。在这种仪式支配下,教师在课堂上连续提问,学生习惯性地举手,仓促地回答问题。学生被指名回答问题时,教师有时候还连续地补充追问。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只做简单的肯定、否定或不置可否,而后自己补充讲解,再提出下一个问题……这种“问答式”教学,表面看去,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思路去代替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虽…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回答不了,那就是成功。我国中小学教学主要是为学生成为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做好准备。而创新始于问题,强化问题意识,是造就创新人才的一个关键。近几年来,许多教师在课堂提问这方面辛勤劳作,孜孜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是,我发现直到今天,还有相当多的老师在课堂上先自己提出同题,再让学生思考回答,表面看似热闹,学生也积极思维,但实际效率不高。  相似文献   

20.
李惠慈 《现代语文》2005,(1):117-118
许多语文老师都把语文课上得严密周到:围绕明确的教学目标,一道道程序衔接自然,一个个问题设计精确,板书设计更是把教学意图和教学重点直观化、条理化,如果是公开课,教师会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时间化,以充分体现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像经过排练似的,学生的回答总是那样配合老师,有时竟是那样的整齐一致,这种经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流程呈现在学生面前可谓完美无缺.但是认真审视一下这种教学模式,就不难发现:这样的语文课仍遵循着"学生跟着老师转"的思路,将学生置于从属地位,而课堂的中心是教师.教师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地做着个人表演,学生只能众星捧月般地配合着他,以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