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兴虎 《新高考》2007,(2):30-33
【考点指津】 1.分析20世纪3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的原因 (1)内因:①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是由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所决定的,是其推行“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这是日本侵华的内因;②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对日本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借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并依靠掠夺中国的财富,来医治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外因:①当时国民党正忙于“围剿”红军,也给日本以可乘之机。②日美为争夺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矛盾日益激化。  相似文献   

2.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野蛮的侵华战争,造成中国近代以来一次最大规模的难民迁徒。本文认真考察了抗日战争期间华北、华中、华南等地难民潮的形成与迁徒过程,分别阐述了国民政府与陕甘宁边区的难民政策及其实施,展示出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3.
早在明治时期,日本便确立了吞灭中国的计划,1927年召开的“东方会议”更是将此计划定为国策。第二次中日战争,日本侵略中国长达十四年之久,在这场持久的侵华战争中,日本灭亡全中国的既定国策始终未变,而仅仅是在侵华的指导思想、具体政策上作了调整,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4.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绝非偶然。它是日本军国主义蓄谋已久的既定方针,是积极推行其基本国策“大陆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5.
从1894年到1937年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日本接连发动了两次对中国的大规模侵略战争。甲午战争对全面侵华战争的发动具有重大的影响;甲午战争奠定了日本作为东亚军事、经济和政治强国的地位,进一步刺激了日本侵华扩张的野心;甲午战争改变了东亚格局,日本成了帝国主义侵华的急先锋;甲午战争使日本在华势力恶性膨胀,各种矛盾日益激化,日本为摆脱困境,不惜铤而走险,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6.
左权是抗战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 左权(1906~1942),湖南醴陵人。是我军杰出的军事家,抗战中我党牺牲的最高将领。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1924年,左权进入黄埔军校一期学习,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到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抗日战争期间,他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八路军前方总部参谋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根据杨天石先生对蒋介石日记的研究,早在北伐战争时期,蒋就有“三日亡国”论,他认为中日力量悬殊,一旦开战,沿海地区就会陷入日军之手。因此北伐军要刻意避开日军。日军在1928年制造“济南惨案”,蒋对此提出“不抵抗主义”。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蒋介石的民族主义情绪变得十分强烈,特别是“七七事变”后,他的对日主张发生了重大变化,“中日必有一战”成为其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后 ,日本提出一条吞并朝鲜侵占中国东北的路线 ,大陆政策初露端倪。田中上台后召开“东方会议” ,并密奏天皇 :“欲征服世界 ,必先征服中国 ;欲征服中国 ,必先征服满蒙”的方针。至此大陆政策完全形成。此后 ,日本为侵略我国东北作好了各种准备 ,随后“九·一八”事变爆发。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较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的资料简要考察了日本对侵略战争历史的反省程度,介绍了日本国内在历史观和战争观上的各种谬论,并对其主要成因作了剖析,提醒人们高度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相似文献   

10.
图1中一个日本兵左手挥舞着带血的刀,指向“中国”,右手紧握“大陆政策”的招牌,耀武扬威.不可一世。而在图2中,一个残疾的日本兵左手撑着拐杖,右手提着钝刀.刀上系了一面有“投降”两字的小白旗,落败、沮丧的神情跃然纸上。两幅漫画反映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从开始的狂热到最后失败的过程,这种从“彼一时也”到“此一时也”的戏剧性转变.告诉我们日本独霸亚洲、称雄世界的野心不可能得逞,这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日本右翼团体编纂的《新历史教科书》,已于2005年4月5日再次被日本文部科学省核准通过。该教科书有五个反动立场:极力否认南京大屠杀等侵略罪行;把日本对亚洲各国的侵略美化为“解放”;宣扬皇国史观;打所谓的“近代化”牌,歪曲侵略战争的实质;扩大日本的“战争损失”。这本地地道道的军国主义教科书中,几乎提及了日本所走过的军国主义教育道路中的所有重要问题,并极尽翻案之能事。本刊为了还历史的真相,帮助历史教师进一步揭露和批判日本右翼分子的反动本质,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特发表赵亚夫博士的系列文章。这些文章有针对性地为我们展示了日本战时军国主义教育的反动内容和罪恶本质,想必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陈秀梅 《历史教学问题》2006,(3):109-110,19
历史,作为凝固了的过去,叙述的是人类的昨天,历史的过去性使今天的学生很难仅凭教师的口头讲述,能回到已逝去的年代中去感受或体验历史。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增强直观性与现实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是教学能否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多媒体以其鲜艳的色彩、活动的图像和有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